APP下载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效果的探讨

2019-04-19魏强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造价管理建筑工程

魏强

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國的建筑工程也逐渐发展起来。介绍了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要素,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提升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效果的关键性措施,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效果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已经成为许多建筑工程企业极为认可的项目管理理念。但是受到传统造价管理控制理念的影响,许多建筑工程企业虽然认识到造价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一个动态控制的观念。但是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实施的周期往往较长,期间能够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非常多,在造价控制方面实施动态管理具有着十分的必要性,能够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消耗体现的更为明显,也能够为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也只有在建筑工程造价处于合理的可控范围之内,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参与单位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工项目也能够始终保持在资金充裕的状态之下顺利的实施。

1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职能

建筑工程造价的职能主要包括评价职能评价职能、调控职能、预测职能及控制职能。评价职能:通过工程造价可以评价投资人在本工程项目上投资是否科学、以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的经营管理是否合理。调控职能:由于有的建设项目的周期超过了一年,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物资存在后期有涨价的可能,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在进行预算时要预留可能涨价的费用进行调控。预测职能:建筑工程造价一般是在项目前期进行的,需要预测建筑工程后期的各项工作。控制职能: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的依据,控制着工程的投资及管理。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理论发展不足,实践观念落后

第一,理论发展不足。我国学术研究关于工程造价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工程造价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大多都是跟着国外理论思潮的趋势进行学习和内化,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工程造价在国外不仅历时三百多年的发展,而且当前生命周期造价等较为先进的理论雏形已经初步确立。理论研究力度以及创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现实实践观念落后。当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依然缺乏较为明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究其缘由,一方面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正处在传统定额向工程量清单转变的模式的改革时期,具体的机制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由于改革成本等问题使得管理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造价管理上,思想陈旧,具体表现为缺乏全过程、动态性、精准理念的认识。

2.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管理人员对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直接控制,其个人素质会对造价管理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在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时,管理人员面临较多问题,必须灵活使用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参差不齐,一些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造价管理能力,获得了相关证书,并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一些管理人员不仅没有取得相关证书,而且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由于管理人员个人能力偏低,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很难获得有效提升。

2.3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制度是保障改革推进和政策落实的重要方式,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上所表现出来的滞后性已经成为行业内涵式转型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具体来说,第一,重视程度不足,制度建设缺乏发展性。由于部分单位和个人的认知缺陷,表面重视,但是实际创新能力不够,使得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上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监管成效不高。与此同时,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制度建设必然需要不断更新才能够不断完善,而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制度效应不高,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第二,制度滞后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发展。制度滞后不仅仅表现为整体社会层面的管理监管体制的问题,同样也表现为企业层面内部管理制度落后的问题上。在市场物价增长,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的诸多因素作用下,再加上政府的不当干预,使得建筑企业不惜采取不合规的手段求得竞标与承包,表面制度和现实方式两张皮,钻制度的漏洞,滋长灰色气焰,使得制度要求成为空头支票。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对策

3.1提高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一,严格人事任用和考核机制。对企业发展来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在内部人事任用上要严格用人标准,落实证照制度,不断优化企业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结构,确保组织机构建设的完整性和发展性。与此同时,把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证书级别与企业考核和激励机制挂钩,定期进行培训和专业能力考核,确保企业工程造价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第二,多渠道引入优质人才。一方面,根据企业实力和业务需求,高薪聘用高级工程造价工程师领导团队建设,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实务水平,提高企业储备人才的实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把优质先进的理论资源有效地引入企业管理上来,为企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动力。

3.2提高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的前期工作,后期的施工都是依据设计来进行,在选择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利益。所以设计方案必须有工程造价师的参与,工程造价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造价设计师需要在设计单位将设计图纸交给建设单位前,审核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对设计图纸中不合理、不可行的地方及时告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其次。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对建设工程做初步预算,在进行初步预算时应该规范预算方法,以防止预算误差偏大,使得做出的设计方案不可行。再次,设计单位在设计图纸采用奖惩机制,对设计出优秀图纸的设计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设计的图纸误差较大的设计师进行一定的惩戒,以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从而降低认为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后,可以通过设立设计方案比赛的方式,提高设计竞争,刺激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在比赛中相互学习,使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将造价成本降到最低。

3.3引入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技术,助力造价管理制度建设

信息管理技术具有动态化、全程性以及发展性的特点,把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工程造价领域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作用和监管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开放性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在符合市场规律和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平台明确市场价格信息,确保决策以及投标价格的合理性。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针对市场、政策等影响因素,就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对策依据。

结语

总体来说,在建筑工程的整个管理过程中,造价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意义与重要性,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对工程造价控制其重要性提高重视度,并同时在工程的决策和设计环节,以及招投标环节、施工环节和竣工结算环节等过程中,有效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合理科学地实施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由此对工程各环节中的各类造价控制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利用动态的造价控制,最大程度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力和地位。

参考文献

[1]刘荷花.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江西建材,2015(3).

[2]魏峰.建筑工程中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论述与分析[J].门窗,2015(4).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勘测水工建筑公司)

猜你喜欢

造价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电力工程造价中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模式的实践探究
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索赔问题探究
论档案管理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