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成·创新·共享

2019-04-19仵均祥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

摘要:“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植物保护专业五门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园艺、农学、土肥等农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2018年“农业昆虫学”被列为首批启动的“农林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课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建设。本文在总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历史、主要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进行课程群建设的初步框架设想和建设方法,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课程群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250-04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教育部对此高度关注。2014年5月,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经过近5年的发展实践,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程网已居国际国内领先行列。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已有600多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慕课已获得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纷纷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规划,并在学分认定、转换以及相关配套机制建立等方面开始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此基础上,2018年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在国际上是第一次,也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深入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精神,促进农林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群的建设和应用,2017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和有关高等农林院校,在武汉召开了“农林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应用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启动会”。2017年9月,项目申报高校教务处领导和部分学科带头人,在昆明召开了第二次研讨会,成立了“农林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项目工作组,并确定了初步启动的专业和课程。2018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了首批启动建设课程的主编会议。“农业昆虫学”被列为首批启动的建设课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建设。笔者现就有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教学历史、主要成绩及建设初步设想简要介绍如下。

一、课程教学情况简介

“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植物保护专业五门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园艺、农学、土肥等农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丰产丰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课程。在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长河中,自古就有“北蝗南螟”之说,特别是将蝗虫灾害同水灾、旱灾并列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师资队伍、教材、网络课程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5年,组织申报的名师引领、勇于创新、立足国际化视野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了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师资队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早在1936年建校时就设立了该课程,由国际著名的昆虫学家周尧教授担任负责人,是国内高等教育中为数不多并由国际著名教授授课的昆虫学课程之一。在建校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在全国同类课程教学中一直名列前茅,先后有周尧、袁锋等一批国内著名的农业昆虫学英才执掌教鞭。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老一辈教师的先后退休以及课程细化、教师分工,“农业昆虫学”课程团队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情况跌入了低谷。1999年合校以来,在我校各项事业大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昆虫学”师资队伍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通过选留本土优秀人才、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送出培养原有人才,使得整个师资队伍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课程组任课教师共有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和出国留学的经历,形成了一支“省级教学名师牵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引领,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历教师支撑,老、中、青结合,团结和谐,拼搏进取”的师资队伍。

(二)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校一直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早在1953年,周尧教授组织我校教师翻译的苏联教科书“农业昆虫学”上、中、下共3册,就被高教部推荐为全国高等学校使用教材。1960年周尧教授等编写的“农业昆虫学总论”、“农业昆虫学实验指导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该课程教材。197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农业昆虫学”(上、下册)是“文革”期间唯一正式出版发行的该课程教材。高考制度恢复后,我校吕锡祥教授组织编写的农学专业用“农业昆虫学”(农业出版社,1981)统编教材一直沿用至今,经过3次修订,2011年第四版(袁锋主编)出版发行。然而,农业部组织编写的植保专业用“农业昆虫学”(华南农学院主编,上下册;农业出版社,1981)统编教材中,全国共有17所院校36位教师参编,我校没有一位教师进入编委会,使我校的“农业昆虫学”教学在全国同类课程中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90年,我校刘绍友教授联合我国北方地区9所农业院校10位教授共同编写的植保专业用“农业昆虫学”(北方本)由天则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克服了全国统编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的缺陷,随后先后4次对该教材进行了修订,使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高等农业院校植保專业的通用教材。2011年,我校组织编写了该课程配套教材“农业昆虫学实验实习指导”(北方本),结束了“农业昆虫学”实验实习教学长期以来使用自编油印教材的历史。

(三)网络课程建设

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农业昆虫学”课程网站;2005年获批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14年制作完成的“飞来横祸——迁飞性害虫发生与防治”获批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在国家视频公开课网站上网公开(见表2)。

2015年和2016年分别制作完成的“丰收的灾星——农业害虫发生与防治”、“心病难医——果树食心虫发生与防治”获批为校级视频公开课,在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上网公开(见表3)。

2017年制作完成的“农业昆虫学”MOOC课程建设项目22讲(表4),已在中国大学MOOC网开课2期,选课学生分别为1074人和1331人。

二、课程群建设设想

目前,全国各农业院校“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学和随课实验实习(不含集中教学实习)总教学时数在70—100之间,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害虫防治原理,包括2章;第二部分是重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共13章。各章内容如下。

绪论

第一章 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

第二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 地下害虫

第四章 小麦害虫

第五章 水稻害虫

第六章 杂粮害虫

第七章 种子与储粮害虫

第八章 棉花害虫

第九章 油料作物害虫

第十章 甜菜、烟、麻害虫

第十一章 蔬菜害虫

第十二章 仁果类果树害虫

第十三章 核果和浆果类果树害虫

第十四章 柑橘害虫

第十五章 干果类果树害虫

(一)总体框架

本项目建设将以课程为单元,拟将“农业昆虫学”课程按照教学内容和害虫危害特点分成13个部分,建成一个课程群。各部分名称和主要内容如下。

1.丰收灾星——农业昆虫学简介(绪论部分)

2.适者生存——农业害虫成灾的生态学原理

3.斤斤计较——农业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理

4.针锋相对——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与方法

5.蟊贼必除——地下害虫发生与防治

6.飞来横祸——迁飞性害虫发生与防治

7.千疮百孔——食叶性害虫发生与防治

8.一叶障目——卷叶潜叶害虫发生与防治

9.吸血毒针——刺吸式口器发生与防治

10.外强中干——蛀茎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

11.心病难医——果树食心虫发生与防治

12.家贼难防——储粮害虫发生与防治

13.余孽当除——其他重大农业害虫发生与防治

这样设计一是课程群中各课程题目新颖,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二是同类授课内容集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参加单位与分工

本项目的实施将根据课程群的分段情况,以“深挖内涵,合作共建”为指导思想,拟组织10个左右的兄弟院校(沈阳农业大学已报名)进行联建,充分发挥各单位的特长,分工协作。每个参加院校负责1—2段,组织项目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面负责,进行指导、督促,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建设方法

本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建设均以MOOC要求来建设,基本步骤分为组建团队、课程开发和课程运营三大步。

1.组将团队。课程群中的各课程要根据课程主要内容组建一个由教师组、制作组两组人员组成的课程研发和制作团队,团队人员经过MOOC知識培训后建立分工合作机制,共同完成课程建设工作。

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教学设计、教学材料开发与制作、网站建设、测试修改,这些步骤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是MOOC建设的核心要素。具体来讲,需要搭建四个平台:(1)自学学习平台,包括授课视频、课件PPT等;

(2)自主测试平台,建立测试试题库;(3)综合资源平台,建设或寻找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漫、视频、图片等;(4)答疑辅导平台,对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网上答复、释疑。

3.课程运营。课程上线运营后,教师需要负责主观作业和测验的批改、点评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三、效果展望

“农业昆虫学”课程群建设与其他课程的课程群建设一样,是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现代教学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原有教学材料、教学内容的集成,在集成中加入新的元素实现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变为能力培养为主,以教师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将课堂教学为主变为课内外结合,将教学效果的期末考试单一评价为主变为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全面多元评价体系。最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燕玲,孙忠梅.规范化的MOOC建设流程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8):18-23.

[2]郑莉,杜婧.MOOC建设的关键问题[J].计算机教育,2014,(11):103-106.

[3]仵均祥,李怡萍,许向利,成卫宁.以问题为导向——对农业昆虫学MOOC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13-214.

[4]央视.想学大学精品课来这里!教育部首次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8-01-16/doc-ifyqptqw03515-51.shtml.

[5]仵均祥.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昆虫学(第三版 植保专业用 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
《职场口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思考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