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本科生导师制基础上提高理科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实践

2019-04-19马睿孟玉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本科生导师制

马睿 孟玉琼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研究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提高理科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模式和措施。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可能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而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新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方案并探索实践一年。结果表明: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将毕业论文时间前移,通过尝试学生选题与导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机制,学生负责与团队协作相结合机制以及传承长效机制和奖励机制后,理科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该模式更好的集中了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精力和时间,调动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开展研究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157-04

一、问题提出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各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但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以及质量下滑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2012年,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贯彻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意见。教育部文件指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然而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高等院校工作面临的重点难题。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1]。青海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9年率先在理学和农学专业试点本科生导师制,结果表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增强了师生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2]。以上结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途径。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本科生导师制基础上提高理科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模式和措施。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我校4个理科专业11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调查,着重分析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调查问卷共发放368份,有效回收率为92.66%。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为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分配的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同学制订新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方案,探索实践一年后根据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和总成绩综合比较分析新指导方案的成效,其中实施新指导方案的学生归为实践组,未实施的学生归为对照组。使用SPSS 24.0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T-检验(t-test)比较实践组和对照组答辩成绩和总成绩之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分别从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的态度、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实施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以及希望教师的指导五个方面分析可能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

1.学生考研求职与毕业论文实施时间冲突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关于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调查,有37.83%的学生选择非常重视,有42.52%的学生选择重视,有19.65%的学生选择不重视。从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但仍有近20%的学生不以为然。究其原因(见图1),毕业论文的实施与考研求职时间冲突为首要原因,占比45.75%。根据调查发现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学四年级(占比46.92%),其次是大学三年级(占比34.90%)。然而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本科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大学四年级许多学生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参加各种招聘和实习等,如此导致做毕业论文实验的时间屈指可数,对于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不符的学生会对毕业论文重视不高,因此在大学四年级开始本科毕业论文、考研和求职会导致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不足,这是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次调查中学生认为最合适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依次是大学三年级(占比52.49%)、大学四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各占18.18%),大学一年级(占比11.14%)。

2.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无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且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对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情况调查,发现64.81%的学生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没有激发自己的科研兴趣。然而理科专业毕业论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学生科研兴趣的激发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择和毕业论文选题有关。我校理科生选择指导教师的方式主要采用师生互选的方式,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依据的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教师课题和研究方向、教师人品以及教师科研教学水平位居前三,分别占比44.87%、21.11%和18.77%。这说明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主要依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教师魅力,学生有意愿加入自己感兴趣的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本次调查中关于选题来源,有66.28%的学生选题是由指导教师指定的,仅有33.72%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指导教师指定选题会对学生创新热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完全的自主选题又因为学生自身知识面较窄从而不一定切合科研热点问题。此外,本科毕业论文经费有限等因素也不利于高质量本科毕业论文的产出,因此如何在本科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其纳入教师科研项目中值得思考。

3.缺乏前期培训和指导是学生实施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大障碍。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最困难障碍的调查结果(见表2)可知:专业水平不足和写作能力不足为首要障碍,分别占比30.79%和17.30%。为什么能力不足成为了学生感到最困难的障碍呢?本次调查发现76.54%的学生没有参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培训,68.33%的学生之前没有参与科研项目。因此,在本科毕业论文实施之前没有进行相关培训和科研训练致使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接受不熟悉的科研热点问题时感到手足无措和能力不足。关于教师的指导方式的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指导教师只针对毕业论文的1—2个环节进行指导,占比77.71%。而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在全部環节给予帮助和指导,并建议每周有一次机会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四、在本科生导师制基础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探索

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针对以上制约理科生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因素,设计出一套旨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施方案并探索实施一年。具体实施方案见图2。

1.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将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时间前移。理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需要经过查阅文献资料、提出设想或假说、进行科学实验探索、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以及撰写毕业论文等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大学二年级开始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大学三年级开始实施本科毕业论文,尽早使学生接触并理解科研,并合理地将学生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与考研和求职高峰期错开。

2.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组建小型科研团队。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双向选择建立小型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指导教师、准备做毕业论文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以及对科研感兴趣的大学二年级学生。这样可以方便管理并保证了后续方案的实施。

3.有效结合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由于理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其选题应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实际和前沿。本次调查结果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有意愿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因此导师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和科研项目确定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并分解出不同的小课题供学生选择,每个小课题都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研究思维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科研兴趣选择相关的课题,成为该小课题的负责人。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与导师协商后创新性地开展实验。导师科研项目经费也可适当弥补本科毕业论文培养经费,为高质量本科毕业论文的产出确保经费支持。

4.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试行学生负责制。在整个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团队合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的热情。试行学生负责制采用导师引导、三年级学生具体实施、二年级学生辅助的三合一模式进行。在导师的引导下,具体实施的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负责的小课题开始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待导师审核通过后进入实施阶段。导师将实验方案中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直到学生熟练掌握,而后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实验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论文写作。写作完成后由团队内部成员相互修改,最终交由导师修改后定稿并参与答辩。整个过程二年级学生参与其中,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体会科研思路方法,熟悉毕业论文流程并协助实验操作等,为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团队每周举行例会1次,学生将自己查阅的文献、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所获得的数据以及心得体会以PPT的形式汇报,以便导师掌握实验进展和学生的心理动态,督促学生认真开展实验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如此,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学实验技能、论文撰写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并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思辨、逻辑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5.建立传承的长效机制。本科生导师制为建立这一机制提供了实施途径,按照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办法,每位符合条件的导师每年都可以分配到一定比例的学生。学生可以在大学二年级根据导师的研究领域和自身的兴趣爱好进入组建的科研团队中,参与到他们学长或学姐的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从而对整个科研氛围和毕业论文的流程有个初步认识,同时还能在协助实验过程中学习掌握团队常用的实验方法。等进入大学三年级,学生开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成为课题负责人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实施,同时辅导他们的学弟或学妹,从而进入良性循环。通过这个机制将团队合作理念、科研思维方式以及团队常用的实验方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6.建立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机制。以毕业论文实施的每个环节节点或以年度界限为准,在团队学生成员内部,针对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比,对评选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通过这个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积极性。

五、结果对比分析

为了可比性,选择其中一个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该毕业班总共44人,其中10人为实践组,其余34人为对照组。由同一个答辩专家组用统一的评分细则进行打分。答辩成绩满分30分,毕业论文总成绩满分100分。结果如图3所示。实践组答辩成绩(27.70±0.22)显著高于对照组(26.98±0.12)(P<0.05);实践组本科毕业论文总成绩(94.53±0.72)显著高于对照组(92.04±0.47)(P<0.05)。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实施的新方案能显著提高理科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六、结论

本科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而学术论文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因此论文质量的提高必须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3](刘德成,等,2010)。在本研究中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将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时间前移,增加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以及教师指导的时间,为论文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尝试学生选题与导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机制,学生负责与团队协作相结合机制以及传承长效机制和奖励机制四种机制的实践探索。在教师方面,将自身科研项目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集中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精力和时间,同时促进教师科研项目的开展;在学生方面,充分调动自身的科研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辨、逻辑和创新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体制机制方面,为开展研究型教学提供一种新模式和具体措施,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转变为“科研教学双丰收”,全面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未来将继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完善培养模式,更好地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以及学生科研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丽,胡芸,张权.浅析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77-179.

[2]德措毛,李宗仁,赵静,巨霞.青海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试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98.

[3]刘德成,武慧芳,阎献彬.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看高校教学存在的缺陷[J].河北師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52-55.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本科生导师制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研究型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