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专业价值培养探析

2019-04-19宋怀涛马瑞李森张单魏晓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

宋怀涛 马瑞 李森 张单 魏晓鸽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实施的不断深入,其培养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显著的就是实施过程中普遍缺少对专业价值观的重视。为此,提出构建突出专业价值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将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与专业职业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着重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专业精神;专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078-02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属于“舶来品”,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随后于2002年由北京大学开始在新生本科教学中实行。经过多年的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已在各大高校广泛地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实施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1]。然而,随着导师制实施的深入,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比较显著的就是培养过程普遍过度强调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专业价值的传承缺乏重视。为此,提出应构建突出专业价值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一、何谓本科生导师制专业价值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应包含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价值,两者都应受到重视。前者专业知识体系可以说是从物质层面,学生通过书本直接获取;后者专业价值传承可以说是从精神层面,通常学生很难简单的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获取,需要专业教师的引导。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其更为重要。通常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往往也使得专业所承载的应用价值不尽相同,应倡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传承观念,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将要从事的行业与岗位。

二、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导致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普遍下降,也使得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状况并不理想,许多院校导师制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2,3]。

1.定位不明确。在定位方面存在具体“导”什么和怎么“导”不明确的问题,使得其实际运行效果参差不齐,不同高校间差异较大[4]。具体体现如下:在工作内容上,导师制培养涉及学生生活、思想、论文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有些内容还与辅导员工作存在重叠,甚至冲突;在工作形式上,不同院校之间,有些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些侧重于生活管理,有些侧重于课外专业学习;在工作具体含义上,不同高校也不尽相同,有些将其视为学分制的配套制度,有些将其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有些将其视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导师制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和意义,无形中使得专业教师承载过多任务,这种定位不明确也使得导师制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解决学生“知识的来源问题”,而没有深入探讨“知识的去向问题”,即缺乏对学生专业价值的培养。

2.缺乏考核评价机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这样使其实施效果在后期能够得到有效的评价,进而也使得实施过程得到应有的保障。在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对导师制培养制度有明确的定位,结合专业的特点,将考核方法具体内容加以明确、量化。只有将工作具体量化以后,在后期才能有具體的反馈以及检验。而在具体的考核量化内容方面,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3.缺乏专业价值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具体的行业背景,本科生导师制是为服务于特定专业培养而设立的,应当与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导师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关怀和知识价值传承的培养。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前社会存在“金钱至上”的理念,这无形中也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具有功利性的态度;另一方面,本科生导师制培养过于追求形式,而缺乏专业内涵建设,导致不同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或同质化,相互之间效仿现象比较严重,进而难以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三、本科生导师制专业价值培养具体导向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专业教师应当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首先专业导师应当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这里的专业教育不仅仅指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充分利用其人生阅历,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断有新的认识和了解,进而认同和接受所学专业;其次增加一些实践类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未来工作的专业实践当中,增强学生的社会关怀和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高尚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具体指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指把一件事做好、做精的情怀和信仰。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浮躁,缺乏积极向上、追求完美等精神理论和职业价值[6]。新时代,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从指导教师自身的角度,应当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从学生的角度,要深化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渗透到各种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真正懂得工匠精神的观念以及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强调的是学生对某个专业或行业优劣的价值尺度。专业价值观对学生专业精神的形成以及专业价值的传承都有很大的影响,体现了学生对未来从事相应职业的态度。专业教师在学生专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大学生专业价值观形成的启蒙者。作为指导教师,应从自身经历、社会经验等方面与学生分享积极择业和就业的心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理性地看待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和岗位,将自身优势、需求和社会的大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总之,高等学校实施导师制是管理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手段。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需要在理论和制度上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尤其是对于专业价值观建设方面,需进一步提升,加强专业价值传承,只有这样,本科生导师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石荣传.本科生导师制:类型、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6,(03):70-73.

[2]赵万红,朱名安,董红.关于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3-5.

[3]刘宏青,颜凌芳.对国内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反思[J].高教论坛,2014,(06):44-47.

[4]魏志荣.本科生导师制:历史、现状与未来[J].山东高等教育,2015,3(10):62-67.

[5]苗森.导师制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作用[J].经贸实践,2017,(23):322.

[6]刘婷婷,王海鹏,代富平,洪振宇,段利兵,胡馨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析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8-20.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探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