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涉农工程大学新生教育家校协作模式探索
2019-04-19田笛乔宏柱崔岳宁朱玉龙
田笛 乔宏柱 崔岳宁 朱玉龙
摘要:在学校深入实施新生引航工程开展新生教育年活动的进程中,工学院申请了“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新生教育家校协作模式研究”的创新高校学生教育项目。项目旨在研究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尤其是新生教育中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助力于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自我生涯规划。
关键词:诚信教育;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动态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027-02
一、新生教育家校协作模式背景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学生是受教育者,学校是主要教育者,那么学生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家长是其监护人,大部分家长非常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学生的学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家长普遍认为学生考入大学就算已经完成了目标,逐渐不再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再加上大部分学生离家较远,与家庭沟通较少;学生方面则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不需要再让家长干涉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学业成绩为自己的隐私,不愿意再跟家长沟通;学校方面同样也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意识。家长在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中,仅作为学生的物质提供者,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业情况以及学校的政策方针知之甚少。当部分“问题学生”面临拿不到学位证,甚至退学时,家长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学校是这个状况。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屡见不鲜。家长如果能与学校密切沟通,做好学校的协助教育者,那么对于学生的大学学业、生涯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了探讨家校协作模式的项目。
二、新生教育家校协作模式内容及成果
针对我们提出的项目主题,项目组开展了工学院2015级新生思想状况调研,探讨了新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模式,将家校互动工作模式融入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的新生教育工作中,并结合“互联网+”的主题设计并研发了以“互联网+家校互动”为主题的家校互动网络平台。
1.新生思想状况调研。项目以2015级工学院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研、学生座谈等方式研究了2015级学生入学后的思想状况、学业规划以及与家长的关系等。通过调研、座谈的数据反馈,新生刚刚进入大学,脱离了高中阶段严格封闭的教育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力不够、集体观念淡薄等不利于自身和组织良性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团活动既盲目又杂多、时间管理比较混乱、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参与能力较弱、沉迷网络游戏、班级活动消极、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等方面。由此摸清了学生在大学入学时思想上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院的思想教育工作奠定了方向。
2.创新宿舍文化建设。宿舍作为学生的大学生活最基本的单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对此,项目探究了宿舍管理的新模式,目标是实现学生宿舍自制管理,自觉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以此促进班级建设。项目讨论并初步建立了宿舍长责任制,目标得到了初步实现,但在执行过程中体现了诸多问题。由于宿舍长责任制是在春季学期试行,原宿舍在经过秋季学期一学期的时间后,宿舍氛围相对已经固定,短时间内无法更改,部分宿舍整体学习成绩较差,还有一部分混合班级宿舍存在,加上宿舍长队伍没有良好的素质培训,导致大部分宿舍长只起到了传达班级信息的作用,对于宿舍文化的建设并无明显作用。对此,我们也提出了改进意见,拟定在2016级学生中实现“宿舍长高年级化”,招募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成志愿团队,每人对接一个新生宿舍,建立“学长帮”宿舍责任制。
3.家校互动模式初步建立。学院学生工作组将家校互动作为新生教育工作的重点,采取了多种家校互动的方式。在学院的整体部署下,2015级各班主任针对班级学生的表现以及学业情况,与每一位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让大多数家长了解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与班主任通过QQ或者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沟通。针对秋季学期成绩低于2.0的学生,制定了学业预警承诺书,督促学生改进学业成绩。对于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与正常的大学学习、生活完全脱轨,在经过班主任、辅导员的多次思想教育工作无果的情况下,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目前学生的状况,要求家长亲自到校与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商议解决方案。项目执行期间,共3名2015级学生出现了“严重问题”,在家长到校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努力下,3名学生的状况均得到了很大好转。以下是3名学生的案例。
案例一:学生甲入学后逐渐失去学习动力,不愿与人交往,经常旷课,作息混乱,在秋季学期考试中,3门主要课程成績不及格,平均学分绩点1.3。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心理中心的教师多次与其谈话,效果均不明显。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班主任多次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作用不明显。在本学期学生问题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父亲沟通,学生父亲到学校与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商议,制订了解决方案。
案例二:学生乙情况同甲类似,终日沉迷网络,对于学习彻底失去了动力,秋季学期3门课程不及格,班主任在与家长经过电话沟通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要求家长到校与学院辅导员、班主任面对面交流讨论解决办法。
案例三:学生丙对于自我的期望值较高,但秋季学期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学业压力过大,心理出现了轻度抑郁,且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其家庭亲属中有过抑郁自杀的行为,家长主动提出到校与学院学生工作组面谈,并留校陪读,直至学生康复。
项目执行期间,家校互动作为2015级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使得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与学院的学风建设相配合,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工学院2015级学生的学业状况。在秋季学期的成绩分析中,2015级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明显优于2013、2014级学生的同期水平。
4.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目前,互联网正在快速普及,项目组结合“互联网+”的新思想研究了“互联网+家校互动”的家校协作模式,并研发了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平台由项目组整体规划设计,聘请信电学院师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平台由前台页面和后台数据库组成,前台页面主要展示学生风采,也包括学院的重要通知以及学校的政策,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环境;后台数据库涵盖了学生的学业状况、在校综合表现、科技创新、奖助情况等。另外,专门设置了家长意见专栏,家长可以通过此专栏实现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实时互动。此外,后台数据库还将作为学院学生在校的动态信息数据库,学院可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网络平台入口在工学院网站主页,点击后进入平台页面。家校互动网络平台为每一个家长提供了唯一的登陆账号,账号拟定为学生的身份证号,密码可自行修改。家长通过前台登陆进入后台数据库,既可以浏览学生的在校状态,也可以通过“家长留言”板块与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实现实时互动。班主任、辅导员账号对于班级学生信息具有管理权限,定期更新班级学生数据,实时回复家长的留言信息。学院账号对于平台有最终管理权限,可浏览所有信息,进行后台相关设置、维护等。
5.新生教育家校协作模式成果。项目论证了家校协作教育模式对于在校生的学业发展、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起到的促进作用,并研发了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平台不仅为家校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而且还作为学生的动态信息数据库,有利于学生工作的高效进行。平台将在工学院2016级学生中试运行,运行效果以及对于学生工作的价值将得到评估。
项目还研究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专题,并试运行了“宿舍长责任制”,项目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拟将2016级学生宿舍长高年级化,实现宿舍的“学长帮”。
三、存在问题
1.由于生源多样,地域不同,学生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也不相同,再加上各地方言,导致在班主任通过电话沟通的家校互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部分学生家长不能完全理解家校协作的教育模式,少数学生家长不能积极配合学院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家校互动网络平台依托于网络,虽然现在网络的普及率很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家长无法便捷地使用网络或者不会使用网络,导致家校互动网络平台不能对学生家长进行全面覆盖。
3.网络平台的研发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不能完全符合平台设计的要求,平台还需继续优化,后期平台的维护也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