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2019-04-19侯德强
侯德强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任务驱动法被逐渐应用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合理的任务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在具体任务中“动”起来,才能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状况出发,组织科学的信息技术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学科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设定的,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就要注重难度的适中,避免信息技术任务过于简单或者过难,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任务的功效最大化。而且,信息技术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和实践比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效果更好。所以,教师在经过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之后,一定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此外,教师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布置合理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出发,构建合理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将信息技术知识蕴含在教学任务中,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基礎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并且,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任务中掌握应用和实践的能力。
比如:在“画规则图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工具箱中的矩形、直线、圆角矩形、文字工具绘制图形的能力,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认识并学会使用shift键,利用shift把一条线画直,把圆画圆,把矩形画成正方形。并且,笔者在完成画图方法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自主进行了实践活动:选择合适的模式画出房子主体和钟盘,并完成房子的整个造型。学生在这样的任务中,就能够掌握自主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可见,任务的布置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组织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低,他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从而正确掌控小组任务的进度和方向,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获得进步和提高。
比如:在“编排活动报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排版的方法,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编排活动,并且,要求每个小组确定不同的主题。学生在小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掌握了编排活动报告的正确方法。可见,合作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科学评价
在任务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和恰当的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要尽量采取鼓励和表扬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监督意识,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及时改正自身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学生完成了“画规则图形”的实践任务之后,笔者就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了评价。当然,笔者主要采取了鼓励的形式,如:你做得很好,希望你可以继续努力,加油。这样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好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信心。而在学生完成“编排活动报告”的小组合作任务之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的评价,对于合作效果不好的小组,笔者则是直接指出了他们出现的问题,如:你们态度不太认真,希望下次注意。而对于学习效果很好的小组,笔者则进行了表扬,如:你们完成得非常好,其他小组要向这组的成员学习。这样的评价模式,就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也能够明确学生努力和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总之,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探究任务和小组活动,从而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渭立.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17):71.
[2]赵志宏.介入任务驱动法,提升信息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17(12):8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