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纠错有讲究
2019-04-19李霞
李霞
一位好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是能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我们不仅是凭借于做着做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的做法,更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深入钻研、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虚心学习、提升思维,结合学情找到问题的突破点,让学生保持一种持久学习的活力与动力。数学家波利亚曾经主张:与其做大量的难题,不如把一道题的各个侧面研究理解通透,这样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一、让错误成为资源
检测、纠错要基于儿童本位和数学教育。
二、低年级各类内容的典型题型
(一)在数的认识方面
1.在一年级下册要充分利用好“百数表”(去填、去数、去找规律)认识奇偶数、会数整十数、会5个5个地数、会找出数的规律等。数源于数,只有在数中,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数感
2.典型题型:
15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突破:把1~15从小到大数一遍,先数的为“前面”,后数的为“后面”。
3.二年级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
易错题型:3□26<3416,□里最大填( )
策略:(1)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相同,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2)确定□里的数的范围;
(3)明确题意,找到范围里“最大”或“最小”的数。
(二)在数的运算方面
1.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其中“进位加”和“退位减”是我们特别要加强的。
(1)口算教学的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简捷、有条理的思考,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前提下,我们要突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2)在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中,要强调“满十进一”和“退一作十”的思路,为后面学习笔算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好准备。
2.典型题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5-( )=20
45-( )>20( )里最大填几
45-( )<20( )里最小填几
突破:
(1)先确定在等式中( )里的数是多少。
(2)根据等式中( )里的数,确定不等式中( )里的数的范围。
(3)在范围里选择“最大”或“最小”数。
(4)避免学生理解为( )里的数与得数的比较。
(5)初步感知在加减法中( )里的数的變化引起得数的变化规律。
3.估算
得数是600多的算式是( )
A.297+298 B.899-300 C.406+200
突破:(1)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去算。
(2)再看实际的算式,某数是往大估了,还是往小估了,实际结果会怎样。
(3)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数的变化规律。
(三)常见的量
在低年级里对于量的认识主要是“一年级下册的元、角、分”;二年级下册的“时、分、秒”。
(1)刷一次牙大约需用4( )
存在问题:对“时、分、秒”的生活感知不足。
策略:日常加强对时间点和时间段的体验。
(2)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7时55分:易说成8时55分
策略:结合钟面,如果是8时55分一定会超过8时,时针在8和9之间,并接近9。
8时零5分:易说成8时5分
策略:强调10分钟以内,分要加0,读作写汉字“零”,写作数字“0”。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在低年级教学中要分析和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如:至少,最多,可能,够不够,不少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2.教学中要注重体现数量关系的逐渐渗透,尤其是逆向思维的数量关系,即使在我们教学目标中没有要求,但对于学生理解一些客观世界中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很有必要的。
例如:①原有的-还剩的=卖出的
②还剩的+借走的=原来的
③付出的-花了的=找回的
3.学生不喜欢的题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突破:初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通常教学中我们会告诉)
①不改变条件 ②不增加条件
③不重复问题 ④模仿题中问题去提问
(五)关于“图形与几何”的问题
易错题型:
错因:学生对七巧板中七种图形的直观特征认识不明确。
策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明白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明白有几组完全相同的图形、掌握规则图形七巧板的简单拼法。例如: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六)图形与位置“认识方向”
易错题型:
1.放学回家,小红的前面是西,她的右面,后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
2.当你面向北时,怎样很快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呢?
存在问题:
对方向的判定“不确定”,判定的方法含糊不清。
策略:
(1)以生活中的方向为基点,进行向右转的训练,感受并认识面朝的方向。
(2)通过向右转的体验,了解“东、南、西、北”这样习惯的说法。
(3)根据给出的方向,先确定右面的方向,再确定其他啊方向。
(4)记住“北”向右是“东”。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资源,全然接纳,顺学而导,深度构建,化差错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我们应正确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从生活中寻找恰当的例子,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学习。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