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医学生廉洁教育模式研究
2019-04-19张奕
张奕
摘要:本文提出通过对学生廉洁情况的研判、实践载体建设和结果运用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探索构建新常态下医学生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医学生;廉洁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018-02
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一场政治硬仗,是一场输不起也不能输的战争。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五大建设之一,这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政策导向和实践保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国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但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廉洁技能,增强拒腐防变的理念和能力,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医学生因其未来从业的特殊性,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现实背景下加强中医药院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环,又是面向未来的预防腐败现象滋生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大局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二、医学院校开展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期间出现的诸如“拜金主义”、“崇洋心理”等消极负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年一代,使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部分青年的金钱观和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实用化。当前,在高校学生中不廉洁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申请贫困资助时材料弄虚作假等。
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将承担救死扶伤、弘扬医德的社会重任。而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媒体登出的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医患矛盾的不断积累,实际上与过去医疗行业“吃、拿、卡”等腐败现象有直接的关联。纵然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加大整顿力度,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医院的廉洁自律风气较之前有了显著好转。但相关规定和惩处措施只是外科手术和外用药,其作用在“治标”,正所謂“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患者仍将自己摆在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对立面考虑问题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一旦出现医治情况不满意、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就容易上升为医患矛盾、纠纷,甚至是恶性事件。
行为上贪腐,根源在思想。真正“治本”之方还得内服中药,慢慢调理。调理医护人员“吃、拿、卡”等贪腐之病的这副中药就是加强廉洁教育,增强抵御贪念的免疫力。中药药效慢、疗程长,因此要尽早服,不能等到走上医护岗位,在大学期间就要开始服。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个“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做到标本兼治,未病而治。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推动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载体,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发展,还关系到医院的廉洁风气和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更影响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甚至全社会的清廉指数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创新医学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突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在全面从严治党和重拳反腐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的内在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强烈,对廉洁教育的接受程度正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全面从严治党能否真正融入高校廉洁教育,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引起学生的共鸣,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重点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和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反腐倡廉的认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将廉洁教育的重点放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加强廉洁从业实践,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培养防腐拒变的良好心理。通过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不仅让大学生按照教育者指引的方向“公转”,还要让学生增强“自转”的动力和能力,将廉洁从业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二)发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辐射性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校园,他们接触最多的是学校的同学、教师,因此高校本身营造清正廉洁的氛围和高校教职工自觉廉洁从教的作风,对于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辐射和示范作用。高校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推进,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乃至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廉洁教育拓展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中,通过管、教、学、行之间的多向沟通,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专业能力培养与廉洁教育熏陶的有机结合,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共同提升高校的廉洁文化建设效果。
(三)探索医学生廉洁教育新模式
当前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基本都是孤立开展,课堂的专业知识授课和课外的学生活动主体不同,两方面没有很好地融合。在此,我们探索通过对学生廉洁情况的研判、实践载体建设和结果运用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效应,坚持静态与动态、短期与长期、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不断丰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渠道和载体。
1.分类把控,以“大数据”为基础,做好学生廉洁情况的分析研判。对全体学生建立诚信积分,全面掌握诚信做人、诚信考试等情况,引导学生以真才实学为未来从事医疗卫生事业做好准备;对贫困学生,着重把控贫困档案建立的客观真实,为毕业后诚信还贷做好充足准备,防止出现征信污点;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建立成长档案,强调对奉献服务的自觉认同,让其在广大学生中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
2.搭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平台和载体。一方面,根据前期的分析研判,针对不同学生的廉洁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将其与评奖评优、推荐入党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挂钩。另一方面,积极创建有效载体,注重实践育人在医学生廉洁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观念转化为行为,把行为固化为习惯,使观念升华为信念。比如,组织学生到医院开展专业临床实践服务活动,在锻炼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医学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把参观生命意义展室、祭扫奉献碑升华为医学伦理教育。不仅要以此鞭策自己增强治病救人的本领,更要深刻感悟捐献遗体的医学前辈们无私、清廉的高贵品质。注重长效服务机制培育,打造品牌基地。以街头献血车服务为载体,以培养出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优秀学生为目标,挖掘内涵,凝练品牌,无形中将第一课堂中廉洁教育的“知识”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廉洁理念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3.结果运用。作为廉洁教育三位一体互动效应的最后一环,就是要做好研判结果的运用。一方面,结合对学生廉洁情况的研判和实践育人环节进行量化考核,将廉洁分值纳入学生评奖评优、入党推荐、实习分配等测评体系中,在其中各占有一定的比例权重。另一方面,要将学生在校的廉洁档案以适当方式反馈给社会、单位、家庭等。如在学生求职应聘时,给学生出具在校期间廉洁表现证明函,为学生在校的廉洁诚信、奉献担当的现实表现进行背书,真正将廉洁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让廉洁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之一,为学生走上医护岗位把好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关口。
四、结语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是体现大学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的迫切需要。高校尤其是以培养高素质医护人员为目标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更应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新常态作为基本出发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深入推进廉洁文化教育,构建廉洁、法治、和谐的校园生态,积极打造契合时代特征的高校廉洁文化品牌,使高校真正成为培育有用人才、建设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冉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黄智.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宋妍.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75-77.
[4]李锋清.医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