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19-04-19杨继和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年级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杨继和

摘要:高年级小学生即将步入初中,学习强度逐渐增大,课程安排也越来越密集,教师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更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完成这一任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试论述了几点高年级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引言:

阅读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无法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掌握硬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获得情感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面临的难题众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难以得到保障。好在课程改革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希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实践教学经验和建议。

一、注重基本功训练,打好阅读基础

(一)词语训练

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用词巧妙,每一篇都堪称经典,深入分析词语,将带领学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中,领悟到文章的精妙之处。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不宜操之过急,直接带领学生通讀全文,找中心思想,一味的追求快速、高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将词语作为学生鉴赏全文的入手点,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

如《爬天都峰》一课中,我提出一个问题:“课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为什么不用‘登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同学们都自主地组成了小组,自由地朗读起课文来。全班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说:“我从书上知道了天都峰很高,峰顶在云彩上面呢!”也有的学生说:“天都峰不仅高,而且陡,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及时给予肯定:“是啊,天都峰真是又高又陡啊。如果这时你正站在这石级上,你会想些什么呢?”问题还没有说完,同学们纷纷抢着举起手来:“我肯定会很害怕。”“我一定会紧紧抓着铁链不松手。”“我会低着头看脚下的,不会转头去看后面。”“是啊,这么又高又陡,而且很险的山峰,真叫人发颤啊!就象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样的山峰我们不可能直起身子走,只能紧紧地抓住铁链,慢慢地向上‘爬,所以作者在这里用了‘爬山而不是‘登山。”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爬”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二)句子训练

从词语入手,过渡到句子的赏析,逐步扩大欣赏文本的入手点,顺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使教学更具层次感,效果更佳。例如,在《小摄影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打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高尔基的背景资料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仔细打量高尔基呢?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句意,还知道了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即先弄清一个重点词的意思,然后围绕重点词提出问题思考,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1]。

二、抓住文章核心,找准教学重点

一堂课中的时间只有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授课要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每一篇课文都有最为核心的部分,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就能够捋顺全文,通篇理解。教师的作用就是找到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部分,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点来开展,始终围绕主题。我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就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这篇课文有一个人物矛盾的焦点问题,那就是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中彩得来的汽车究竟是留下还是还掉?“留”有留的原因,“还”有还的缘故。切入教学之后,我就紧紧地揪住了这个“道德难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留”车的原因,前文有语句后文也有,通过研读体验父亲强烈的留车的愿望。再找还车的原因,展开研读,进行想象写话的语言训练,体验父亲思想斗争的过程,感受父亲崇高的人格。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所有的教学任务就迎刃而解。这就是抓住核心问题东拉西扯地展开教学,但其实所有的东拉西扯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难点,层层推进,突破难点。仔细阅读文章,你会发现有些课文在行文时有两条线索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共同推进事件的发生发展。在教学时,如果只用一条主线串起一堂课,未免太显单薄,对教材的理解就不够全面。因此,我们不妨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来处理教材,两条线索相互交融,相互作用[2]。

三、精读研讨,深化情感认知

“精读”是在学生初步达成一般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再遵循着认定的主体目标,以点带面,把阅读指向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研讨”则是变学生独立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全方位的集体交流活动,把学生通过有重点的反复朗读、品味和咀嚼所形成的朗读体验与思考发现的结果及其过程展示出来,有针对性地提供给集体分析、比较与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从求异走向求同,形成比较科学的认识。

《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文章的中心句,并贯穿全文反复出现三次,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它被学生确定为精读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它又是本文要完成的阅读主体性目标。如精读第一次出现的该句时,教师采用“试读―研讨―品读”的训练过程,指导学生感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不太熟的语调;为什么这样读――重新学习国语;还应该怎样读――严肃认真而富有感情;具体怎样读出特点――将“中国人”、“爱”读出重音;用什么方法读的:“直读(读符号)――品读(读语境)――美读(读情感)”。学生不仅理解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读,还理解了怎么读,并在突出以“读”为主要特征的研讨中深刻体验到台湾人民浓烈的爱国之情和课文在叙述上所体现的真情实感和表达上的恰如其分。

四、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路径不胜枚举,只要教师明确了目标,了解了小学生的特点及课程特色,建立起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就一定能够达成最终目标。目前语文课程改革工作处于火热的实施阶段,它的推进依靠于全体教师的配合。只要语文教师抱有改革的决心,不断为教育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效课堂的构建将不再是空谈。

参考文献:

[1]王艳冬.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 (6):63.

[2]李秀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 (24):73.

猜你喜欢

高年级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