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混合教学方式研究
2019-04-19李仙迎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现代混合教学模式,以及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实施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流程和制作微视频的方法,为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 技术 视频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破坏式的创新于各个领域,现代化教育技术也逐步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融合网络时代的新思维、新技术,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上全方位的创新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不能回避的课题,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混合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正在逐步被混合教学方式所取代,需要将面对面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两种方式进行有机整合,教学模式由封闭到半开放、再到开放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应用网络手段辅助课程教学:课堂面授为主+课后网络互动;②翻转课堂:在线学习+课堂研讨;③慕课:在线为主+面授为辅。慕课的出现使得传统课堂由封闭变得开放,任何人可能通过网络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对教师来说利用合理、优秀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将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和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是更加人本的教育;能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是更加平等的教育;更加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是可持续的教育。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二、课堂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支持
TPACK知识模型理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能忽视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的作用,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知识模型就是在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提出的。该模型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个要素相互交叉并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各部分之间要协调发展,通俗的说就是教师将技术知识融入学科教学知识的意识、思维、能力的创造性[1]。通俗的讲,TPACK模型就是“学术”“艺术”“技术”的三结合,学术是教师要紧跟学术前沿,艺术是要借鉴和吸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技术是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手段,三者协调发展才是新阶段教师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过程。针对教师如何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信息化教学需求这个问题,TPACK知识框架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了解答。
目前,TPACK知识模型是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2011年以来国内对于此TPACK模型的研究逐渐升温,研究领域也从师范生职前教育逐渐渗透到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面,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整合了心理学界对学习认知领域的一种教育目标分类法,认为人的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被划分为6个层次,分别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长期以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延续多年,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只能滿足较低层次(比如知道和理解)的需要,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满足其较高层次(分析、评价、创造)的需要[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日益增多的技术在课堂中涌现使得师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在信息化课堂中更多开始扮演一个指导者。比如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的课堂讲解移至课前,而课堂上教师组织活动解决问题,它的核心就在于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最大化学生在课上进行深层次参与、分析、讨论的时间。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的情形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低级到高级呈现“倒金字塔”的形状,不仅仅能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使他们既能“知道”和“理解”实施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最重要的是最大化“应用”所学知识“分析”、 “评价”现象,进而“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较高级的认识目标。
三、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流程——以实施翻转课堂为例
(一)第一阶段,课前准备与知识传授
划分课程模块。根据课程标准设计课程纲要,划分课程模块并且提炼教学单元,明确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把握课程脉络。确定各单元的教学方案,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模块要提早做好准备。
细分知识点、制作课件 准确设定单元目标,精确提炼和切分单元知识点与能力点,设计操作化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并制作教学课件。课件是承载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重要载体,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是用良好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是能很好的展现课程内容结构、突出重点难点,以及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素材的平台,任何一门课的课件,都值得教师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是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
设计拍摄方案、制作视频。翻转课堂一定要有视频,视频是高度凝练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具备要体现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的特点。内容可以按教学单元录制、按知识点和技能点录制、按重点和难点录制等等。录制形式生动多样,比如课堂实录、演播室录制、实地拍摄、采访式、录屏式等。
学生课前知识学习。学生学习教学视频,不能只要求看,也需要设置一些任务,比如视频内嵌互动、在线测试反馈、在线讨论、提交作品等。要对学生学习教学视频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价,进行信息反馈,目的在于老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了然于心,上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认可。
(二)第二阶段,课中知识内化
纠错深化理解、设计活动提升能力。总体来讲,翻转课堂在课堂上老师要将“今天讲什么内容”变成“今天做什么活动”。首先,一定要简单回顾视频内容,检验有没有看视频,设计简单客观题,课堂问题解决;其次,设置活动以小组的方式解决主观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更重要的是活动,如何设计组织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三)第三阶段,课后拓展提升
拓展学习,总结提高。给出课程内容结构图,进行总结评价,布置课后任务。给学生提供可拓展提高的资源或平台,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要根据课前和课中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完善教学视频,优化活动设置,使翻转课堂的实施形成良性循环。
顯然,翻转课堂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给与传统课堂极大的丰富和补充,它所承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从教与学的成本来看,翻转课堂在课前需要教师拿出很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整合,学生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课堂重心的转移无疑对教与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资源微视频(微课)的制作
目前,考虑到信息化教学的深入应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微课比赛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配备有专门的录播教室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视频的需求量加大,视频制作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符合大众化,下面介绍几种教师可以自助完成相对简单的制作方法。
用PPT+讲解创作微课。需要的工具为PowerPoint2010或以上版本软件和麦克风。打开准备好教学视频所需的PowerPoint课件,使用幻灯片放映中的录制幻灯片演示功能,进行逐页解说、录制,然后使用另存为MP4、WMV等视频格式。该方法创作微课仅仅只需要符合版本要求的幻灯片和麦克风,对硬件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方便,对视频量需求较大时可适当录制作为补充。
使用录屏工具录制微课。需要的工具为录屏软件和麦克风,常用的录屏工具有screencast、screencast-o-matic、camtasia studio等。准备好需要向学生展示的PPT等素材,利用录屏工具的“录制屏幕”功能边操作边解说(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取录制区域)。除此之外,软件还具有强大的配音、编辑、剪辑等功能,这种使用录屏工具制作视频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拍摄制作微课。包括录播教室、虚拟演播室和实地拍摄等方式。需要的工具有摄像机、三脚架等硬件设备。拍摄能够直接将教师形象展现在视频中,能够突出与学生的互动,效果无异于传统的课堂活动,该方法拍摄视频的清晰度、稳定度、声效、画面的推进和切换等也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适当的后期制作和处理也会给视频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笔者认为,拍摄制作可作为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视频来源,PPT+讲解和录屏软件制作可作为辅助进行视频补充,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组织形式而定,总之,每一个微视频、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都需要教师用心来对待。
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是任何致力于革新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工作者所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对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综合线上与线下教育优点,兼顾内容学习与探究创新能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将是未来教育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梁存良,邓敏杰.基于TPACK的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04):45-51.
[2]勾占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2017,(10):74-76.
(作者简介:李仙迎,讲师,硕士研究生,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和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