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告状”现象,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04-19蔡璐焱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处理方法现象能力

蔡璐焱

摘  要:爱告状是孩子在幼儿期的常见特征。这种现象既是孩子在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未成熟的表现,又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告状”现象  处理方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91-01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孩子告状的目的无非以下几种:引起注意、更好的表现自己、表达对别的儿童的失望或厌烦、从别人那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证明自己规矩、想让大人来解决问题、让别人停止做困扰他人或大家的事。教师要正确处理幼儿各种理由的“告状”,培养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绘本故事为媒介,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虞永平教授曾在文章中指出:让阅读真正成为儿童满足心灵需要的途径,成为求知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感受美好的途径,成为激发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途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这本绘本讲述的就是一个班级里孩子们的各种告状情况,直到有一天,老师立了一条班规: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故事的结局是孩子们终于懂得了什么事该告状,什么事可以自己去处理。那么什么事情是大事,必须要“告状”?比如有人受伤或处境危险,有人伤害你,或者伤害小动物,或者破坏一些属于大家的公共设施。这时候就可以来告状——因为这是大事!大事就是紧急的事,这时候你需要找大人帮忙!而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处理的呢?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是可以自己解决的,通过交谈、倾听和相互帮助来解决。

当然,绘本内容再好也是有限的,有一小部分孩子还搞不太清楚所谓的大事具体还有哪些事。也有孩子遇到问题不会解决,但又因为“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这句话而不敢惊动老师。这时候我们就应该组织孩子来讨论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大事必须让老师、父母等大人知道,哪些是小事自己能处理就尝试自己处理。这样孩子就会对发生的事情就有判断能力,遇到自己觉得能处理的事情会主动去尝试,解决事情的能力就会在此期间逐步提高,慢慢的,孩子们会因为自己能力的提高而增强自信心。

2   日常问题为载体,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让孩子习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且能够判断出哪种方法最妥当。比如在自主游戏时间结束后,老师开始讲评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自己是怎么处理的,以及最后的结果怎样。

一个孩子说:“大家都在游戏区玩,可是有几个小朋友一直跑来跑去影响我们做生意。”“那怎么办呢?”孩子们讨论起来,有小朋友说:“我们去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们。”有的孩子说:“老师不是说了,大事才能告状,小事自己解决。”其他孩子也支持这位孩子的说法。突然,有一个男孩子说:“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警察,管理秩序吧。”“对对,保安也可以啊。”于是在之后的游戏中就出现了警察和保安的角色。警察和保安都很负责任,一直在游戏区的走廊里巡逻,看到有乱跑的立刻提醒,看到掉落在地上的玩具能及时帮忙整理好,游戏区逐渐变得井然有序,也没有孩子抱怨了。

当然,也有孩子不愿意“告状”的。比如一次户外活动中,有个孩子骑车太快不小心刮到了另一个孩子的胳膊,留下了一条血痕。騎车的孩子骑着车走了,而被刮的孩子抹了一把很疼的胳膊也去玩了。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反而需要及时地进行谈话疏导。“你的手臂受伤了,怎么不告诉老师呢?”孩子说:“因为不疼,所以我不说了。”我说:“但是刮伤皮肤了,需要消毒。如果不及时消毒有可能伤口会感染,伤口感染了就严重了。”孩子立刻说:“我知道了,受伤了要马上去消毒。以后我再受伤会马上告诉老师的。”之后,利用谈话活动,我还特意和全班孩子共同讨论:如果在游戏时不小心受伤了,你该怎样做?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增强了户外活动时的安全意识,并懂得了自我保护和及时处理伤口的卫生知识。

3   家园共育为基础,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越好,希望孩子的一生都能够顺顺利利,风平浪静。或者嫌麻烦,全部一手包办。殊不知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随着他们身心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也已经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他们喜欢自己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他们能够体会到欣喜和满足。曾经有个孩子,来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对老师千叮嘱万吩咐说孩子不会吃饭、不会穿衣服、不会自己小便,需要老师帮忙。确实,这个孩子小便要别人拉着手去,不然就坐着尿身上。吃饭要喂,饭菜只要有一点点掉在衣服上都哭闹。平时大家都开开心心在玩,她就只是坐着什么事都不干。连续几天下来就不想来幼儿园了。老师跟家长不断的沟通得知,孩子小的时候也是自己吃的,但是因为吃得到处都是,后来为了方便就一直喂。上厕所也是,因为怕她不会,怕她弄湿裤子,特别是冬天,尿湿裤子会着凉等等各种理由,导致孩子最后都不愿意自己动手了。于是我们给家长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且指导了家长如何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不久孩子会自己拿起勺子吃饭,虽然弄脏了衣服,但是也不是那么在意了。也会自己去厕所,虽然还是需要帮忙,但是主动学习怎么提裤子。有时候遇到问题会主动问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的感觉到自己其实能做很多事情,遇到问题也能自己解决。渐渐地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当自己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会笑的特别开心,而且还会拍拍小手。放学的时候主动告诉家长今天她的进步。就这样,孩子融入了集体,交到了朋友,变得爱笑,喜欢上幼儿园了。

父母可以宠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溺爱,不能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否则,孩子没办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没办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这样,孩子就更没有办法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我们老师要求家长做到坚持鼓励孩子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不怕困难完成每一件事情。

新《纲要》明确指出和强调要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学习独立解决困难的技巧和能力对他们来说一生受用。我们的孩子在父母及老师的引领下慢慢步入社会,他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未来的一切,能给予孩子的是他们能够独立生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处理方法现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