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古诗词鉴赏选修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04-19李雅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宋词探究性课题

李雅娟

摘  要:选修课的自身教学特点使得它不能像必修课那样在教学实施中“一刀切”。同时,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又存在着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性,有的注重在操作实践,有的注重情感体验,有的注重分析辨别等等。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为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打开了一扇大门。本文以宋词鉴赏课选修课为例,介绍三类探究性学习方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选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52-02

从课程设置角度来讲,必修课程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突出知识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生判断、领悟、感受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让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過程。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业水平,侧重情感的倾向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将教学由传统的“应试”向“素质” “人文”的转变,让学生成为专业领域的自主组织者、行动者、体验者。

如何将选修课程与探究性学习方法结合,极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选修课成为展示学业特长的舞台,这是一线教师们认真钻研的问题。

1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华古诗词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智者贤人、骚客雅士的思想、精神,让今人在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又受到思想的启迪。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的敏感期,在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合作中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那么不仅能够增长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宋词四公子的才与情》是本人开设的一门宋词鉴赏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晏几道、秦观、柳永、姜夔四位宋词大家的代表作品、主要人生经历、情感故事。本研究以此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在古诗词鉴赏选修课教学中运用的问题探讨、课题研究、活动拓展等三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其操作流程如下:

2   等闲识得东风面

2.1 问题探究类,注重理解领悟

这种方法以选修教材中的课文为研究对象,在课堂中对单篇课文进行探究,或者整合几篇文章,或者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探究,或者借助延伸拓展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

2.1.1单篇探究性学习

此类学习方法实质是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必须紧紧抓住文本的结构,结合创作背景领悟作者的情感脉络。文本学习秦观作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提出过一系列问题,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例如:学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探究“两人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和“一旦拥有别无所求”,这两种东西方的爱情观异同点?

(1)设置问题。教师用问题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如下的探究:

①你心目中圣洁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②现实中的“异地恋”为什么有人能坚持长久最终走向婚姻,而有人只能无奈地选择分手?③你如果你和恋人不能朝夕相处,你会怎么办?

(2)研读课文。从文本的角度分析秦观的爱情观点:这是一种人们理想中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儿女缠绵情愫温柔如水,像银河里的水波一样清洁荡漾。只要两情相悦,只要心心相印,即使彼此天涯相隔也会相爱相守。

(3)联系现实。探讨秦观爱情观的成因: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实行父母包办婚姻,再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社会上出现了“重婚姻,轻爱情”的局面。中国古文人虽以家庭为基础,但又崇尚“学而优则仕”,他们更多的把精力用于仕途奔波上,所以日常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不是家人、恋人,而是他们的同僚、朋友。中国文人写友情的作品绝对多于爱情,写婚后的也要多于爱情。

(4)资料补充。利用多媒体介绍《梁祝》《泰坦尼克》影片主要内容,分小组讨论东西方的两种爱情观“永恒论”“拥有论”即:“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两种相处模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

(5)问题延伸:如何看待“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这一观点?

(6)学生总结: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两颗心的互相忠实,它是神圣和美好的,它的背后是责任和奉献。以追求金钱和利益为目的的爱情只是物欲的追求不是真正的爱情。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知识、探究社会现象,接触不同的价值观,同时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会观察生活,辨析社会现状。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把小语文上升为大人文的过程。

2.1.2多篇探究性学习

如,专题研究“月”这一意象在四位词人作品中的象征意味。

(1)展示词作:晏几道《临江仙》、秦少游《踏莎行》、柳三变《雨霖铃》、姜白石《踏莎行》。

(2)纵向比较。找出与“月”相关语句,结合全文,分析意象特点。紧紧依托炼字知识点,带动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

(3)横向比较。把四首词作中四种月亮各自特点相互对比,突出个性特点。

(4)师生总结。在宋四公子的眼中,“月”有着不同的风情:在晏小山笔下:“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追随佳人而去,相依相伴的多情之月;在秦少游笔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银光高挂,凄清迷离的朦胧之月;在柳三变笔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天涯辗转飘零,破碎难圆之月;在姜白石笔下:“淮南皓月冷千山”是追随男子而去,身负女子魂魄的清冷之月。月亮这一意象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寄予着不同的情怀,带着各自的风情。

(5)拓展介绍:有关离别思念这一主题,古今文人们对“月”这一意象十分青睐。王昌龄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先说“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吕本中说“恨君不似江楼月……待得团圆是几时?”……这些代相传的妙句佳文,不断加深我们后世读者对“月”这一意象所承载的情感理解。

(6)布置作业:找出这四首词中你感兴趣的其他意象、或你认为生动传神的词语,尝试加以分析鉴赏。

通过此类课题的设置,表层上强化诗词鉴赏的高考考点,深层上联系必修教材,拓展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积累文学底蕴,以教学知识小切入点入手推动教育内容大循环。

2.2 课题探究类,注重拓展思维

课题研究类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将学习《宋词四公子的才与情》时产生的若干问题转化为课题后,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课题,然后收集整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并以课题报告形式展示交流。此类课题研究形式,不以表层的知识积累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力,和运用论据论证自己观点的文字表达能力。

如“千古流传唱到今”这一课题,把四位词人的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和当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发掘其间的文化相关点。

晏小山与莲、鸿、蘋、云四位歌妓的相识相处到最后的无奈分离与朴树《那些花儿》相比较;秦观与长沙歌女的相依相恋却最终迫于社会现实而不能相守和宇桐非《擦肩而过》相比较;柳永与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一班名妓的相遇相知和陈淑桦《滚滚红尘》相比较;姜夔在赤阑桥边的初恋与罗大佑《恋曲1990》、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相比较。

在情感表达上,晏小山与四位歌妓从相处到别离:“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表达的是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怅惘之情;朴树说“你们就像被风吹走,插在了天涯。她们都老了吧,她们还在开吗?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表达的是对往日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柳永和红粉知己谢玉英相恋,相守、违约、再续前缘、相继而死的传奇故事一波三折,为后人所流传,这其中的故事情节与陈淑桦所唱“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相符合。

研究这一类课题,主要研究文化的相关点。按照传统观点,宋词属于高雅文化,仿佛是阳春白雪;流行歌曲是通俗的文化,仿佛是下里巴人,二者似乎泾渭分明。但仔细分析,四公子的词多半蕴含的是旖旎的婉约美。因为难以理解,所以才顯得“雅”,而浅白易懂的流行歌曲则把世人所拥有的形色不一的情绪和心态直接用“俗”的一面推到世人面前,虽然表达的方式不一,但承载的情感一致。

这类研究性学习学术性较为明显,需要教师的指引。在学生的学习小组自主选题之后,教师要积极指导学习小组收集资料,利用问卷调查、座谈走访、媒体观点借鉴等渠道,以小组成员集中讨论的形式整理资料,得出初步观点。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课题撰写指导,并给予中肯的评价。

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将文学升华为“人文学”,学会敬畏自然和生命,拓宽对精神形态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2.3 活动探究类,注重体验交流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在选修课的逐步深入过程中也可以组织活动,从“视听” “表达” “交流” “创作”方面逐步开展。

2.3.1观看视频片段

如观看电视连续剧《书剑情侠柳三变》,或观看名家解读,如CCTV10频道《子午书简》中《宋词十家之姜夔》、《百家讲坛之》《品读》20120528期晏几道、《品读》20110808期秦观。

名家解读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观点,是他们结合自己人生体验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比较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影视作品和名家解读不能替代作品本身,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需要教师在视频片段的选择上动脑筋,扬长避短,增加课堂知识的趣味性和拓展性。

开展活动拓展类的研究性学习要注意:①活动要有目的性,不能为活动而活动。牢记这是宋词鉴赏的语文探究活动,要有文学价值,不能哗众取宠,本末倒置。②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好活动预案和知识储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活动,注意可操作性和时效性。③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

2.3.2组织诗词朗诵比赛

四公子的作品多是宋词中的经典,诵读他们的作品,解读深隐在他们词作背后的情感故事。以文解情,以情诵文,揭示他们内心的依恋、幽愤、孤寂等等。

朗诵前要充分感悟文本。结合四公子的创作意图,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要深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情感,同时也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形成共鸣,进而才能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

朗诵要注重规范性。朗诵时使用普通话,语音要标准,规范的语音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最能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

朗诵还要注重艺术性。朗诵时除了要求语言的表现力、表情动作的感染力之外,有时还需要背景音乐、灯光舞美、服装道具等多种要素的配合。相互衬托,锦上添花,但后者万万不能“抢戏”,分不清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朗诵的主题格调和衬托手段如何背离就会影响到作品朗诵的艺术效果。

对于在比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教师给予积极评价,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2.3.3尝试诗词创作

“学以致用”,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把学到的诗歌知识应用到实践创作中去。

创作主题的选取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如“友情”、“亲情”、“爱情”、“家国情”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感而发,避免无病呻吟。

创作形式可以分为“同话题创作”、“半命题创作”“选题创作”等,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主题确定、意境营造、物象选取、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等。

作品展示推广阶段中通过教室的空白墙、学校宣传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报校刊等途径让全校的师生在交流、分享、鉴赏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

3   守得云开见月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近一年的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下,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在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发学习,掌握了大量历史知识,了解了相关文化知识,提告了想象联想能力,增强了合作交流能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变成一位位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诗词作品在校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朗诵经常在校内外获奖,对历史现象、生活实际多角度观察,辩证分析,热情分享。

参考文献:

[1] 唐修亮.怎样在选修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07(8).

[2] 孟斜阳.与你相遇在素锦年华[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

猜你喜欢

宋词探究性课题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