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019-04-19李晓婷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意识培养社会责任

李晓婷

摘要:教师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无疑就要做到“在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教学着重培养对学生一生发展都有价值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把培养个性的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到实处,则需要我们更多地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途径方法

一、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观念

历史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特别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课程學习中进行自我探索,实现人生价值,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等各个方面,因而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正确引导每位同学的不同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既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着,更是学生个性培养的有力引导者,他们既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的责任,也担任着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任务。只有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把握发展的“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处处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能全部呈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如果把握不好发展的“度”,很有可能出现课堂乱哄哄、学生闹哄哄的现象,不但知识没让学生掌握,反而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个性突出、鲜明,而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获得更多的思维、探索、社会能力的锻炼,进而在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二、深挖教学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中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真正做到优化、有理有据。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一定要选取正面材料。例如,笔者在执教鲁教版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今天我们对待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以下两则材料进行作答。

材料一:近年来,韩国政府对《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并于2001年争取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2006年,韩国曾以“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作秀,登上全球最大书展主宾国——德国的舞台。

材料二:如今,我们回顾中华科技文明的发展史,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必要的。古人的辉煌毕竟已经成为历史,中国科技要领先世界,不是到历史陈迹中去寻找辉煌,而是要继承前人的精神继续有所作为才是正道。

——余秋雨《别钻到古代发明中寻找现在的自信》

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对比、分析,可以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捍卫我们作为四大发明的发明国的荣誉;继承创造精神,努力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毫无疑问,无形中学生通过讨论,大大塑造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当然,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适当具有开放性,多多涉及世界与中国的联系。比如,在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一课时,若出示下表,则会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慢慢下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上述局面产生原因的同时,也可以打开了学生的理解思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产生。(见表1)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唯教科书是从,把教学-精力大多放在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上,即使偶尔拓展一下教科书的内容,也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历史教科书中每一课开端部分都会有相应的引言导入,实质上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很好概括,有的教师能够从引言出发讲一节课以活灵活现的方式贯穿起来,让学生自然而然掌握历史知识,而部分教师则直接忽略引言,直奔主题,让学生应接不暇。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的引言部分是这样描述的:

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称为淞沪铁路,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通车的那一天,很多人都赶来看热闹。《申报》记者随车采访,写了一篇生动的报道:

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身上。

这就是许多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火车的情景。火车和轮船、照相、电影这些新奇的东西一样,当它们刚从外国传进来的时候,人们无不充满了好奇。

实际上,如果授课教师把这一引言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展现出来,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很完整地把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串联起来。但很多教师选择忽视这一有价值的引言,直接开门见山讲解社会生活变化的背景原因,学生听着朦胧,教师却讲得“得心应手”。

当然,深挖教学内容一定要尊重历史史实。新课改以来,中学历史课堂上出现了历史教师根据想象和推理编造的“人造史料”进行教学,我们可以一再看到课堂教学中虚拟历史未曾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比如希腊社会的“帕帕提”、西汉的一个长安商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农村少女等,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来达到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弊端,教师往往把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人造史料播种在学生内心,部分学生对这些史料的真假分不清,间接盲目学习,进而形成了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个性。

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的,不能违背科学精神。我们要从历史史实出发,按照历史本来的面目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素材内容的选取理所应当要尊重历史史实。

三、优化教学设计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就一定要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把握适合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真正正从课堂中感悟历史,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品质。

优化教学设计,其实简单点就是在课前精心备课,备目标、备学情、备教学材料、备教学问题,不论有用无用,只要是能提前想到的,就一定要准备充足,并且进行精心的准备。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教学目标、教学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方向,也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目标逐步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的设计又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设定与考量。

例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一课的课标要求为: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由此可以分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在于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鉴于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知道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作用,能力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论证等思维,所以笔者特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定为:

通过“四大发明”的影响及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条件分析,懂得科学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从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和改进者身上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世界意识。对待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树立正确的态度。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四大发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审美个性、创新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等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特质。

再如,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的课标要求为: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由于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政治、经济内容后,对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比较了解,所以笔者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设定如下: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社会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开放的学习心态与全球意识,以适应全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

教师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感受鸦片战争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进行艰苦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和报效祖国的意识与情感。

(二)优化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问题的设计也是有一定的学问的。教师如果只是直白地提问,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回答,则无法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在问题设计上教师要注重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思索富强中国策略的乐趣。比如,初中八年级历史《启蒙运动》,笔者在讲完启蒙运动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后,引导学生与前面第12课所学的文艺复兴进行比较,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答案:(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这类问题,既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寬度,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学生通过思考历史课本所学知识,感悟中外历史事件对现今中国发展的有效借鉴,进而激发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发展的爱国激情。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运用讲授法,以自己为主导,把基本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给学生勾画历史脉络。学生只要把脉络印在脑子里,考试时生拉硬扯即可,学生的思维并未得到很好的锻炼,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教学方式,如史料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这些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都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讲究“论从史出”,从基本的史料出发。史料教学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自觉主动地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之解决历史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由于历史现象具有过去性和一去不复返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历史场景的渲染和历史主题的再塑造来尽可能地恢复历史原本的框架,这就少不了史料的辅助。在引用史料进行教学时,引用的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图片、表格、影像资料等,有些教师为活跃课堂氛围引用大量影像资料,往往忽视教材中提供的史料。

例如,在复习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笔者引用了不同版本历史教材中针对抗日战争相关的描述,以教材中的史料作为材料,引出相关史实问题,效果颇好。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北师大版教材

又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中的《辛丑条约》各项条款影响时,在幻灯片中展示图片1(漫画《扯线木偶》),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漫画中探讨寓意,将《辛丑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条款内容与“清政府完全论文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的历史影响形象地联系在一起,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另外,通过图片2(列强分占北京城示意图),学生从图中掌握侵占中国的八个国家,同时进一步领会对中国主权的侵占。

用充分的史料进行教学,有助于历史领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知,是教师通过创设与历史教学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主体介入”的方式去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状况、感悟历史人物的情怀,进而更好地理解历史、阐述历史的一种教学方式。

不少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认知、情感和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教学过多地强调认知、理性分析、逻辑推理,对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情感需求有所忽视。要培养学生个性,首先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但历史无法还原,教师只能提供资料,通过创设历史教学场景,让学生模拟和展现出他们所理解的历史,从把握历史基本信息上升到形成批判性思维,进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在讲授《新文化运动》时,笔者采用情景剧的形式,把课堂分三幕:

从檀香山金色的阳光到民主共和之花在人们心中绽放,从武昌起义的枪声到几千年封建皇冠的跌落,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中国资产阶级再一次站了起来,他们用民主科学的大旗与袁世凯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激昂的新篇章。

第一幕:“风云突变”。张謇、荣宗敬等人正在筹划扩大实业,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孙中山等人正在为实现民主共和辛勤奔波;袁世凯此时出场却大谈尊孔复古的必要性。此刻的中国布满阴霾,突然天空响起一声春雷。

第二幕:“春雷乍响”。1916年的北大校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师巨匠就“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观点通过演讲、发表文章、辩论等形式诠释。

第三幕:“曙光初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它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此时此刻,李大钊手持《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本书,在历史的康庄大道上大步向前。

作为21世纪的我们感受了历史,我们胸怀激荡,先进的中国人早在80多年前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直至今天依然发挥着它的光芒,民主和科学的呐喊声穿过历史的长廊响彻云霄,激励着我们与时俱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万壑挡道更见儿女忠心。

情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拓宽思维想象空间,让思维不断碰撞、激荡,创新思维,进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从自身出发,从切身实际出发,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主题,确定主题后用自己的力量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是一种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过程。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伴随历史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已经很清晰地形成了此类教学观点:历史不是教条,而是探究;不是人为地把历史分解成几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要素,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形成基本的历史学习和探究方法,再去还原体味历史。

笔者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提前将学生分成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四个小组,确立各组不同的探究目标,指导他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各小组形成探究总结,并派代表作主题发言。各小组分配到探究任务如下:

历史小组: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影响、印第安人的文明等。

地理小组:展示新航路途经的洋流、气候及古今地名考证。

生物小组:从生态出发,介绍美洲、欧洲的重要植物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并从环境意识出发介绍物种交流的辩证影响。

政治小組:介绍文明的多样性与共性,价格革命、民族特征的形成。

学生们在不同的主题小组中进行探究学习,既提升了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又很好地锻炼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在评价内容、方式、主体和展示形式上都存在单一化弊端,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体系的发展,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

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是选拔。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对知识的掌握评价涵盖对学生一切能力的考察,忽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品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实上,良好个性、积极的生活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远远比单纯的知识掌握更重要。评价目标应当与教学目标一样就有多维度性,在不同的考察项目中,促使评价更具有选择性、开放性和广泛性。

教学评价的方法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纸笔测验,应当多种方法结合。古时的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就喜欢用研讨评定的方法,鼓励学生撰写参观报告和专题研讨报告,让学生动手操作,远比死记硬背得高分要实用的多。历史知识竞赛、历史主题演讲、历史手抄报、历史话剧、历史辩论赛等活动都可以成为不同层面的教学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历史评价能力的延伸。

教学评价主体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先进行自评,通过认识自己,不纠缠于分数,锻炼独立自主、评判反思的能力。再通过互评,通过对照和反思,学生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能力。最后教师进行复评,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差异和发展情况,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个性。

在笔者上课的学校,学校组织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此种多元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历史学科的评价方案具体如表2:

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方面,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有综合的测试成绩,期中随堂测试成绩占10%,单元测试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在学习过程和方法评价方面,学生的测评采用打分制,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不好(0分)四级评分,先学生自评、再小组互评、老师复评,取平均分数为最终得分和等级。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方面与前者一样采取打分制。

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使其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本文从历史教学中培养的社会责任意识出发,根据教学经验和与一线教师的探讨交流,总结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途径和方法,目的在于能与广大历史教师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产生共鸣,进而共同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但是由于笔者教学经验有限,加之教学能力欠佳,对于有些问题的理解和阐述还比较肤浅,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提出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途径与方法也很不完善,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给予指导,提出寶贵意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将此课题进一步完善。相信随着学界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问题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1

[2]张萍.浅析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65

[3]彭卫.穿越历史的丛林——史学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意识培养社会责任
加强医院全年预算编制的方法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礼仪训练的途径及方法
教学反思成就优秀教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试析安全生产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