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历史名碑

2019-04-19吴军昌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鱼子隋文帝道场

“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简称“栖岩道场舍利塔碑”,为永济市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清叶昌炽《语石》卷十中云:“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石质斑驳,细点坟起,打本如颗颗丹砂,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虽精拓不能泯其迹,世谓之鱼子碑。”因此,此碑又称“鱼子碑”。古代文献中对此碑的记载较多,主要有《集古录》、《通志》、《金石录》、《山右石刻纵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

以下对“栖岩道场舍利塔碑”(下简称“鱼子碑”)从三点作以赏析。

一、碑文内容释读。

碑刻为螭首龟趺形状,碑首与碑体相连,首部六条浮雕螭龙缠绕,龙躯浑厚粗壮,腿爪强健有力,左右各三条,头部两侧下垂,龙身交于碑首,碑首中部玉圭形碑额,篆书题“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十六字竖排四行。碑体通高3.1米,宽1——1.2米,厚0.5米,碑首高1米,通体呈圭形,下宽上窄,符合力学承重设计;龟形碑座,通高1.4米,宽1.3米,前后长1.8米,除有几道裂缝稍有残损外,保存较完整。

碑文楷书,竖排,刻划方格,从右至左共计35行,每行排满70字。碑文没有刻意分段,第一行书“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    司法书佐会稽贺德仁奉教撰”,文中有几处空段,碑文总计文字2367字。贺德仁,《唐书》载: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父亲贺朗,任南朝陳时散骑常侍。德仁少年时与堂兄贺德基一同侍奉国子祭酒周弘正,都以词章学问被称赏,当时人说道:“学问操行可师法贺德基,词采华茂文质炳焕则数贺德仁。”从“鱼子碑”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歌颂赞扬隋文帝、隋炀帝的丰功伟绩与弘扬佛法的精美辞赋,辞章华美,引经据典,结构整齐,足可以看出贺德仁的才华功底。

开篇记叙了佛法的诞生与弘大,佛祖释迦牟尼的传佛布道,佛教东传至中国。杨忠在河东蒲州栖岩寺创建道场(栖岩寺),“栖岩道场者,魏永熙之季,大隋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立”,时间在北魏永熙年间。并说明了在蒲州创建道场的缘由,因为这里是“夷齐秉节之地”(商代伯夷叔齐殉节饿死于蒲州首阳山)、“娥英降嫔之所”(舜帝的二位嫔妃葬于蒲州中条山),自古这里就是帝王圣贤所居之地,中华民族的德孝文化发源地;蒲州的地理所处更是形胜优美、地势险峻,适于佛教弘法之所,此地“南望华岳”、“北眺龙门”、“西抵秦渭”、“东拒晋汾”,“斯实山川之爽垲,华夏之壮丽者欤”。

然而“时有否泰、道或污隆”,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使全国佛教及栖岩寺道场遭到破坏。“高祖文皇帝拨乱反正,膺箓受图,作乐制礼,移风易俗…”起,计12行。赞扬记叙隋文帝杨坚于危难时刻拯救国家与佛法,“监周室之颠覆,拯释门之涂炭”,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以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并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宣布大赦天下;并开始大兴佛教,使中国的佛教走向鼎盛。“粤以仁寿元年岁次辛酉,爰兴睿想,乃发玺诰,分布舍利于八十州,克十月十五日,同时造塔。”由于周武帝的灭佛行为使全国的佛教寺院遭到破坏,隋文帝为了弘扬佛法,于仁寿元年(601年),即他六十岁这年,与诸位高僧商谈,最后决定在全国选三十个州建造舍利塔,并委派高僧护送舍利予以安放。永济蒲州栖岩寺的舍利塔就在这次的建设之列。并描写了选址建塔、奉迎舍利、舍利入塔的各种祥瑞现象及栖岩寺上迎佛的盛大场景,“…至十月十一日,将入金函,影若香炉,凌空而上,绕浮图宝瓶,复起紫焰,皆作莲花,还成佛像。到十四日夜,光出塔上,流照山顶,时如贝阙,乍似银台。倾城纵观,连镳接轸,歌舞咸作,笙镛并奏。照烂掩于星辰,硁锵振于陵谷。…”《广弘明集》、《法苑珠林校注》、《山右石刻丛编》等佛籍资料中都记载了栖岩寺起塔安放舍利时发生的“祥瑞之事”,并记载了许多地方的这些祥瑞事件,以后许多学者专家质疑,显然有夸大其词、制造声势之处。

描写了弘大浮华的景象后,又记叙隋文帝充满神奇的诞生“祥瑞”,“初,高祖炳灵略耀,载诞冯翊,渚浮虹气,室照神光”,以及杨坚的养母神尼智仙对他的少年时期养育。关于隋文帝杨坚的出生,许多史书与佛教书籍都有记载,隋文帝杨坚,他出生在北朝西魏大统七年六月十三日,降生在般若寺内,至十三岁一直由养母——神尼智仙抚养。据载,智仙神尼,河东蒲坂(永济)地方刘氏女,从小出家,很有戒行。碑文接着写道,为了赞颂隋文帝的丰功伟绩与纪念智仙,“乃召匠人,铸等身像,并图仙尼置于帝侧,是用绍隆三宝,颁诸四方。欲令率土之上,皆瞻日角,普天之上,咸识龙颜。”在栖岩寺为杨坚塑铸形像,并图仙尼等像立于帝侧,供百姓万民敬奉瞻仰。

“以仁寿四年,岁在甲子…”,以下记叙隋炀帝杨广继位登基后,继续推行革新,弘扬佛法,并亲临蒲州栖岩寺,秉承太祖武元皇帝,修建寺庙,大作道场,重新对蒲州栖岩寺的形胜进行赞赏,“况复蒲城奥区,实惟形胜;冠盖云合,车马川流;听法之侣如林,献供之徒成市。登彼灵山,似游昆阆;临斯德水,若映熙连…”。

最后是立碑作颂者,“河东太守、正议大夫陈公宝庆”、“□□□徐敏恭、司功韩仁迪、司户姬君靓、司仓郑希玄、司法韦修己等”。据《隋书·窦荣定传》载:窦荣定,陕西扶风平陵人,北周时跟随武元皇帝杨忠,隋文帝时,多次带兵与突厥作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开皇六年卒,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即碑文提到的“上柱国陈懿公”。“陈公宝庆”即窦宝庆,为窦荣定次子,任河东太守,负责刻造、屹立石碑。

铭文颂曰,四字一句,骈文整齐,浮夸之词,歌功颂德,气势磅礴。

二、立碑时间推断。

碑文没有提到具体立碑时间,提到最后年代为“仁寿四年”,即公元604年。依据《山西通志》、《金石录》说是仁寿二年(602年);《金石录续编》说是大业初年(605年);《集古录》说是大业五年(609年)等。

以下从三处对立碑时间作以推断:

1、碑文提到的三位帝王称号及事件。碑文里提到了“大隋太祖武元皇帝”、“高祖文皇帝”、“皇上”,分别指杨忠、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文中分别记叙了杨坚于蒲州栖岩寺建立道场(寺庙),“栖岩道场者,魏永熙之季,大隋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立…”;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励精图治,弘扬佛法,于全国分舍利建佛塔等事迹;杨广迁都洛阳,巡游江南,继续弘佛建寺,“定鼎卜世,永固洪基”等。从此可以断定立碑时间应在隋炀帝杨广继位以后,即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后。

2、从碑文撰写者贺德仁的官职。《旧唐书》“贺德仁传”记载:贺德仁以前奉事陈朝,官职做到吴兴王友,入隋朝,经仆射杨素举荐,授官豫章王府记室参军,豫章王对他持待师之礼,恩惠知遇很深厚,及至炀帝即位,豫章王改封为齐王,又授官齐王府属,到齐王获罪时,王府臣僚都受到惩罚,惟独贺德仁因忠诚谨慎免罪,出京补任河东郡司法官,…贞观初(627),贺德仁转任赵王友,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余岁,有文集二十卷。文中“齐王获罪”,是指大业四年发生的齐王府僚骄奢被杀事件,齐王失宠后,唯有贺德仁因为忠诚免罪,并补任“河东郡司法书左”,因此从碑文第一行的贺德仁官职“司法书佐会稽贺德仁”可以看出,碑文应撰与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后。

3、碑文其他內容。如隋朝“郡、州、县”的行政变革。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保持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改变了存在近六百年的州郡县三级制,在开皇九年(589年)平定南朝的陈以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又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此时全国不存在“郡”这一级行政级别。至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于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一直到618年,因此我们常说的隋朝实行的“郡县制”其实只存在了11年;隋炀帝并在郡上设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司曹等官职,因此从该碑的碑额“大隋河东郡”以及碑文后边的官职名司功、司仓、司户、司法等,可以分析看出,碑文应刻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以后。

由此,可以断定“鱼子碑”应刻与隋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

三、“鱼子碑”所包含的文物价值。

隋朝从公元581年到618年,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但是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结束动乱统一全国的一个朝代,隋文帝与隋炀帝在这三十八年中,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作为古蒲州永济隋王朝留下的记事巨碑,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碑文通体楷书,197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其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尽管未写明书者,据马衡先生考证,此碑由贺德仁撰写,应可信。此碑书法近于唐楷,但法度仍未达到唐楷的精谨,同时又具有魏碑的挺劲,但没有魏碑的开张,因此别有一种平和而凝重,古质而刚劲的意味。碑文比较工整,依格而书,字形略扁,笔画的分布和收放恰如其分,既不刻意伸展,亦不过分收敛,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显出书家的老练和自信。说它古质刚劲,表现在用笔和结字的体势上,诚恳踏实,一板一眼。此碑楷法已相当成熟,结字方正宽博,匀称妥贴,笔意虽无唐人楷法的起讫分明,却亦写得圆融浑厚,显得平正而不板滞,饶具变化之美。其中个别字还夹着一些篆和隶决,但总体上来讲,此碑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法,可谓承六朝之余绪,开唐楷之先声。

2015年10月,“鱼子碑”得到修复,面对历经了1400年风风雨雨的巨碑,我们感到无比欣慰,我们更要进一步保护好它,发挥它的价值,更好的让它展示于众,让它再一次真的“活起来”。

作者简介:吴军昌,男,山西省永济市,1971年7月,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猜你喜欢

鱼子隋文帝道场
不以公权泄私愤
鱼子殇
隋文帝造字
鱼子精华琼贵乳霜轻然奢享,再续紧致经典
小孩子能吃鱼子吗?
七星瓢虫
二间高夹新解
凡心动了
“小林流”新解
大雪崩的内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