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世浮沉

2019-04-19吴京烨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任由弱者法官

吴京烨

我们都说,如今的社会是个民主的社会,遵从少数服从多数。诚然,我们大多相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而又深受“枪打出头鸟”思想的浸润,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妥当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从众。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相信,默默地顺着时代的大潮流动,便万无一失矣。

我们不能否认,政治上的少数服从多数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有没有想过,倘若大多数人站的立场是錯误的,此时我们选择从众是对的吗?这时的民主、少数服从多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种专制——错误的众庶专制。我们是否还应该,隐没在大多数中,成为与世浮沉的大江中的一份子?

大众的一边倒,并不能证明一件事的正确性。当有人想要利用大众的舆论导向,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倘若我们选择随着大潮浮沉,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助推手,如此后果不堪设想。希特勒发动二战时,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支持,而历史证明,支持的大众均化为侩子手,间接地杀害了不少无辜的百姓,践踏了世界的和平。当他们高呼与呐喊,或许只觉自己为国家的建设又出了一份力,因自己为时代推波助浪而欣喜,殊不知,自己的跟风或许是渺小,但千千万万的与自己一般的跟风便化为巨浪,吞噬正义与理智。

我们常常慨叹,如今媒体的进步为弱势者提供了宣泄不满的通道。当弱势者遭遇不公,他们可以拿起舆论这个无形却有效的武器,去捍卫自身的权益。我们为舆论的力量大声叫好,可是有没有想过,舆论被赋予的这份力量,若使用不当,会给我们的社会到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曾轰动一时的昌平女法官遭枪击不治身亡的消息,让我对弱者与舆论有了新的认识。司法案件的当事人选择使用自己的手段来报复法官,任由自己的愤怒泛滥而滥用“私刑”枪击法官,这本身就是违背法律的恶性刑事犯罪案件。但面对这起恶劣的暴力犯罪行径,网络上却出现了许多“不明真相、不辨是非的群众”大喊“法官该死”。当法袍遭到血染,少数人不是去谴责犯罪分子的暴力行径,却冷嘲热讽称“法官该死”,不难想象,这些发声的网民理所当然地认为法官握有司法的权力,较之案件当事人是强者。作为大众,就应该不管不顾站在“弱者”的角度为持枪的当事人寻找杀人的理由吗?持握手枪的暴徒与手无寸铁的法官,究竟谁是强者谁是弱者?我们还应该以固有的思考方式来定义强弱而选择自己站哪边吗?这如潮的舆论,不禁让我胆寒,未发声的大众,是否会因此认为,我们应该不论是非、罔顾法律地站在弱者一边,为弱者发声?

的确,舆论可能会为弱者寻得帮助,但也可能成为弱者做出违背道德与法律的行为的借口。面对这般舆论的一边倒,我们还能从众吗?我们还能够理所当然地认为,为弱者撑腰的舆论,就毫无疑问应该得到我们的支持吗?

当舆论铺天盖地,站在正义与善良一方,我们就应该抛去理性,任由感性泛滥,跟着舆论的方向,去随波逐流吗?或许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站在了正确的一边,只顾叫嚷着让舆论的火焰更盛便足矣,但此时,我们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身独立的思考就顺着大众的判断走。我们应该停下来想想,我们向前助推的舆论,究竟是否理性与正确?

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中曾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曾经身为公安局长的张金柱,因长期做公安工作而滋长了特权意识,某次他逆行酒驾撞死了人。人群对于这件事的愤怒传到了新闻人耳中,进过披露报道,此事很快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由于张金柱的人性丧失,加之老百姓对相当一部分公安干警的不信任,不少人在心中为张金柱判了死刑。各媒体对此案愈加关注,舆论的火焰也在不断膨胀,在此氛围下,最终的宣判出来了,张金柱被判死刑。这样的判决让大家欣慰,群众自然认为正义得到了伸张。但,宣判结果出来以后,有人注意到判决书中有“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样的表述,也有律师提出张金柱其实罪不该死。

“我是被你们记者杀死的”,这是张金柱的一句名言。记者是一群记录事件的人,哪怕他们认为自己铁肩担道义,愿望与出发点或许是善良的,希望用一己之力通过报道来伸张正义,但当记者有所越位,拥有了生杀大权,甚至可以引导或者影响司法的审判,最后受不到保护的还是大众。伸张正义的初心是为了保护大众,但也可能事与愿违。当然,此事中还有另一个侩子手,就是大众的舆论。媒体浪潮般的报道让大众感到义愤填膺,恨不能立马将张金柱判以死刑。但,有没有想过,可能就是每个人一句泄愤的话,无形中汇成巨浪,影响了公正的判决。面对理智与情感的强烈冲突,作为大众,我们切不能任由情感泛滥,图一时之快,以为自己的一句话可有可无,否则,我们最终也会成为侩子手。

在这个倾向于与世浮沉的社会里,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愿被同化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无论风怎样动,树静。

在这个容易被舆论引导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理性而独立,值得思考。我们无法再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这如潮的舆论可能源于已经失去理智或者已经被舆论引导的群众们,这些群众可能已被蒙蔽,舆论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我们,简单地选择不从众就可以了吗?难道仅仅是不发声支持舆论、不附和世俗而默默藏在舆论外隔岸观火就够了吗?当然不。当我们选择沉默,不是就能够独善其身,不淌进这滩浑水中。我们的无言,可能无形中会成为一种默认,无形中助长错误的舆论。

诚然,在如今这个媒体发达的社会里,说话尤其是说些与众不同的话,很难。话说错了,自然在劫难逃。但我们难道就应该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作为护自己周全的武器?当年胡适在喧哗的时代,把范仲淹的八个字拿来给自己也给青年们:“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而我们正值青春年华,热血有梦,为何不说?

我愿以白岩松在《白说》中的一句话作结,送给自己,送给所有愿表达自己与众不同与舆论相对的言论的人们: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

猜你喜欢

任由弱者法官
石头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渴望一场雨
弱者
漫画
写给一群羊
该给法官涨薪了
再跪一会儿
离婚对白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