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9-04-19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一、引言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B,简称PRETCO-B级),是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面向高职高专层次的全国性教学考试。该考试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要求》)为依据,测试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侧重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内容。《要求》指出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指导……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亦指出“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3]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也强调了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4]职业教育要实现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就要改革职教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二、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根据PRETCO-B考试大纲,考试包括:听力理解、词汇与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汉译英,共五个部分。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撑,努力实现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立体互动的多维度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主要涉及到三个模块和三类角色。三个环节是:第一,课前“新课导学”模块,教师在课前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新课知识点讲解视频、课件等数据资源,学生自学后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上相应的考试题型自测,教师根据学生自学、自测情况调整课中模块的训练内容;第二,课中“新课训练”模块,学生在课中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教师根据课前自测设计的试卷,教师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在课中面授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错题集中讲解;第三,课后“自测互动”模块,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题库中自选模拟题,完成自测和在线提问,教师远程在线答疑。三个模块无缝对接,每个知识点上下衔接,构成一个螺旋循环体(见下图)。
三类角色:第一,教师,重在“导”。教师课前引导知识点,课中指导测试题,课后督导学生自学自测;第二,学生,重在“测”。学生课前测查,完成知识点补缺;课中测试,完成训练题;课后自测,进行巩固与提升。第三,平台(技术员),重在“支撑”。支撑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的在线活动;支撑在线数据的搜集、统计、分析与反馈,技术员在必要时就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进行指导。
三、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基础
(一)课堂多媒体支撑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PRETCO-B教学模式需要以多媒体教学设施和设备为支撑。现代化计算机教室配备投影仪、音响和耳机就能满足该教学模式和网络化考试的要求。
(二)网络多媒体支撑
随着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的兴起,网络逐步覆盖了整个校园。教师和学生不仅在教学区域能够及时完成网络链接,在校园其他区域也能快速上网。师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模块借助网络,在手机和电脑上均能使用各自的账号和密码登陆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目前,各高校建设的在线课程既可以使用自行开发的教学平台,也可以与企业开发的教学平台合作,搭建自己的课程。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即时查看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进行答疑解难,完成知识点上传和更新;学生可以进行在线答题、提问,完成知识点自学和自测。顺畅的网络环境保障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模块教学信息的实时传递。学生在线完成训练,网络教学平台即时评估学生的测试情况,教师根据大数据反馈,完成针对性集中讲评。
(三)PRETCO-B教学平台资源库建设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PRETCO-B”教学资源库可以搭建在“超星泛雅”“雨课堂”“云课堂”“雷课堂”等教学平台上,也可以直接使用鼎傲的“So Easy”英语学习平台资源。根据各校学情,教师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时可以结合各个平台的性能,有所遴选。在本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化环境下“PRETCO-B”混合式教学资源库主要搭建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上。为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按照“PRETCO-B”考试的听力理解、词汇与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汉译英五个部分,分别对应建设课前“新课导学”模块,着重介绍各个部分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辅以自建测试题帮助学生检查知识点学习和理解情况;课中“新课训练”模块,根据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前“新课导学”模块的数据反馈,教师在了解学生课前自学、自测情况的基础上,从自建试题库中,按题型和难易度组编多套试卷,完成课中“新课训练”试题的遴选;课后“自测互动”模块,教师发布“训练题”和“讨论话题”,学生发布“问题”,提交“作业”,师生在线保持课后实时互动。
四、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色(一)科学性
信息化环境下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采用多媒体、网络和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课程教学与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相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发展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又适用于当下倡导的“慕课”和“SPOC”教学,数字资源易于共享与共建。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多平台的PRETCO-B数据资源库的自建与合建以及信息化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景和多元的学习手段。教师和学生均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开发者”,易于师生快捷、实效地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构建、上传新信息,完成教学模块的更替。
(二)开放性
信息化环境下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时间、空间和教学对象,强调教学资源库的共享与共建。在网络全覆盖的大环境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解放了教师与学生的时空制约。开放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方便学生按己所需,提取与反馈学习数据,提升学生的数据搜集、分析、处理、生成、创新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延伸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时空,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与高效应用。
(三)交互性
信息化环境下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教学平台支撑和教学资源库的共享共建。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既有“线下”师生和生生的教学交互活动,也有“线上”教师—教学平台(技术人员)、学生—教学平台(技术人员)的交互性活动。在一些课程中,高性能的教学平台加上教师建设成熟的课程资源库甚至彰显出取代教师角色的能力,但在PRETCO-B课程中,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的集中面授,统一解决教学平台无法处理的针对性“语言点迁移”“作文点评”“翻译指导”等问题,需要由师生互动达成英语学习效果的准确评估,需要由生生互动促成教学活动的团队参与感,提高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信息的实时讨论与传递。
(四)实用性
信息化环境下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了网络教学平台对数据的快速搜集、汇总、分析与反馈能力以及师生课堂面授时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和课堂外师生开展即时性互动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易于完成数据资料的构建、存储和比对;有助于学生持续性自学、自测和自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性监控与管理;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碎片化教学时间的整合利用率。
五、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体现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也弥补了全网信息化教学缺少教师“面授”的不足,但基于现下高职高专层次的学情和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情况,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存在有待完善之处。
(一)信息化手段的监管不完善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但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于计算机和手机APP应用的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中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需要完善的监管。在课中模块,教师在面授时可以监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在使用计算机和手机APP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兼顾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度,部分“中下游学生”沦为“边缘学生”;在课前和课后模块,师生主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活动,在“网络平台”上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但是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基本功的捆绑
当下提倡信息化教学,各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已成为常态。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过去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开始过多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例如:有的老师不管是什么性质的课程,都要使用多媒体,而且一旦离开多媒体课件,教师就不会上课了。[5]这种现象表明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的定位,或者没有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教师需要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而非受制于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应有助于提升教学能力,而非降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能够准确定位信息技术,有能力决定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何种信息技术,经过不断“磨合”之后,才能更合理去使用信息技术而非被信息技术束缚。
(三)信息化课堂的超负荷承载
非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参加PRETCO-B考试。这一方面说明信息化环境下的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巨大的教学需求量,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学部门在课务安排上合理合班教学,避免出现“超级班”的超载情况。根据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生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有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就教学角度来讲,当学生数量超过教学的最大限度时,尽管网络教学平台有大数据的处理功能,但师生个体间的信息传达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教学活动将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六、结论与建议
(一)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信息化环境下的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要防范教学的“边缘效应”,即教师要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充分发掘不同个性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因材施教,努力调动“边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鼓励和肯定容易被忽略的“中下游学生”,避免其转变为“边缘学生”。也要保持与“好学生”的信息沟通,与之一道促进“边缘学生”主体化。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在线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手段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成熟,许多教师直接使用在线课程的授课模块,缺少对具体学情的考量,机械地照搬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还要能够有所选择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遴选适当的技术形态用于教学,除此以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才能真正合理选择、应用甚至创设信息化教学手段。
(三)创设多元的“分层”教学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已经普遍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本身虽然能够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但PRETCO-B课程本身的性质和教学对象的学情决定了,信息技术无法替代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情感交流和有针对性指导。信息化环境下的PRETCO-B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课堂的承载力。鉴于非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参加PRETCO-B考试,在教学前,教学部门可以根据学前测试、专业、年级、性别等等,将学生细分。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指导,给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集中性PRETCO-B训练和学习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