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记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谭文勇
2019-04-19□户万
□户 万
谭文勇
2018年6月29日,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教授谭文勇获评为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从年少定下学医梦想的那一刻起,谭文勇就已经笃定要将“拯救病痛折磨的病人”作为他的终生目标与乐趣。因为爱,所以他愿意坚持;也因为爱,他愿意投入。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正因为对自己所学、所研有清醒的认识,谭文勇怀抱梦想和信念,一路走来,即使所学是所有大学专业中周期最长的;即使为学到更多的临床经验知识,他要以医院为家,以值班室为根据地……谭文勇都没有过片刻迟疑。为了多看到一些特殊的病例;为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争取多一些临床操作,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当临床技能已经轻车熟路,他转身又投入到新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以及临床经验的创新与研究中。也正因为肯花时间投入,他比同龄人多了几分积累和收获。
闯入癌症研究领域——思索源自临床 科研依靠积累
20世纪90年代,癌症问题还没有凸显。但自从进入武汉大学医学院学习,谭文勇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癌症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到未来人类的抗癌道路将尤为艰难,因此萌生了为人类攻克癌症贡献自己菲薄力量的梦想。
目标已经确定,唯有风雨兼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谭文勇,决心一不做二不休,要做就做到最好,因此决定到从没去过的北京攻读协和医学院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如今回想起当初的那份“年少轻狂”,多少有些后怕。只不过机遇总是喜欢留给敢闯敢拼的人,也因为这份不管不顾的“轻狂”,成就了现在的谭文勇。
经过5年紧张学习的谭文勇,毕业后先是在距大学附近不到2公里的一所二级医院工作。那个时候,医院的病人比较多,临床工作非常繁忙。谭文勇一心埋首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通过两年实践,他基本上能独立处理内科系统的常见病。工作之余,谭文勇仍旧不忘自己的升学梦想。和在大学学习时一样,他一有空就到大学教室、图书馆学习。经过长期的积累,大学毕业2年后,他终于美梦成真,考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肿瘤学硕士研究生,进入了癌症研究领域的殿堂。
“实践出真知”,在医学一线摸爬滚打这么些年,谭文勇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领悟。他从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从事临床工作,在综合医院的内科处理过多种内科疾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更是着重癌症疾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些探索为他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临床实际环境是错综复杂的,每个疾病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可能与书本上的理论相差太远。”带着这样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他总是能带着问题去工作,遇见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就开动自己的脑筋寻找新的解决办法。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实践摸索中,他逐渐尝到了思考创新的甜头。
刚开始进入临床工作不到一年,谭文勇遇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说他总是感觉口干,尝试了多种办法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谭文勇充分利用医学院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决定给他试用新的方法——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稀释后漱口,经过几天的试用,最终显示很好的效果,口干得到持续改善。虽然只是临床生涯中一件极小的事情,但谭文勇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在工作中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创新出成果,为民解病忧的快乐成就感。
“临床工作中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即使现在通用的临床指南也不能解决所用的问题,也不是适合每个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针对每个患者采取有差异的解决办法。”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问题不同对待。多年践行梦想,让他对如今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领悟,积累了真知灼见。
研究生毕业后,谭文勇每天的工作就是给不同的癌症病人做化疗、放疗,看多了无数癌症患者经历的各种磨难,逐渐萌生出治疗方法需要更进一步精细化的念头,随之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实施。这与时下热门的精准化治疗的理念恰好相符。
“我们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策略是不计一切代价地将癌症控制,然而这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有重要文献表明,早期乳腺癌手术以后接受放射治疗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27%。也有案例显示,根据治疗指南确定治疗方案的患者虽然可以获得益处,但是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平常的临床工作中所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带着这样的思索,充分利用多个学科知识,谭文勇和他所在的团队开始对心脏的各个亚区域进行独立研究,多年辛勤耕耘,积累了不少创新成果。
他们在世界上首次把心脏前部心脏亚结构作为高危区域进行定义,在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时利用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尽可能降低心脏的照射剂量,从而降低了治疗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后续又证实了他们所定义的心脏前壁区域可以作为新的独立危险区域,在乳腺癌的放疗治疗时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脏照射剂量。
这些新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国际肿瘤放疗领域权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上。相关理念也得到欧洲放射肿瘤学协会乳腺癌治疗指南的推荐。在保证乳腺癌的治愈率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减少了后续可能的经济花费,提高了社会卫生资源的利用。
思索源自临床,科研依靠积累。从最初怀抱梦想闯入癌症研究领域,到通过不断思索、实践、积累获得成果,谭文勇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梦想。积累越多,视野也越开阔,很多新的想法和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对他来说,这就是一段充满乐趣的旅程,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携梦想一路再前行。
荣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扩宽视野看世界——创新不畏权威 跨界赢得硕果
“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遵循目前公认的治疗指南或专家意见。然而,并非所有的临床问题治疗指南都适用,也并非权威专家的意见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需要足够的辨别力,也需要有相当的探索精神去研究临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临床工作中带着辩证的思维,才能迫使我们自己不断更新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方法去探索临床问题的合理的答案。”探索真理、不畏权威是谭文勇多年临床实践的又一经验感悟,而敢于创新成了他和同事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利剑”。
我国南方是鼻咽癌的高发区。放射治疗作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使多数患者治愈。然而,治疗鼻咽癌临床常见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长达一两个月的治疗时间内,肿瘤可能得到明显缩小,但患者的体重也有显著降低,体形发生明显变化。
“我们临床普遍的做法是在治疗开始前就已经设计好放射治疗计划,并按照这一计划实行,但当肿瘤和病人本身发生较大的变化时,我们最初设计的治疗计划就会不完全适合了,需要根据实际变化合理地调整治疗计划。”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谭文勇和他的同事想到了能不能尝试利用老的研究方法以及医院已有的设备去探索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譬如鼻咽癌面临的问题能不能在临床工作中巧妙地利用已有的临床资源进行研究?恰好当时谭文勇所在的医院新安装了一台模拟CT,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鼻咽癌病人可以配合尝试。“当时我们就觉得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去探索,于是联合科室所有同事开始收集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短短的半年内,他们就收集了20个鼻咽癌患者的资料。为每位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T扫描,监测肿瘤和患者的变化,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为后续系列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也为改进鼻咽癌患者的治疗计划提供了基础。
敢于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敢于突破创新让谭文勇和他所在的团队看到了另一片更为广阔的探索领地,而他们越是往前探索越深刻地感觉到走出去扩展视野的重要性。因而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先进国家的研究计划,尽可能拓宽自己的肿瘤研究视野。携世界之手,共同进步。
自2009年以来,谭文勇基本上每年都会参加由欧洲放射肿瘤学会举办的放射治疗培训课程(共参加7次)。这些高水平的课程学习,使其放射肿瘤学知识体系构架得以健全,也学会了国际领域的临床思维方式、学术研究思维。
频繁的国际交流为谭文勇和他的团队打开了合作之门。
2 0 1 1年,欧盟多个国家发起ARTFORCE(Adaptive and innovative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Cancer patients’treatment outcome)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颈部肿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荷兰癌症研究所作为放射治疗临床和研究领域的知名单位,也是该项目重要承担单位之一。谭文勇及其团队凭借此前在鼻咽癌相关数据上的深厚积累,主动和荷兰癌症研究所取得联系,并最终如愿以偿——2011—2012年,他们到荷兰癌症研究所列文虎克医院(NKI-AVL)进行了相关合作研究,并把此前积累的相关数据融入研究成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荷兰癌症研究所,谭文勇获益匪浅。在那里,他得以亲眼看见和亲身体会了国际放疗领域顶级专家的风采,更是为他们脚踏实地、创新的科研精神所感动。在那里,所有的研究者没有高低尊卑,没有浮夸与相互吹捧……
边看边体会的同时,谭文勇充分利用荷兰癌症研究所的先进工具、软件对他们之前所积累的数据进行研究。对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肿瘤、正常组织器官、体重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定量分析了肿瘤和正常组织器官的体积、位置、形状等空间几何学的动态变化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SCI论文3篇,在美国放射肿瘤学年会交流4次,还在2014年欧洲放射肿瘤学年会上进行了交流。
依据相关成果,谭文勇和他所在的团队还研发了治疗期间肿瘤和正常组织器官的预测方法,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从而为放疗期间监测肿瘤和正常器官的变化提供了“GPS”。
2016年,相关成果数据还参与了与英国伦敦大学的合作研究。研究利用四维研究模型发明估计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变化规律。相关积累数据的研究结果将在2019年世界质子治疗大会、2019年世界癌症大会上交流。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好评,为鼻咽癌放射治疗期间如何调整治疗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事放化疗临床工作10多年,谭文勇充分认识到放射治疗需要更多学科的参与,跨界思维因此产生。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先后攻读了临床医学学士、肿瘤学硕士、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多个专业学位,为他践行跨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现如今,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已经占据人类死亡原因的50%左右,但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仅有50%左右的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另外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而目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分别在肿瘤和心脏病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去研究、诊治,两个学科之间缺乏桥梁、平台进行相互沟通。面对这么庞大的人群和复杂的问题,谭文勇及其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新的跨界学科,即肿瘤心脏病学,倡导联合两个领域内的不同专家共同攻坚克难,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2015年,他们首先在国内详细阐述了肿瘤心脏病学的全新理念,2018年11月,他们与《肿瘤防治研究》学术期刊联合,组织包括MD安德森肿瘤中心的肿瘤心脏病专家Elie Mouhayar教授在内的多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了《肿瘤心脏病学》专题系列,同时与Intechopen出版社共同主编了1部专著来专门讨论抗肿瘤药物导致心脏毒性反应的基础与临床相关问题。为在国内外推动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的学科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谭文勇的跨界并不仅仅停留在医学领域,对他来说,解决医学问题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领域的技术与思维。也正是有这种跨界思维、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创新经历,让他先后获得了放疗相关专利5项。他还联合工业界设计生产了提高放疗准确性的自动控制系统,相关联的工作正在如期顺利推进。这些专利与系统均来自跨界合作,目的只有一个——旨在提高放射治疗精准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年的积累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也赢得了社会的肯定。2015年,谭文勇以高层次人才引入深圳从事肿瘤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基于前期10多年的工作积累,加之深圳开放包容环境以及和各界广泛的合作,谭文勇的工作更是如虎添翼。到深圳的第二年,他的科研项目成果——《乳腺癌诊疗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就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奖项刷新了深圳医疗领域的一等奖历史纪录。此后,他的项目成果还先后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2018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获评为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
众人眼中的谭文勇,真正担得起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众人眼中的谭文勇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众人眼中的谭文勇,真正担得起医者仁心。
妻子眼里的谭文勇是个永远追求向上,常怀悲悯之心的人。他们的相识相知是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谭文勇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对病人的关怀和关爱,对专业的不懈追索、精益求精,一点一滴看在姑娘的眼里,顿生爱意。从此相知相伴,选择了携手共进,也选择了包容和理解。
恋爱关系刚确定一周,谭文勇就收到了协和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恋爱刚开始就要进入异地恋,无疑是对这份感情的考验。起初,妻子对谭文勇最终选择肿瘤专业并不是很理解,因为那个时候肿瘤病人还不是特别多,医学最好的专业是心脑血管病等。“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选择肿瘤专业,医生的成就感来自对疾病的治愈。但肿瘤患者都是一些无法治愈的病人,会很压抑的。”谭文勇却告诉妻子,就是因为至少50年内人类还攻克不了肿瘤,它更有挑战性和科研价值。那份不惧挑战的勇气和魄力,感染了妻子。
医路艰难,站在同行和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妻子完全理解这份艰辛与不容易。看惯了他临床工作的艰辛,通常一上午的门诊没有时间喝上一口水;习惯了他三餐无常睡眠颠倒,随时随地的一个电话就要去医院;习惯了他年复一年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全年无休,要24小时开机,方便患者随时对病情的咨询解答……临床之外的时间,他还要做科研、看文献、整理病案数据,这些已是常态。
“医学无疑是一门令人向往的学科,但漫漫从医路,道阻且长。有些人像从前的十字军一样,是穿上希望和热情的光辉战袍出发的。”因为相知相伴,所以再长、再难的路,谭文勇都不会觉得孤独。
同事眼中的谭文勇,是一个守得住平凡、守得住枯燥,勤奋踏实,好学上进的人。
初到原来工作的肿瘤医院,因为看到他太爱学习,但是因为当时他家里房间小,孩子小,科室主任就主动把自己的办公室钥匙给了他一把,好让他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继续学习。医院是一个讲究传帮带的学徒过程,很多老专家喜欢他的好学与认真,觉得是块好苗子,愿意给他机会,愿意教他。而他也不负众望,除了临床工作干得出色之外,科研工作也是做得有声有色,他肯于钻研,思维灵活,具有很多跨学科知识;最重要的是向来踏实肯干,愿意吃亏,大家都愿意跟他一起合作。这份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谭文勇后来调离了肿瘤医院依然保持了下来。去年他们还一起申报了湖北省的科技奖励。对很多同事来说,谭文勇没有现代人太过逐利的现实,更多的是淳朴和对医疗的初心。
而病人眼中的谭文勇是一个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可以信任、值得依赖的人。他向来看病很认真,问得很详细。有什么问题随时咨询他,他可以很快就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一个周全的方案,专业能力特别强。医者常怀悲悯之心,他总是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特别是遇到来自农村的患者,他都能理解他们不易,在确保能治好病的前提下,为他们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了给病人节省费用,他甚至还能自己亲手给病人伤口换药。遇到有些太晚的肿瘤患者,他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人财两空,通常很理性地劝导,让他们能够理性地安排。有很多在经谭文勇的治疗之后存活率明显超过了平均值的病人,一直很感谢他,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随时询问他医学知识,而谭文勇也是从不嫌烦,尽力帮助。
“学医之路漫漫,从医之路艰辛。我深知中国的医路尤为艰难——病人数目众多,临床工作繁忙,医学飞速发展,稍有松懈即掉队,我们还要面临各种繁重的科研任务考核和互不信任的医患关系。临床、科研、医学知识更新和医患关系就像是压在我们身上的四座大山,压得人难以直起腰。尽管肩负千金重担,我将负重前行,且行且珍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深知前路道阻且长,但保持初心的谭文勇依然选择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