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丽拿“瞒旨”

2019-04-18马信芳

世纪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宾梁祝协奏曲

马信芳

1959年5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

这是中国早期话剧掀开其精彩一页的地方。此刻上海市音乐舞蹈会演(“上海之春”的前身)在这里举行。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首演登场了。俞丽拿独奏,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管弦乐队协奏,指挥系学生樊承武指挥。当乐队奏完全曲最后一个音符时,场内居然鸦雀无声,过了好一阵,才响起暴风雨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梁祝》由此像蝴蝶一样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50年过去了。2009年,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纪念日,笔者专门访问了两位曲作者。

那天,何占豪在其寓所讲述起当年的创作状态时依然激情澎湃。但是,他却清醒地告诉我,此刻他想要对大家说的是(说到这里,何占豪打开电脑,显示出他写下的文字):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的职责。

陈钢是在华山医院接受采访的,他因血压过高住进了医院。当我在电话中担心他的病情不能如愿采访时,他却说:“没事体”,并答应了我的要求。

同样,回想当年他们创作《梁祝》的岁月,陈刚心中依然涌起一股暖流。陈钢说,《梁祝》在结构布局上形成两种叫法:以奏鸣曲式来称谓,叫它主部、副部、结束部、展开部、再现部等;以乐曲内容来称呼,也可称它为“草桥结拜”“三载同窗”“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化蝶”等。对西方的曲式,我们吸收了它规律性的合理部分,没有把它当作条条框框来束缚自己。所以,我们的作品不是典型的西方奏鸣曲式了,已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

说到这,他补充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现在大家谈到《梁祝》时,“优美、完美”之词不绝于耳。其实,对一个作品来说,求其完美谈何容易。《梁祝》由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独奏。当年,周总理曾陪同外宾听过《梁祝》,并且听完。《梁祝》全曲长达26分钟。可能考虑到听感,或是处于接待外宾状态,周总理嫌26分钟太长,所以,他曾请俞丽拿带话给作曲家,建议能否改短点。可俞丽拿想,单乐章的《梁祝》是完整的艺术作品,改短就残缺了。为此,她一直瞒着没说。后来又有演出了,周总理再一次听赏,发觉没改。但他尊重作曲者,说他們有他们的想法,不改就不改吧。

陈钢说,我想,俞丽拿当时如果传达了指示,我们能不改吗?所以,俞丽拿的“瞒旨”,是《梁祝》完整成活的另一大关键。

(作者单位为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猜你喜欢

外宾梁祝协奏曲
周总理和《梁祝》
春日协奏曲
雪天,我送外宾下井冈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智慧柔软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里的天籁之音
经理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