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2019-04-18
陈 林 卢德生:学校应为学生创设劳动的本土化情境
当前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开设率偏低,课程内容也普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多与自然、生活、社会接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应当扎根本土,充分汲取本地文化的营养,学校应为学生创设劳动的本土化情境。例如:一些学校借助当地文化开设茶道体验、茶叶采摘、打糕制作等课程,以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情境作为支撑,通过让学生置身于自然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对本地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地方产业以及劳动者的亲近感,产生积极的劳动体验与感受,激发对劳动持续的热爱与探索的兴趣。(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陈余彬:用好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
学校若能用好管好“非正式组织”,则可以推动学校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提升管理效能。对于非正式组织,一方面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借助其专业力量,完成正式部门不便开展的任务。另一方面要适时放手,主动帮扶。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在初期要靠学校行政力量培植催生,但运行成熟之后,学校就不宜再做行政干预,只给予制度、经费和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即可。(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
王志芳:为学生的书包减重
国内中小学生的书包过重是个不争的事实。经调查,学生的书包里不光有课本、作业、习题集,甚至因为教学需要还要携带字典、词典等。此外,许多家长还要在孩子的书包里塞上一杯水或其他一些物品,更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逐步改进班级有关设施,为学生的书包减重,如建立班级储物柜、安放饮水机等。(安徽省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
强昌义:以民俗文化丰富学校体艺课程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以跑、跳、投等传统项目为主,大课间安排的内容也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通常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参与体育锻炼。笔者建议农村学校可以发掘一些传统民间艺术项目,选定一些有特色的、表演难度不大、危险性较小、符合小学生体质发展特点的项目,引入体育教学之中,探索体艺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了解当地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使当地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
谭高贵 韩 芳: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中小学校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通过凝聚多元主体的力量,共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品质。首先要协调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与个体的发展需要,建立目标统一的共同愿景;其次要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加入学习共同体中,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再次要建立民主、实用的规章制度,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序进行;最后要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对话和交流,培育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陈吉君:写好反思论文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写作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教育主张,甚至是教育思想,可以为教师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当下,中小学校一般都會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反思。但由于对于反思的要求不够细致,造成了教师反思写作流于形式、内容深度不够等问题。这样的反思不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被教师认定为额外的负担。学校应细化教师反思的要求,如内容上要理论结合实践,形式上向教育研究论文靠拢。同时组织学术水平高的校内教师和外部专家对反思论文进行评价,对内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其将论文投稿发表,引导教师向学术型教师发展。(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