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不幸的婚姻中,如何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2019-04-18游小挺
游小挺
这些年,围绕着小S的婚姻,人们从她的只言片语里纷纷猜测,她老公出轨了,她被家暴了,她为什么还不离婚?那些深夜里的素颜自拍视频,那些带着倦意和幽怨的碎碎念,让人揪心。
小S的许老三在生日许愿时说:我希望,我们三姐妹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结婚。
这个许愿让我们心疼小S和她的孩子,也不禁为众多在不幸福的婚姻中挣扎的女性们发问:留在痛苦的婚姻中,真的会影响孩子吗?孩子会患上恐婚症吗?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种伤害呢?
为了孩子停留在婚姻中是借口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大家都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每个人的亲密关系模式和原生家庭息息相关。我们的童年经历,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亲密关系和模式。于是,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太幸福,甚至有点畸形的婚姻中,是不是对我们的孩子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家庭不幸福,我们放弃、离开不就好了吗?但生活永远不是做选择题那么简单,我们可能处在一种矛盾的心态中,婚姻里有让我们痛苦的东西,但也有吸引我们继续的那一部分动力。
更多的人都会顾忌孩子:如果我们离婚了,孩子怎么办?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然而,把孩子视为维持婚姻的重要砝码,可以说,这才是最伤害孩子的。
婚姻说到底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两个人如何维系关系,和孩子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把孩子提出来,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借口,来掩盖自己无法离开关系的恐惧。
所以,第一点,如果我们真的无法离开一个不幸福的婚姻,请先承认这个现实:是我自己的恐惧和依赖暂时离不开这个婚姻,而不是为了孩子,不用把孩子作为一个替罪羊。
有了这个清晰的边界感,才是我们真正保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因为就算生长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里,如果父母有清晰的边界感,孩子仍然可以获得自由成长的空间,仍然可以过上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父母关系不好,如何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当我们真实面对亲密关系不好而又暂时离不开婚姻的这个事实后,那么,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总的来说,就是避免关系的三角化——夫妻之间的问题,不能利用第三个人,即孩子来介入和处理。
我们要尽量规避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踢皮球。
比如夫妻吵架冷战,妈妈对孩子说:去,问下爸爸,中午吃什么?然后孩子奔去问爸爸,来回传话。这是把孩子工具化,但这种简单的传话不算很大的困扰,孩子还是安全的,不是特别困难。但有种严重的踢皮球。比如孩子要上一个培训班,妈妈让孩子去向爸爸要钱,爸爸说,每个月我都给家用的,为什么还要我出?妈妈说,爸爸不给的话,你就别去了。双方憋着一口气,通过孩子来进行一个拉锯战。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双方的暗流汹涌,给孩子带来一种被抛弃感,觉得父母双方都不在意他,不重视他,带来很深的不安全感。
第二,拉帮结派式。
父母一方与孩子结盟,一起贬损另一方。比如妈妈常对孩子说:你看,爸爸不负责,没有能力,以后你长大了,千万不要和他一样。明明父母有挫败感,却通过拉拢孩子,来巩固自己的自恋。这种情况下的孩子,经常会产生忠诚上的困惑,也许他会觉得爸爸其实也挺好的,陪我玩的时候也很有趣,但他不敢和妈妈说,只能瞒着妈妈偷偷和父亲玩,感觉到自己在犯错,怎么做都不对,活在双重的背叛中,这种心理会对他将来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借刀杀人式。
一方想让另一方妥协,就利用孩子来威胁。比如妈妈和爸爸说,你今天必须早点下班,去幼儿园接孩子,否则你就让孩子等着吧。比如,双方吵架,一肚子气,这时候孩子正好路过,就莫名其妙对孩子撒气,借着小事吼叫了一顿,其实表达的是对对方的愤怒。这对孩子困扰尤其大,孩子成为无辜的受害者,特别无能为力。长大后的孩子,会经常冒出无力感,影响决断力和自信心。
所以,我们也要警惕三种沟通:
让孩子做有偏向性的选择。比如,你更喜欢妈妈还是爸爸?这种问题看似调侃,其实都带着某种暗示性。可以换种方式问,你最喜欢爸爸妈妈的哪个方面?
受了委屈,向孩子告状,让孩子评评理。比如说,“那么小的孩子,都知道你不对!”借用孩子,来指责对方。
让孩子来转达自己的诉求。
拒绝孩子的过度卷入
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出于對父母的忠诚,无意识或者有意识进入三角化的关系中。他会主动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来缓解父母的关系。
还记得孩子刚学会走路,有次我们在嬉闹,动手动脚,在边上叼着奶嘴的孩子,开始还笑嘻嘻地观战,一会就哭了,以为真的在打架。我们赶紧停下来,去哄他。他拉着我们的手,坐在沙发上,他坐在中间,十分地满足。
这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孩子的这种忠诚让他在家庭里会主动去扮演调解员的角色,会着急,主动加入。很多孩子功课突然退步,或者身体有了状况,都是潜意识里对家庭系统的平衡。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和孩子说清楚真相:我们现在的关系遇到了一点问题和困难,我们会尽量去解决,这是我们之间的事情,会处理好的。
让孩子有知情权,可以增加孩子的控制感。同时,拒绝他们的过度卷入——我们会解决它,同时,不管如何,我们都会爱你。
这样,即使父母有冲突,但不会影响到孩子。孩子承担太多,容易被不属于他的责任压垮。
要让孩子觉得,争吵是父母之间的问题,不必要过多地牵涉到她,他们。
怎么减少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往往不是吵架造成的,是应对吵架的态度造成的。
我们在关系中不能避免吵架的发生,应对好,甚至是有好处的。
比如,在吵架结束时,对孩子说,“不管如何,妈妈都会保护你的”,这对孩子心理是有支持作用。
或者强调建设性,“爸爸妈妈很爱你,给你最好的东西,但由于观念不同,所以有争执。”
“我们的初心是不坏的,发生争吵是因为都太有个性了,太着急了,用太大声的方式来表达意见。”
尽量从积极的角度解释。
如果争吵真的到激烈的程度,也可以在结束后抱住她,“没有关系,虽然气得快炸了,但我们还是你的爸爸妈妈”。
我们都有失控的时候,可以靠稳定和支持来化解。虽然夫妻关系经历了冲突,但还存在,这也为他提供了底线的安全感。
关键是,避免说另外一个人的坏话。不能借用孩子,来指责对方,这非但不能减轻伤害,反而是利用伤害攻击对方。要让孩子从被三角化的位置上释放出来。
任何关系都是互动的,流动的
最后这一段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长大后的孩子说的。
也许我们都经历过让我们痛苦的原生家庭,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带着愤怒上路,允许过自己的人生。
曾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有对双胞胎,从小丧母,父亲嗜酒,不负责任,潦草度日,两个孩子长大后,一个进了监狱,一个上进有为,问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时,他们俩说了同一句话:摊上这样一个爸爸,怎么办?
当父母过得不开心时,很多孩子无意识用选择了用痛苦的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忠诚。当我们觉知到这一点时,就有更多可能了。
比如,原生家庭让我们容易进入不安全的依恋模式,我们可以从关系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思考互动中发生了什么,有些人激发了我的回避型依恋,有些人激发我的安全型依赖,一个人的模式可以跟随不同的人變化的。
或者说,同一个人,总有一些行为让我感觉安全,一些让我回避,是由对方的某些特点激发,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标签。两个人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就可以发生什么。不贴标签,而是认识真相。此时此地发生的互动,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经历过什么事情,和今天选择怎么样生活,是两码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过得和父母不一样,我们选择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