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状元府
2019-04-18茅震宇
茅震宇
娄河自太湖一路向北,到了娄河镇就一头扎入长江口,随长江入了海,所以娄河镇自古是个通江达海的活码头。如今有了新镇区,老街上的老房子老树老石块路,再加上住着的也大多是些老年人,老街上里外都是老。
老地方故事多。陆鸿升就是个善讲故事的人,同龄人都叫他“阿陆牛皮”,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能弄出点故事来。他出生在“三面红旗”高高飘扬时,他父亲给他起名叫“红生”,“文革”时他在宣传队编小戏做说唱就改名叫“红胜”,退休后他说查到了家谱,他是陆状元的第二十六代孙,排鸿字辈,就改名叫鸿升。儿子在新镇区买了新房他不去住,说要守着老宅。其实这宅院以前是吴姓财主家被没收的,由公家分配给了四户人家租住,陆鸿升家只是四家中的一家。改革开放后公房可以出售,陆鸿升家也跟各家一样把租住的那几间买了下来。
陆鸿升到镇建管办申请房屋改造,说是要利用门面房做点心。他自称是百年老店的退休点心师。镇干部告诉他,要搞古镇旅游开发了,老街一砖一瓦都不能动。“鸿升点心店”的牌子没挂成,却挂出了“状元府”的牌子,陆鸿升又给自家住的那间天井侧厢挂上“九录斋”的牌子。老邻居们都猜不透阿陆牛皮葫芦里卖啥药。
状元府、九录斋源自六百年前娄河畔出的陆状元。娄河志记载:陆状元自幼刻苦用功,为强记忆,所读书必手抄,抄已诵读,即焚之,又抄,如此九遍,右手握笔处指掌成茧,然所有文章尽能熟记,果中状元。状元爷书房斋名即“九录斋”。
娄河水悠悠六百年,娄河镇多次遭受水灾兵祸,特别是太平天国和淞沪会战几次大仗使古镇遭受重创,陆鸿升他们现在住的这个吴家大院原有六进,被毁后只剩下浅浅的二进。但这大院姓吴之前是否姓陆,谁也说不清楚。有地方史研究者说,陆状元是陆家老爷与丫环所生,所以他从小与母亲住在偏屋,不可能有专用书房,九录斋的故事也是中状元后传出来的。
街坊们原以为要看阿陆牛皮的笑话,却不想笑到最后的是阿陆牛皮。古镇旅游开发需要景点和故事,旅游公司来帮陆鸿升做了块古香古色的“状元府”匾额,还竖了块中英文对照的说明牌子。陆鸿升还能讲陆状元的故事:娄河连年遭遇台风暴雨大潮侵袭,地方官员进京找陆状元想法,陆状元便在奏折上添加了句“七尺江堤九尺蒿,蓬蒿头上浪滔滔”,也正是这两句形象的描写,打动了皇帝,拨付库银为娄河重修大堤。六百年前的陆状元在陆鸿升的口中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听众们宁可信其有、信其真、信其灵,買陆鸿升这位状元之后的状元糕、状元粽也像是请圣物一般诚心诚意。他们更诚心诚意地希望陆鸿升的话是真的:吃了状元糕考分个个高,吃了状元粽人人能考中……
如今不仅学生升学要考试,就业、晋级、评职称都要考试,样样要考,人人要考,年年要考,买几个状元糕状元粽图个吉利。来过状元府、吃过状元糕状元粽的人还都说灵。
于是,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参观其实里边什么也没有的“状元府”时就像香客进庙拜佛般虔诚。如若陆鸿升不在家,来人也都自觉地在写有“参观状元府、购买状元糕请投币”的纸盒里放钱,从没发生过不放或少放的。
同院的另三户人家干脆也跟了上来,他们给自家屋门挂上“状元出生房”“状元寝室”的牌子。来参观的人也都会去看看,还会站在屋门口与臆想中的状元爷拍张照,沾点状元的灵气。
随后,老街又出现了说是陆状元曾居住过的“状元故居”,说是陆状元外婆家的“状元舅府”,陆状元读过书的“状元私塾”,还有卖状元鞋、状元扇、状元帽、状元伞、状元坐垫……的。
陆鸿升跑到镇里说老街太乱了,假冒伪劣太多了,你们得管管了。镇干部说,古镇旅游开发刚起步,不好打击群众的积极性。
陆鸿升有钱了,又到镇建管办递申请,要给状元府修个像模像样的门楼,好把人家的比下去。建管办干部笑笑说,你那状元府属于历史建筑,归文管办管。陆鸿升找到文管办,文管办的干部也笑笑说,你那是旅游景点,归旅游办管。陆鸿升直接找到镇长,说你们不让修门楼也罢,但得给我把不让修的理由写上。镇长忙,让他找秘书按建管办的意见写上。
陆鸿升指着盖有大红印章的批复说给邻居们听:瞧瞧,政府认定我家才是正宗状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