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9-04-18刘晓敏
刘晓敏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0801)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疾病,俗称“感冒”,发病病因与病毒、细菌相关,其中超过90%小儿感冒为病毒引发[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喷嚏、流涕、鼻塞等鼻部症状。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手段治疗,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儿健康。本研究将中医护理干预用于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旨在研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6年6月-2018年5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6例,根据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分为甲组(n=53)与乙组(n=53)。甲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岁-7岁,平均(4.63±1.34)岁。乙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岁-7.5岁,平均(4.65±1.36)岁。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儿科学》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依从性极差者;对本研究不同意者。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镇静、降温、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乙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观察、药物指导等。
甲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情志护理:对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给予心理疏通,嘱家属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对患儿心态造成影响。对情绪烦躁、哭闹的患儿,护理人员可给予玩具、图书、讲故事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给予患儿表扬、鼓励,缓解其不良情绪。(2)生活调护: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光线柔和,可在病房内放置玩具、墙上张贴动画,增加趣味性。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嘱家属协助患儿进食热粥,禁食生化内热、辛辣等食物,避免肥甘厚味。(3)用药护理:保证患儿温服药物,并在用药后为其加盖被子,避免着凉。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4)推拿:外感发热:①开天门:用双手拇指交替从小儿两眉正中直推至前发际,约100次-200次。②推坎宫:用双手拇指同时自小儿眉心向眉梢分推,约100次-200次。③揉太阳: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眉梢后太阳穴处,约100次-200次。④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自小儿腕横纹推至肘横纹,100次-200次。(5)耳穴埋豆: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菜籽等,贴于0.6 cm×0.6 cm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其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 min-2 min,贴压后保持3天。(6)中药熏洗:自拟退热方对患儿进行中药熏洗,利用蒸汽对患儿双足进行熏蒸,待水温耐受后,将其双足置入药液中浸泡,或以温热药液对患儿进行熏洗、沐浴,帮助排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为SPSS 19.0,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可知,甲组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乙组相比,均明显更短(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Mean±SD,n=53)
3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十分常见,且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长。小儿因免疫能力低下,容易受病毒、细菌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手段治疗,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发展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病因与气候、饮食、情志、病毒等因素相关。外感六淫、风邪入侵,造成肺脏出现病变,并传遍全身引发疾病。此外饮食也是造成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蔬菜摄入不足、嗜食肥甘厚味,出现胃肠积食,蕴而化热,进而引发疾病[2]。本研究中,对患儿加强环境干预,保证室内干净,减少病毒入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饮食调护,嘱其进食高营养、高蛋白等食物,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情志会造成患儿脾胃虚弱,出现气机不畅,肝火乱,对其肝脏疏泄功能、肺气功能造成严重影响[3]。对患儿实施心理疏通,通过给予玩具、图画、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利于祛邪扶正。加强对患儿日常生活护理,及时添衣避免受凉,加重感冒症状。本研究中,对患儿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提示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快速康复出院,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