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凝血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9-04-18陈小宁
陈小宁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佛山 528000)
随着孕期保健的不断发展,产妇因产后出血而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1]。但目前研究发现[2],瘢痕性子宫的产妇再次怀孕时,容易引起宫缩乏力而引起的产后出血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缩宫素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血发生率,但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仍为临床上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4例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2例,年龄23岁-46岁,平均年龄为(31.3±5.4)岁,孕周36周-41周,平均孕周(38.2±1.8)周;距上一次剖宫产的平均时间(2.07±0.92)年。对照组62例,年龄24岁-46岁,平均年龄为(32.0±5.3)岁,孕周36周-41周,平均孕周(38.1±1.9)周;距上一次剖宫产的平均时间(2.11±0.96)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剖宫产手术,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娩出胎儿之后给予子宫底肌内注射缩宫素2 mL,同时行静脉注射缩宫素2 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米索前列醇400 µg舌下含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抽取产妇空腹静脉血,抗凝后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产妇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后2 h和24 h平均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23%(2/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2%(9/62)(χ2=8.362,P<0.05)。
表1 两组患者产后2 h和24 h平均出血量比较(Mean±SD,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Mean±SD)
2.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T、APTT、A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FIB、D-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瘢痕性子宫的患者,如果再次妊娠的时候,瘢痕区域的子宫收缩性较差,产妇试图通过阴道分娩的话,容易造成子宫破裂等,所以大大降低产妇的顺产率[3]。剖腹产常常伴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仍然为一种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据现有流行病学报道[4]显示,产后出血引发的死亡率约占孕妇死亡总数的25%,严重威胁孕妇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尽管随着当今医疗水平的进步,孕期保健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妇越来越重视孕期的保健,产妇因产后出血而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其带来的风险仍不能忽视。
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如宫缩乏力、胎盘因素。针对瘢痕性子宫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临床上主要以子宫按摩、填充宫腔、栓塞动脉及宫缩药物等进行防治,其中缩宫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用于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基于缩宫素半衰期短,作用时间短,常常10 min后药效开始减弱,需要重复多次给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研究显示,缩宫素用药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在临床使用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