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党建引领乡村“蝶变之路”
2019-04-18华小进陈佳佳
■陈 勇 华小进 陈佳佳
兴化市以农村基层党建“红色领航”计划为总领,不断激发农村干部、基层组织和产业发展活力,以高质量农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与往年的冬闲不同,这个冬天,兴化市的乡村格外地忙。沈伦镇“沈顾果蔬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碧根果树长势喜人,合作社联合党支部正在组织给果树越冬刷白;千垛镇东罗村乡村发展展览馆、老街渔乐馆、耘朵民宿相继建成开放,党总支成员挨家挨户地发动村民合作经营;陈堡镇策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草荡退渔还湖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农闲变农忙,这是兴化市不断激发基层组织、农村干部和产业发展活力,以高质量农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烦恼”。
提升乡村振兴引领力
走进兴化市陈堡镇唐庄村“党员组织生活馆”,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馆内设有村情村史与红色文化展示、特色田园建设情况展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展示、党员形象展示等多个板块,是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接受党性教育的“绝佳去处”。“现在我们村的党员经常到这边来,看一眼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八个红色大字,就被赋予一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力量。”陈堡镇唐庄村党总支书记唐宗恒由衷地说。
唐庄村共有党员67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产业文化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助推唐庄村转型升级。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兴化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全市19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单建、联建、挂靠等方式建有党组织478个。其中,沈伦镇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成立合作社联合党支部,统筹使用6个经济薄弱村的扶贫资金,共建1008亩碧根果基地。每年每村实现股份分红20.8万元,两年内带动 112户贫困户脱贫。
针对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兴化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去担任“第一书记”,安排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他们“青蓝结对”,推动“第一书记”快速进入角色。去年,56名“第一书记”共实施致富项目51个,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563.5万元,推动脱贫和就业1125人。兴化市农业局选派的永丰镇蔡星村“第一书记”徐永忠到村后,将村里原本单兵作战的水产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获得成功,蔡星河蟹的市场竞争力、美誉度和经济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高。
铸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但村干部队伍良莠不齐,如何打造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的村干部队伍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兴化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卫国道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群雁起飞头雁领。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基层村干部面临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出路不宽等窘境。“之前我也主动打电话给我们村的在外能人,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回村当村干部。一开始他们还兴致勃勃,听我说到待遇的时候就连声拒绝。”唐宗恒说,“随着选培机制的逐渐完善和村干部待遇的提高,‘人难选、心难留’状况正在慢慢改变。”
在全市招录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其中有通过“三回”工程“回流”的大学生村官、“回归”的在外能人、“回村”的机关干部,有毛遂自荐的大中专毕业生、乡土人才、退役士兵,也有特聘的退休乡贤。兴化以市委党校为依托组建“村干部孵化学院”,建立特色产业乡镇“片区孵化站”,打造戴南董北、千垛东罗“现场教学基地”,建强年轻村干部“孵化基地群”。通过“导师制”培育、“跟班式”学习、“追踪式”考核,促进后备力量能力素质提高。
同时,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标准,确定村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其他村干部按比例同步提升;实施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优秀的村书记进入镇街领导班子,纳入专项事业编制管理,连续两年考核倒数的予以问责。“村干部的责权利一致起来,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千垛镇党委副书记陈永松地欣慰说欣慰。
“现在,我们合作社的党员干部早上四五点钟就来到基地忙活开了。”沈北村党总支书记孙金才表示,业绩考核提升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前觉得做村干部蛮轻松的,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辛苦,但成就感也是满满的。”沈北村后备干部邵春生说。
打造富民产业新高地
千垛镇东罗村,小桥流水,水清岸绿,一排排别墅窗明几净,一座座便民设施拔地而起,很难想象,两年前的东罗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
“我们东罗村地处里下河腹地,紧邻千垛菜花景区、平望湖和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南京万科集团过来投资。”村党总支书记罗保田道出了东罗村“越来越美”的原因。原来,早在2017年7月,兴化市政府、东罗村就与南京万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模式,共同组建万兴公司,专门负责东罗村的建设和运营发展。其中,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兴化国资公司负责村内基础设施和破旧房屋征收拆迁部分的投资;万科承担农耕文化研学、乡村旅游、农产品经营、新兴产业开发及部分公共载体的投资。
短短7个月的时间,东罗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就成效初显。一大批基础设施落成,村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打造了本村品牌“八十八仓”,兴化大米、龙香芋、大麦若叶青汁等特色农产品在万科物业系统内销售;建造了高端民宿,村民们可以加入经济民宿合作社,统一品牌、设计、装修、运营管理,数十户有特长的村民开起了特色店。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村创业,“老龄化”“空心化”等乡村“发展之痛”在东罗村缓解。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东罗村,近年来,兴化市积极探索产业富民之路。一方面,创新开展“1+1”党建扶贫活动,组织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现已打造20个特色产业村,带动6256人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发展“党建+”产业。借助“党建+互联网”模式,鼓励贫困家庭人员借助电子商务居家创业;利用“党建+生态”模式,打造包括碧水东罗、水润唐庄在内的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农耕研学等富民产业项目,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