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痕”为“绩” 崇“实”尚“效”坚决祛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019-04-18◎艾斐
◎ 艾 斐
雁过留声,车过留痕,从中足可判知雁的去向和车的行程。显然,这“声”和“痕”皆为前行的印记与驱进的伴随,而绝非单纯为留声而留声,徒然为留痕而留痕。我们做事情、干工作也是这样。只要我们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做了、干了,就必然会有相应的痕迹留下来,既无需刻意为之,更不能蓄意放大。因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我们的目的和追求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求真务实、创优争先、卓生实效、丰敛佳绩,以最大最好的成绩和结果为最高最终的目标与追求。
一
求真务实,是做事情的常规;绩效卓越,是干工作的至理。唯其如此,“真”“实”“绩”“效”四个字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做一切事情、干一切工作的基本要领和严格遵循,自然也就更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必践之“径”和欲达之“的”了。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形态反转、本末倒置的悖论,亦即把过程视为结果,将痕迹当成效能,用形式冒充成绩,并为此而在工作过程中千方百计地着意和刻意扩大痕迹、深化痕迹、凸显痕迹,全然将痕迹视为效果,用痕迹冒充成绩,并以此而祭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盛行与膨胀,干扰与妨碍了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给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程序投下阴影,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后果,造成消极影响。更有甚者,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一些单位、一些地方已成为习惯动作和定势思维,甚至成了传染病和流行病,以致严重扰乱和妨碍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与工作节奏,使人民群众的愿景期待和社会关切大打折扣,由此而引发党中央的严重关注与高度警觉,直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一定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正像总书记所言,我们做事情、干工作绝不能仅仅止于喊口号、装样子,空走过场、徒留痕迹,而笃定的是要责任在身,敬畏在心,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创建实绩,追求实效,坚决拒绝和摈弃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空泛表态、言行不一,口号挂在嘴上、行动悬于空中,雷声大、雨点小,只号召、不落实,调门高、行动差,说一套、做一套,以“痕”为绩、以“迹”为效,装样子、抢彩头,空泛表态、敷衍塞责,言行二元化分裂、上下一般粗传达,直至把“说”当成了做,将“言”等同于行,整个儿使喊口号和装样子嬗变为其所谓的“大方向”与“主旋律”。如此这般,何以为堪?不亮剑不足以刈止,唯痛斥方得以止息。且不要以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是政治上的“小恙”、作风上的“微瑕”、品格上的弊斑,既素所常见,又向来有之。可也正是在这“素所常见”和“向来有之”中谁又能厘得清其为害之大与造孽之深?真乃是:细数天下事,形质两相偕,绩宏痕自显,德隆名自烨。任何刻意的造迹留痕,结果都只会适得其反。事实上,我们在要求干部敢扛事、能干事的同时,就必须首先给他们设计和创造相应的机制与条件,尽量把他们从一些无谓的事务和无用的形式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专心致志干大事、干实事、干好事。但在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当下,由于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相机反弹。凡此种种,都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盛行,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为此,就特别要注意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绩效优劣、贡献大小,而是要着重看实绩、看效果、看长远。
我们向来主张对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盯住、抓紧、管牢、把稳,要求干部在党性执守和工作实践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化风成俗;奋发进取,砥砺前行;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尽责,这就首先要在管理措施和考核方式上做到科学、求实、精准、管用,而决不能在制度层面和管理程序上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泛滥和膨胀留下可乘之机,更不能使其顺理成章地大行其道、循“规”守“据”地泛滥成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将崇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贯穿始终,而且尤其要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敛出实绩,产生实效,并得到社会实践验证和人民群众认可。显然,在履行使命、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强调一个“实”字、放大一个“绩”字、凸显一个“效”字,始终都是核心,都是关键,都是灵魂。事实上,我们在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时,都只有实打实、硬碰硬、丁是丁、卯是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如若将注意力和精神头都一古脑儿磕在了图表面、走套路、玩心眼儿、摆花架子上,那结果就只能是和只会是好看不中用,有“迹”没有效,工作冒水泡,群众说胡闹。这不仅有悖于党的宗旨和要求,而且也有违于世态人心,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无可奈何,也最不愿意看到和遇到的孬事。他们来政府职能部门办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常常会使他们跑断腿、磨破嘴也办不了事;他们找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申民意、诉世情、表心迹,结果遇到的却不仅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且相关人员言不由衷、事不涉实的虚与应付和表面“文章”,更使他们如鲠在喉、茹苦在心。这种现象、这种行为,实际上正是对党的执政基础和施政方略的咬啮与销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要求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核心旨要和终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办好事、服好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绝不是仅仅“不贪、不吃、不拿”就完事,也不是“不出事就没事”,更重要的还是要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切切实实通过自己有绩有效、德昭功著的工作实践而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使广大人民群众得以从党和政府的具体工作与实际效能中真正体会到党的执政力量和干部的为民情怀。可往往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祟,遂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产生隔阂与疏远,使党的执政根基和执政效能不同程度地受到销蚀和衰减。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定要下大力气、用硬功夫根绝滋生和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气候与土壤,切实为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笃重实绩营造良好环境和创造有利条件。他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必须改变。党中央已经对纠正这些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让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只图自己方便而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更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这方面要有个章法,切实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更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尽可能多地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和更大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上。
只有抓落实才是硬功夫,才是真本领,才是大目标。而只吆喝,不落实;只重“迹”,不重“绩”;只看表面,不察实质;只管过程,不管结果,则是对形而上学的操弄和对使命担当的悖反,由此而导致的工作中一味热衷于“刷数据”“填报表”“捂盖子”“造盆景”,乃至将精准扶贫变为“精准填表”,使痕迹管理衍化成“痕迹主义”,就都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新延伸与新表征,必须予以坚决扼制和彻底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为各级干部用铁肩膀扛起政治责任、以真功夫完成使命担当扫清障碍、创造条件、鼓舞士气、激扬斗志!
二
形式与内容,是客观事物的两个层面、两种样态,即表与里的相洽互补、辩证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形式是表,内容是里;形式是现象,内容是本质;形式是路径,内容是目的,由此而决定了形式和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必须高度匹配、精准对接、因果感应、效能遽增。唯其如此,才能赋予形式以价值和意义。否则,形式一旦与内容相脱节、相背离、相割裂,以至成为孤立的空悬、徒然的虚饰,那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失去自身的存在价值与实际意义,严重时甚至会陷进形式主义的泥淖,坠入华而不实的藩篱。
形式与内容的这种协同和辩证关系,在实际生活与工作实践中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存在,而且更时时都在考验和挑战着人们的认知水平与应变能力。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对之加以合理应对和恰切处置,才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否则,便会事与愿为,造成形式与内容悖逆、脱节,使形式不仅难以与内容匹配、为内容服务,使内容趋好、向善、达优、臻美,而且还常常会走向反面,妨碍内容的如期实现和如愿完成,造成形式掩盖内容、形式取代内容、形式妨害内容的不良后果,致使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匹配和对内容的有效促进在事实上变成了形式对内容的妨碍、苫遮与取代,并因此而使形式主义嚣然而至,专擅于用表面的光鲜、好看虚饰掩盖和取代实际内容及具体效能的空洞、匮乏、干瘪,从而给工作造成极大的贻误与损害。
由此可见,我们在干工作、做事情时采取一定的形式是必要的,但形式主义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形式就是矩度、态势和样貌,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当然要讲求、要采取,其目的是为了有所依照,有所遵循,有所度量,并藉此而更快更好地走向目标,兑取愿景,增殖效益,实现理想。唯其如此,才彰显了形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则永远都不能仅仅止于形式和徒然讲求形式,更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一味围着形式空转、刻意绕着形式虚耗,以至将形式当成了内容、实质、目标和效能本身,玩起了头足颠倒的哲学。这既是工作的大忌,又是群众的隐忧。为什么?就因为形式主义在工作实践中总也像漂在水中的葫芦那样,按一按似乎捺下去了,但一松手却就又立马浮上来,很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味道,其对工作的危害性表面上似乎不像贪污腐败、违法乱纪那样直接、那样厉害,但其对党的执政根基和执政效能的腐蚀与侵害却是伤及筋脉、殃及心结的,常常会在对党和政府工作运行造成严重贻误和空转的同时,更会让群众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信心。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便会殃及党的执政效能和动摇执政根基。党中央一再号召和要求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忧党、忧国、忧民,要扛起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政治责任体现在狠抓落实上,把担当精神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用深入细致、环环相扣的严谨和认真态度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到固若金汤、万无一失,既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又获得社会的充分认同和群众的高度赞誉。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处于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具有“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战略眼光和防范意识,不断在工作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严格要求自己,竭诚履职尽责,努力历练和凸显求真、务实、达优、向好的工作态度与事业精神,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不臻至善不停歇”的斗争勇气和奋发精神,坚决做到克服官僚主义,祛除形式主义,在禁绝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务虚不务实的同时,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奋发进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让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成为改革进取、创新发展的有效动力与持久保鲜剂,让自己的生命色彩和党性光辉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像花一样盛开,像火一样发光。而这一切的起步和着力点,就是把具体工作做实、做好,让党和人民舒心、放心。
习近平总书记据实作出重大判断,反复强调指出:党所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不仅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且更以势不可当、时不我待的严峻性和紧迫感要求我们去应对,去回答。那么,我们应当和必须怎样面对、如何回答这一时代拷问呢?首先和主要就是务必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而此中首先和主要的任务,就是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尽管消除“四大危险”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则既是当前工作的要求之一,又是长远战略的重点之一。原因就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仅是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中具有广泛辐射性的现实表象,而且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中具有普遍传染性的典型体现。它不仅存在面广泛,而且重现性极强,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长,长了割,反复出现,很难根除,虽不如贪腐、犯罪那样惊世骇俗,但却像牛皮癣一样令人骚痒难耐,无法快速根治。故尔,习近平总书记才对新华社的一篇题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如下批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何以会如此呢?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一些干部在工作中既缺乏担当,又能力不足;既无所作为,又想出风头;既无力创新,又有意升迁,其结果就只能和只好以“形式”瞒天过海,用“官僚”虚与委迤,造假象冒充实绩,并由此而致使报表不断,会议成患,空话连篇,没人实干,考核统计让人目不暇接,汇报材料使人不胜其烦。更有甚者,上班先找信号通过手机签到,进办公室未曾工作先进行人脸拍照,上班伊始便集中思想回复各种微信群,不仅将“无纸化办公”弄得走形变样,而且更在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泛滥中衍生出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特别是每当季末年终,随着各种检查评比、总结汇报、传达部署的蝉联而来、如缕而至,就更是让人疲于奔命,应接不暇,让人深陷名目繁多的形式主义桎梏之中而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诚如一些基层干部自我调侃的那样,无厘头、无止息的考核、评比、会议、报表、函件、微信,致使他们在没完没了地奔波、忙乱、赶“场”、应对中四面“楚歌”、到处救“火”,哪里还有时间、有心思把功夫用在干“实”事、创“实”绩、出实“招”、赢实“效”上!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做样子、摆架势、填报表、留“痕迹”上费心思、下功夫、耗精力、用时间多了,自然用在做事情、干工作、出真“招”、办“实”事上的精力和时间就少了。这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纾此矛盾、解此难题的路径只有一条、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摒弃形式主义、坚决克服官僚主义,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懒、散”等作风顽疾,坚持用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不走样地完成党所交给的崇高使命,实现人民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始终坚持以真抓实干创奇迹、奋发有为履天职的精神,切实将创效赢绩装在心,真正用铁肩担责改乾坤。
我们党怎样才能长期执政、有效执政、强力执政?74年前的“延安窑洞对话”和70年前的“西柏坡赶考”所给出的答案,都是“党强国自强,民心即天下”。而克服形式主义、祛除官僚主义,则不仅是此中的应有之义,而且更是此中的坚实根基。这就要求我们在治党治国、理政恤民、改革进取、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中,都要始终坚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永远在工作实践中强调一个“真”字,突出一个“实”字,贯彻一个“廉”字,强调一个“干”字,彰显一个“绩”字,用我们真真灼灼、实实在在的创造和贡献,全力有效地为党的长期执政筑基础、铸铁骨,给人民的幸福生活添实惠、报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