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兀良哈三卫

2019-04-17周喜峰

奋斗 2019年13期

周喜峰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军击溃和招抚了东北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后,为了加强对黑龙江西部蒙古族的控制和管辖,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兀良哈三卫,明朝通过这些卫所对黑龙江西部的蒙古诸部进行统治。

兀良哈,又称兀良罕、乌梁海、乌梁黑特、兀礼、兀良合、兀良孩等,蒙古语“林中百姓”之意。因其族人称为“树中人”,遂称其地为兀良哈。元末明初,兀良哈的地域非常辽阔,东至海西江(松花江),西至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境),北至北海(贝加尔湖)。这里主要生活着蒙古族的鞑靼部和兀良哈部。其中,鞑靼部分布在斡难河、克鲁伦河以西、贝加尔湖以南一带。兀良哈部则居住在今大兴安岭以东、松花江以西、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以北一带。而后来的兀良哈三卫主要是由兀良哈部组成。

在明代,兀良哈部一直被看成一个特殊的部族。兀良哈部所在地原为成吉思汗的幼弟帖木哥斡赤斤及其后王的封地。元末明初,这一地区曾役属于纳哈出残元势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明军在击溃捕鱼儿海元主脱古思帖木儿后,军行所至,辽王、惠宁王和朵颜元帅府相继归降明朝。明朝政府在这里设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称兀良哈三卫,任命元宗室辽王的后裔阿扎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惠宁王海撒男答溪为福余卫指挥同知;朵颜府元帅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在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原属于宁王朱权的兀良哈三卫蒙古骑兵支持燕王朱棣,为靖难之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登上皇位后,为了酬谢兀良哈三卫,把大宁卫水草丰美的牧地送给他们,同时又授封兀良哈三部大小首领为都督佥事、都指挥同知、千百户等官。兀良哈三卫强盛一时。兀良哈三卫最初隶属于大宁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奴儿干都司建立后,兀良哈三卫改隶奴儿干都司。

在明代,兀良哈三卫一直控制着东北西部地区,成为东蒙古的主宰者。在兀良哈三卫中,泰宁卫以泰宁而得名,指挥使司设在泰宁,即今吉林省洮儿河流域的四家子古城。福余卫指挥使司可能设在绰儿河的绰儿城,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的塔子城。朵颜卫是因朵颜山而得名,朵颜山即今索岳尔济山,朵颜卫指挥使司的所在地为兀良哈秃城(今内蒙古科右前旗乌兰浩特东北25里前公主岭古城)。

明代兀良哈三卫的属民主要是东部蒙古人,其中有一部分为至元三十年(1293年)从贝加尔湖以西迁来的乞儿吉斯人的后代。大兴安岭以东的嫩江流域,山脉纵横,江河交错,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既有适于畜牧迁徙的广阔牧场,又有便于驰骋狩猎的茂密山林。明朝政府在这里设立兀良哈三卫后,各部大小酋长各领所部,安心畜牧。兀良哈人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牲畜有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等。食肉衣皮,渴则取马牛羊之乳而饮之。渔猎在兀良哈经济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兀良哈人性格好斗,喜欢围猎,野兽毛皮和鱼鲜等是当地的特产。

兀良哈人在发展游牧经济的同时,也稍事农业。其农业的发展与明朝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很大关系。洪武元年明朝军队曾经在兀良哈地区实行军屯。永乐时期,明朝政府每年给兀良哈三卫耕牛、农具、种子、布帛等,使其发展农业。在明朝政府的支持下,兀良哈三卫的部分人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到开原、广宁的两个马市上与明朝官府、商人互市时,以牲畜、土特产品等换取种子和农具,用以耕种。尽管如此,兀良哈人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他们在春耕时,多聚人马于田野,践踏后播撒黍、稷、粟、蜀秫等种子,再使人马践踏,然后便不管不问,待秋天再来收获。明宣德以后,兀良哈三卫大举南迁,临近封建经济比较发达的辽东地区。通过开原、广宁的马市贸易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兀良哈三卫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兀良哈三卫头目自永乐初年起,通过朝贡和马市,获得了他们所需的生活和生产必需品。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或率众东掠忽拉温(今呼兰河)流域女真人,或南下侵扰明朝的北部边境。正统年间,在瓦剌部的压力下,兀良哈三卫蒙古人不断向东扩张,侵掠海西女真的人畜财物,破坏当地女真人的生活。如正统九年(1444年)、十年(1445年)间,由于兀良哈三卫频掠海西女真的人畜财物,塔山左卫都指挥弗拉出曾代表海西女真17个卫所,向明朝政府呈请率人马前去兀良哈三卫复仇。兀良哈三卫的侵犯,促使女真人南下,客观上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明宣德以后,兀良哈三卫大举南迁。兀良哈三卫南迁后,不断侵扰明朝北部边境,在蒙古瓦剌部和明朝政府的打击下,三卫逐渐衰落。正统十二年(1447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部进攻兀良哈三卫,泰宁、朵颜二卫战败投降,福余卫撤回嫩江流域。嘉靖年间,兀良哈三卫被南下和东迁的蒙古察哈尔部和科尔沁部所吞并。逐渐,兀良哈三卫不复存在。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