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擎起活力龙江
2019-04-17隋安辉张佳蕊
隋安辉 张佳蕊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内陆省份的黑龙江,在对外开放发展中,开阔了拥抱机遇的胸怀,赢得了扬帆远航的动力。
开放,早已写进龙江的发展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火车站就出售直达欧洲各城市的车票。这一站,连通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国各线铁路,成为当时亚洲最繁忙的火车站。一条铁路,连接了黑龙江省与欧洲。
新中国成立后,國家非常重视黑龙江地区对外口岸的发展,当时的东北海关管理局下设7处口岸,其中便包括绥芬河口岸。
1953年,绥芬河口岸被定为一类口岸。也正是从这一年起,黑龙江开始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当年收购出口商品52个品种,收购额度为1.18亿元,出口额则达2.3亿元,其中对苏联出口占95.3%,对朝鲜出口占4.7%。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与相邻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成为这一时期黑龙江对外贸易合作的重点。
1953年到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阶段,而黑龙江则是“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地区,在国家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黑龙江占有22项。当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苏联重点援建项目基本以重工业为主。所以,这一时期黑龙江的进口物资绝大多数是大型机械及生产原材料,诸如大型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以及五金、化工等重要原材料,几乎全是从国外进口解决的。
从1957年开始,黑龙江与苏联的经贸合作日渐兴起。这一年,黑龙江恢复了与苏联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相继成立黑河地区贸易公司、牡丹江地区贸易公司、合江地区贸易公司,分别同阿穆尔州、滨海边区、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的消费合作社进行贸易往来,形式为易货贸易。
同年,《中苏国境及其相通河流通航协定和中苏通商航海条约》签订,规定双方商船可以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额尔古纳河、兴凯湖等江河湖泊上自由通航。根据这个协议,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可以和苏联的伯力、共青城之间进行更加便捷的贸易往来。当年,黑龙江省进出口额为25.2万元人民币,进出口各占一半。1959年,黑龙江对外贸易发展达到文革前最好水平,出口额达3.95亿元人民币。
直到今天,我们或许还可以听到半个世纪以前的故事,那些诉说着黑龙江开放包容的历史,在时空中熠熠生辉,犹如一池春水中激起的阵阵涟漪,开放的萌芽慢慢生长。
改革开放,走向国际舞台
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对外贸易重新焕发生机,并以更大的步伐迈向国际舞台,对外贸易往来增多,贸易渠道增加。
1981年年初,国家批准黑龙江省具有自营进出口贸易权。从此,黑龙江由货源省变为内地口岸省,大门洞开,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不仅开辟了日本、港澳、东南亚市场,还开始打入欧美市场,陆续与世界9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对于黑龙江而言,更具意义的转折则出现在1982年。当年4月16日,经中苏两国政府换文批准,恢复了边境贸易。由此,黑龙江与苏联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在中断13年后终于得以恢复。3年后,黑龙江对苏出口量便占到全国对苏出口总量的15.1%,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黑龙江对外贸易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1985年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已由1980年的95.3%降为51.1%;对欧洲出口的比重,则由1980年的3.2%上升为45.3%。
到了1987年,在黑龙江省委“南联北开”振兴战略的指导下,黑河市向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出口208吨西瓜换来306吨化肥,生动体现了当时进出口商品的互补性——黑龙江向苏联边境地区出口的是粮食、肉类、蔬菜、纺织品和日用品等,而苏联远东地区向黑龙江出口的则是钢铁、车辆、机械、水泥、化肥等,这些均是当时双方的短缺商品。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黑龙江对苏贸易过货量迎来了迅猛增长——1988年的对苏贸易过货量是过去15年(1957—1966,1983—1987)间同苏联边境贸易的总和。1989年,黑龙江贸易过货量达到1988年的3倍。
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黑龙江与远东地区均有意识地出台新政策,推动和影响双边贸易向好发展。1990年,黑龙江将对苏边境贸易纳入计划管理的轨道,并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不断调整商品结构,从几大类十几个品种扩展到十几大类近千个品种。同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对苏联、东欧经济贸易洽谈会。会后,黑龙江与苏方协商,开展多口岸全方位过货物。到了1992年,在黑龙江近3000公里的边境线上,共开放了18个口岸,年过货量超过300万吨,过客量超过150万人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与此同时,黑龙江对外经贸开始从政府间协定贸易和企业间的易货贸易转向现汇贸易。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龙江逐渐开放的步履伴随着时间的指针铿锵向前。
开拓,迈向开放新境界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外开放植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厚重土壤,点亮的却是未来世界发展的灿烂星空。
1991—1993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8.49亿美元、17.38亿美元、18.93亿美元,1992年对俄贸局额占外贸总额比重首次超过50%,达60.35%。1996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至此,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步入规范发展时期。
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黑龙江省迎来发展新机遇。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使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驶入快车道,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00年的13.75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56.76亿元,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45.98%增至59.31%,年均增速为32.79%。
2010年以后,黑龙江对俄經济合作已经由最初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能源、石化、电力、农业、林业、矿产、建筑、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
黑龙江紧扣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跨境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跨境产业链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奋进的鼓点激越,发展的脚步铿锵!
——“硬件”连通,“三桥一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5月31日,随着中俄界江黑龙江上护卫艇发射的4颗信号弹升空,中俄合建首座跨境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实现合龙。与此同时,同江铁路大桥、东宁界河公路在加快推进,黑瞎子岛陆路口岸8座以下小客车跨境自驾游中俄双方已照会达成一致,这些标志着“三桥一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放兴市,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哈尔滨市积极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正在向外向型产业集聚高地迈进;牡丹江市充分发挥对俄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开放型城市,加快推动全域全方位对外开放;佳木斯市深入实施“开放兴市”行动,积极构建以国内区域合作为基础、对俄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全省各地市持续发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定位清晰,目标明确。
——互利共赢,对外经贸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延伸地区的广阔合作领域,龙江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如今,黑龙江拥有的国家一类口岸已经由最初的1个增加为25个,占全国一类口岸数量的近1/10,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位。黑河、抚远、绥芬河、东宁……一个个现代化的沿边开放口岸,宛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点缀在祖国北疆,敞开向北开放的大门。
——横跨亚欧,“龙江巨轮”扬帆欧洲。截至2018年12月底,黑龙江中欧班列累计发运800列,46742标箱,进出口货值17亿美元;“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经由俄远东港口连接日、韩,可到发国内南方15个港口,累计开行144列,16002标箱,货值14.4亿元人民币。开通对俄航线13条,通航俄罗斯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
一串串数据背后,普通百姓也同样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带来的福祉:落地免签、出境旅游、跨境电商……世界就在眼前。那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早已远去,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也不见了踪迹。然而,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与梦想的“一带一路”倡议,却在龙江这片黑土地上,在龙江人奋进的脚步声中,构筑起一部跨越历史、超越时空的龙江诗篇。
突破,成就高光时刻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黑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定位是“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打造一个窗口: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四个区:黑龙江(中俄)自由贸易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
这一构想将黑龙江从对外的单一合作转向全方位开放,由与毗邻地区合作向与俄中部和欧洲部分合作延伸,最终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18年黑龙江进出口总值达1747.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6.4%,对沙特、新西兰、阿曼、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总值均实现成倍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黑龙江新设项目43个,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增长92.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企业实际投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47%。
此外,黑龙江还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19个,其中16个在俄罗斯,3个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级合作区。16个在俄境外园区入区企业147家,总投资额30.54亿美元,总产值32.05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3.1亿美元,从业人员5615人,其中外籍人员1941人。
2019年4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到,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截至2019年5月,黑龙江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有经贸往来,“开门迎天下”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2019年6月14日至15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哈尔滨出席第六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和第二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开幕式,并在第二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值此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际,本次博览会和论坛具有重要意义。
6月16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中俄(哈尔滨)经贸指数(2019)》《哈洽会品牌传播力大数据报告(2019)》显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领跑全国,上升趋势显著。从贸易方式看,出口金额最高的是边境小额贸易,达到8.4亿美元,进口金额最高的是一般贸易,达到150.0亿美元。从运输方式看,公路运输出口额最大,达9.3亿美元,占82.21%,其他运输方式的进口额最高,达138.8亿美元。
今年第六届中俄博览会有变化、有提高、有实效,精彩纷呈、影响空前。据统计,截至6月19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共6大洲7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展参会,参展企业1764家,参会中外政府经贸团组和华人华侨代表团164个,注册中外专业客商2.3万人,同比增长45.66%。其中,国际及港澳台客商4967人(俄罗斯2724人),进馆观众23.4万人(次)。双方26个部委(省州)举办配套活动53场,780余名中外记者与会报道。初步统计,共达成各类意向、协议380多项,总金额1700多亿元人民币。
……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对接国家开放战略,黑龙江争创开放合作新优势。伴随着自由贸易区一些外贸企业、服务企业纷纷落地,龙江,一个全新的外贸出口平台轮廓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