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4-17任一丹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会计实务

摘 要:会计谨慎性是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所提出的一种原则,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中,以严谨的态度合理的记载例如资产收益与负债费用等的情况,杜绝设置秘密准备等行为。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避免虚增资产与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它的运用难以避免地成为某些企业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工具。

关键词: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实务

一、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涵

谨慎性原则是指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二、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的存在的问题

1.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程度控制不当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应该保持适当的“度”, 既不能过度谨慎也不能谨慎不足。但是当前我国会计实务中存在一些谨慎过度或者不足的情况,比如在企业承包营运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某些企业在短时间内实施掠夺式的生产,谨慎性原则成为了他们逃税漏税的一大武器,这就是谨慎过度造成的。另外,谨慎性原则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面不广,未能达到谨慎性原则应有的范围,这正是谨慎性原则应用不足的表现。

2.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实际应用存在局限性

基于会计方针策略的选择范围较广,资产或者利益的获取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目的,这就使得谨慎性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1)在实际操作中,对成本的计算都是根据先进先出原则或者加权平均原则,这样都会使得当期的利润评估与实际利润之间有所偏差;(2)固定资产的计算一般不是通过快速折旧法进行评估,就是通过直线折旧法进行估计,这两种方法也都会干扰当期利润的估计,使其与实际利润之间存在一定偏差;(3)短期的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的计算有多种方式,比如投资总体计提、单项投资计提等,这些方式的选择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而且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式以及比率也都由企业自己选择,有些时候难免因为方法选择不当而出现一些计算偏差。

3.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我国实践应用中存在不均衡性

3.1《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些条款项目欠缺可操作性

随着国家相关会计制度法规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强化与规范,很多谨慎性原则都得以应用,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具体为:(1)不按照计提减值准备的比例进行规范操作,《企业会计制度》没有细化和详细说明资产减值准备,以至于一些相似情况是我企业在会计工作汇报总结中存在差异性,而且一些企业计提披露的信息很少,致使信息使用者很难根据已有的信息判断数据的真实可靠性;(2)《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追溯调查因为会计政策变化带来的差异变动,但是有些差异变动的调查追溯比较复杂,操作起来难度极大,比较浪费时间,不具有可行性;(3)很多企業将计提准备当做一种盈余管理的手段,以便应付业绩审查、贷款考核以及债券发行或者配股等的要求,这严重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不得设置秘密准备”要求。

3.2绩效考核评价方式不符合常理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绩效的考核评价方式都是以利润情况为主体开展的,这使得很多企业部门为了达到设置的利润标准,采用一些不计提准备或者部分计提准备的方法,阻碍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3会计实务操作中带有主观性

《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可变现净值的描述为“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中,采用估价售价或提出成本和估计的销售费用后的价值。定义中出现了三个“估计”,每一个“估计”与“实际”存在差异性使得可变现净值的计算不具有参考意义。此外,《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规定“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多少取决于需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因此,会计人员的主管职业判断能力会严重干扰无形资产的预计,破坏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使得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均衡股利分配等情况。

三、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的改进措施

1.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运用要掌握尺度

按照谨慎性原则的“度“来划分,依据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可以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以及“极小可能”四个层次。以相关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可靠性原则为前提,会计信息不确定性与将谨慎性原则相结合,把确定了的“基本确定”或“很可能”发生的费用或负债,反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在会计报表中披露 “可能”发生的费用或负债,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然而企业可以不披露对于那些“极小可能”产生的费用或负债。预计的收入归属于”基本确定的情形下可以在企业报表中予以反映。当然,会计人员应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使谨慎性原则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因此,客观上来说,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谨慎性原则应用的适度程度。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谨慎性原则的适“度”运用,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进行约束,这样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操作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制定操作明确的标准,避免局限性的发生

谨慎性原则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前提与条件,也就是有一定的约束,保持这些约束才能更好的限定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与使用程度,杜绝一些滥用现象的发生。此外,对谨慎性原则进行恰当的约束也可以降低会计工作者的主观臆断性以及随意性。比如,在会计实务中采取谨慎性原则,可以对其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合理的约束,避免会计行为的主观性。另外,会计实务的各个方面都能或多或少体现出谨慎性原则,影响着各方各面的利益。当然,使用过度谨慎性原则会造成企业的利益收入明显降低,导致国家税务收入减少的情形,因此,强化谨慎性原则的监督与管理;尤其非上市公司,实行谨慎性原则时,要缓慢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一些细则与操作指南的改进。

3.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条款中不均衡性问题的对策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存在一些条款并不存在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比如资产减值的评估、可变现净值的计算等。比如在可变现净值的定义中存在三个“估计”,每一个“估计”都会存在会计工作者的主观臆断,都会使可变现净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漏洞预留了空间,因此,改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相关条款中的谨慎性原则可操作性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相关会计工作者与有关部门协力合作,完成准则制度的完善。

四、 结论

总之,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方式,不应当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阻碍,在实践当中更需要会计人员尊重准则、把握尺度。同时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进而形成更好的专业判断,善加运用谨慎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汪逸尘.会计谨慎性原则之利弊分析[J].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08-10.

[2]邹俊梅.论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计实物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1(8):33-34

[3]张婷.现阶段我国会计谨慎性原则运行问题探究[J].甘肃科技.2011(2):09-10

作者简介:

任一丹(1996-),女,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审计学。

猜你喜欢

会计实务
分组分岗协作学习在中职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分析
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
会计信息化对医院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析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存在的作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