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2019-04-17李延奎
李延奎
摘 要:现当代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不断融合。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从古至今,中华文字的演变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寓意着新的文化诞生。现将硬笔书法教学中渗透进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硬笔书法;德育教育;小学教育
在民国时期,钢笔开始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硬笔書法则开拓了新的书法领域。现如今,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师就会要求学生用钢笔写字,以期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免学生日后在写字方面遇到阻碍,加速锻炼学生,让学生可以从小写得一手好字。为了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培养非常重要,而德育教育需要实际的教育基础作为依托,不论是语文课程内容还是音乐歌曲欣赏,都可作为依托来巩固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硬笔书法的教学中,也可加入品德教育来烘托书法氛围。
一 硬笔书法教学作用
硬笔书法作为中华文化,至今都在使用和传承,现在很多课外兴趣班都有书法绘画课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更加重视书法文化。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标准,学生在观察教师写字和自己写字的过程中能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想要将字写好看”的想法,提升个人写字水平。更重要的是,学习书法能培养学生的心性,让学生更加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在提升个人书写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内在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在肃静的课堂中充分投入书法的世界,学生会从内心感受到宁静。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我国文字演变过程进行了解,提升了爱国情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二 小学硬笔书法教育现状
在古代,人们为了陶冶情操会把酒言欢畅谈诗词歌赋,也会琴瑟和鸣应声起舞,还会煮茶磨墨潇洒挥毫。在书法方面,演变过程可谓惊人,也有很多讲究。到了民国时期,大家都拿笔杆作枪,这才有了棱角分明的“硬笔书法”。
(一)对硬笔书法教育重视不够
书写,随着新时代发展,其存在感慢慢被削弱,应用渠道也越来越狭隘,电子数据化时代,传统书法受到巨大冲击,电子产品的兴盛造成了人们对文字的熟悉度降低,在书写时经常会发生“那个字好像就在眼前却写不出来”的现象。而学校教育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注重学生成绩是否优异,对学生写字坐姿、握笔姿势、笔锋笔顿等并不在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阻碍了学生硬笔书法技能的培养。
(二)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不高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对很多事物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往往会高于课堂内容,而硬笔书法方面的教育非常刻板,需要大量练习,小学生本身就坐不住板凳,本来每天完成文化课作业后就可以进行放松环节,在加入了书法教学后每天还需要进行书写练习,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书法内容更加轻视怠慢,无法形成练习书法的冷静严肃的氛围。
三 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营造良好轻松的写字氛围
上文提到,课堂氛围十分重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影响学生知识吸收能力。科学研究表明,晴天,人们的心情会比阴天时好,同理,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不仅可以拉近师生感情,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会对知识表现出更多的热情,也会提高大脑记忆能力。在硬笔书法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增加学生的亲切感,例如教师可以拍摄一些照片,分别是自己写字时坐姿不规范、握笔不准确、字体不好看等的相关照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时都会开怀大笑,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出正确坐姿、握姿的相关知识。
(二)树立榜样激励学生
鼓励,是教育领域乃至工作领域中十分常用且好用的奖励手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每天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都选出当天的优秀字帖,以此为榜样激励学生,还应选出同一阶段进步较大的学生加以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其他没有被表扬的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同样针对一段时间表现一直不够好的同学,教师应在作业本上加以批注并书写范本,鼓励学生不要退步,进而帮助其进步。
四 结语
总而言之,硬笔书法可以说是学生最初接触的传统文化,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严加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热爱文化和严以律己的习惯,在书写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领略到文化的魅力,实现书法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林伟凡.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4).
[2]侯斌凤.浅谈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6(5).
[3]沈水健.浅谈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2018(35).
[4]高兴琴.浅谈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