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陶行知思想营造地理生活课堂

2019-04-17王洪元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化内容

王洪元

摘要: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服务于生活。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将生活内容与地理知识密切联系,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地理;陶行知思想;生活课堂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以及意义

生活教育的内容包含多方面,它有多层含义。首先生活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国民,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所有的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学生产生歧视等。青春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它将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生活教育的内容就是生活即是教育。生活即教育并不是说生活与教育完全是对等一样的,毫无差别。最后,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还包括社会即是学校,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扭转传统的教育思想,不能单纯认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要将社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所讲解的知识中,促使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意义广泛而深刻,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运用其教学思想必须要提前了解其教学内涵。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活教育思想可以产生以下意义:

(一)促进地理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教师队伍中许多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大都认为教学应该以知识为主,教学目的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则是考试,成绩高低可以说明一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后,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转变以往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平等友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促使学生充分信任教师。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促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地理学科知识本身有许多内容比较抽象,将生活内容融入到讲解的知识中,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河流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河流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或者直接带领学生实地进行观察。通过将学生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事物引进教学中,使学习内容通俗易懂,促使学生理解。

二、营造生活地理课堂的方法策略

(一)充分挖掘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地理学科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在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时,将其融进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生动。挖掘利用生活化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发掘利用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资源。地理学科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使学生感觉脱离生活,远离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为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包括多方面,例如学校、家庭、社区、工厂、农村、山区、河流等地方,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它们都可以提炼出来作为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又例如,电视节目中相关的纪录片,记录不同地区的自然面貌,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这些纪录片。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当下有关地理的时事热点,在讨论中活跃课堂气氛,将知识点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另外,教材的编写有时会滞后于现实发展,所以教师教授相关知识时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將教材作为唯一的依据,还要补充其他资料,而时事热点则反映了地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时事热点可以保证地理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例如在2012年的时候海南省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撤销,与此同时建立了三沙市,将它作为新的行政区,这反映了行政区的变化。教师在授课中要及时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行政区划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与国家利益、祖国领土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讲解时事热点时就将知识点无形渗透于其中,充分反映了地理学科来源于生活的特点,最终通过学习也是要回归服务于生活的。

(二)创设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相反被动消极的学习氛围则会影响学生学习,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为促使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为了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尤其是通过视觉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和图像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图像或者是视频展示一方面降低了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要注意师生间的互动,转变以往一言堂的局面,使原来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探讨。师生间通过互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且经过互动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生则要积极参与互动,展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的状态。师生间通过互动过程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且在互动中讨论内容多口语化,与生活密切联系,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化学习氛围,学生对于生活与教材中知识的联系理解更加透彻,在生活中便于采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三)打造呈现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步骤,课前导入、课堂授课、课后总结等都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体现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或者学生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某些现象来导入。一方面,用熟悉的事物作来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联想生活经验,进而引出即将学习的主题。课堂中要尽可能多的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内容融入到生动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展现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又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人地关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生活中的同学们经常能看到的一些场景:人们乱砍滥伐现象或者是捕杀野生动物等,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场景入手,逐渐引起学生注意,在讲解中为了体现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平时看到的工厂排放浓烟的场景,以及浓烟过后污浊的空气等,使学生深刻理解环境污染与人类行为的关系。通过将知识融入到一幕幕生活场景中使其鲜活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结语

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鲜活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佳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3 (13).

[2]沈艳杰.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 (8).

猜你喜欢

陶行知生活化内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主要内容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