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两汉犬儒文化

2019-04-17张敏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犬儒主义两汉传统文化

张敏

摘要:犬儒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古代犬儒主义及现代犬儒主义。本文主要分析西汉时期的犬儒主义。相对于以狄奥根尼为代表的古希腊犬儒主义,虽然某些方面的表象形式、特征及原因有所不同,但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本文主要以两汉时期古代犬儒主义固有的特征和原因为切入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两汉;犬儒主义;传统文化

古代犬儒主义与现代犬儒主义有着很大的区别,古代犬儒主义主要是指去欲望的生活,不与世俗名利同流合污,特定人群对某些现世价值的否定,而现代犬儒主义逐渐演变成为“扑朔迷离、微妙隐伏、萎靡不振,经常被称为一种‘感染‘扩散‘传染的疾病。”[1](p22)本文主要是站在古代犬儒主义的角度分析西汉时期中国式的犬儒文化。以下,作者将从中国式犬儒文化的特征、产生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国式犬儒文化的特征

(一)犬儒主义具有普遍性

1.统治阶层中的犬儒主义

两汉时期的犬儒主义最明显特征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进一步升级。两汉统治者认识到,想要控制人民的思想不能仅仅依靠暴力,如果依旧按照秦朝“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样的暴力手段[2](p2302)并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于是西汉统治者将愚民政策升级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对人民的思想进行控制。这样“独尊儒术”政策与西方的犬儒主义在本质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二者的相似之处就是构成了具有“权利特色”的关系。徐贲《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有权者对无权者的两个明目张胆构成了具有特色的犬儒,第一是它明目张胆地剥夺了无权者的自由权利,第二实在剥夺后,又一再以谎言欺骗他们。[1](p15)”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也是如出一辙,统治者采取了非暴力手段,以儒家的“仁”作为皮囊,而以“法制”作为核心愚骗广大民众。《汉书·元帝纪》中记载:“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事宜,好事古非今,使人眩于明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3](p277)。

其次,以儒为表杂之法家是西汉犬儒文化的缩影。西汉时期最成功的愚民手段就是采取以“儒家”衣,杂以“法家”实现统治目的,《两汉社会生活史概述》:“董仲舒所主张的‘推命孔氏,抑黜百家其目的就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政权。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地主阶级的子孙们,好传宗接代,作为统治者的羽翼。”[4](p202)《后汉书·黄琬传》:“时权富子,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材。”[5](p2040)西汉统治阶级采取的儒家思想大多数都是为了安抚、控制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总之,统治阶级吸取了秦朝暴力统治的失败教训,转而采取富有犬儒主义的愚民政策,得到了大部分被统治阶级的支持。不得不说,这有带有中国式的犬儒主义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与后来政府采取愚民制度要效果显著,随着愚民政策的升级,来自普通阶层的反抗声音也愈发高涨。

部分富商对等级制度的挑衅

2.特定阶层对现世制度的挑衅

古代犬儒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部分被统治阶级对现实价值的否定,西汉时期富商阶层的无声反抗是西汉犬儒文化最典型的特点。传统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不同阶层都有礼数上的规定,不可越级,《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先大驾日游冠衣于诸宫诸殿,群臣皆吉服从会如仪。皇帝近臣丧服如礼。大红,服小红,十一升都布练冠。小红,服纤,纤,服留黄,冠常冠。近臣及二千石以下皆服留黄冠。百官衣皁。每变服,从哭诣陵会如仪。祭以特牲,不进毛血首。司徒、光禄勋备三爵如礼。”[5](p3124)可见两汉时期的等级制度森严。在西汉实行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下,商人的地位极低,被置于四民最末。然而,随着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很多商人虽无封爵之称,却有公侯之富,于是对现有的等级政策出现了极大的抵触情绪,开始无声的抵抗与挑衅。这与犬儒思想中的“与现世价值抵抗”吻合。

富商开始要求与上层统治阶级同样的生活消费标准。据《盐铁论·散不足》中记载: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杨豚韭卵,狗 马脧,煎鱼切肝,羊淹鸡寒,挏马酪酒,蹇捕胃脯,胹羔豆赐,鷇膹雁羹,臭鲍甘瓠,熟梁貘炙。”[6](p3824)商人们通过破坏阶级等级的形式来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进行挑衅。

随着西汉时期富商阶层对现世政治制度开始反抗,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犬儒主义也营运而生。

(二)知识分子的犬儒

1.知识分子的玩世不恭

传统犬儒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戏剧性以及戏谑的态度解决问题,两汉时期就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形成了两汉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犬儒主义。部分知识分子秉持着“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戏谑态度解决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一方面他们看上去玩世不恭,但实质却并非是消极的、负面的,而是通过一種与传统观念相悖的方式到达更好解决问题的效果。武帝时期郭舍人就是“玩世不恭”的代表者。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武帝对其大乳母极好,赏赐土地、钱财、但凡是乳母的要求武帝都尽量应允以报答喂养之情,然而,随着武帝关怀的增加,大乳母家的势力也逐渐上升。以至于“公卿大臣皆敬乳母。乳母家子孙奴徒者横暴长安中,当道掣顿人马,夺人衣服。”[7](p3204)武帝知道了此事准备将其乳母流放。乳母知道后,寻求郭舍人的帮助,郭舍人道“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头”,大乳母照办,郭舍人突然大骂道“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而活邪?尚何还头。”[7](p3204)武帝听后不禁动容,下诏宣告大乳母无罪。郭舍人没有乞求武帝,更没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而是采取了一种“玩世不恭”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问题。避免了爆发冲突和激化矛盾的可能。不得不说这是犬儒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成功运用。

犬儒主义除了表现在知识分子的玩世不恭,还表现在一部分仕人过着不追求声色犬马的生活的方面。

2.享受随遇而安,去欲望的生活

除了入世的知识分子采取戏谑与反传统观念解决问题之外,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则采取了隐匿的生活方式。他们随遇而安、没有有关功利的欲望,这部分隐士也是中国式犬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封建社会对于隐士的评价一直相对较高,《后汉书》就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5](p2755)的说法。东汉因为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掀起了一次归隐浪潮,这也是中国式犬儒主义爆发的时期。东汉时期的向长就是典型的犬儒主义代表人物。史书中记载向长隐居不仕,饱读诗书“性尚中和,贫无无资食”[5](p2758)。然而即使生活艰辛也没有在王莽麾下任职,并叹息说“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如何如生耳。”[5](p2758)向长的做法虽不能赚得功名利禄甚至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但是他却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与清廉。这就是典型的犬儒主义。除了向长外,还有两汉之际的逢萌,根据《后汉书》记载:“时尉行过亭,萌侯拜谒,既而掷楯欢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有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及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郡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5](p2759)逢萌同大多数隐士一样,不畏权贵,不贪恋功名利禄,秉持着一身正气,出世隐居。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犬儒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社会的犬儒主义是具有普遍性的,统治阶级,甚至普通阶层也存在犬儒主义。除了普遍性中国古代犬儒主义的另一特征就是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他们或是为了正义与人格放弃入世的机会,或是采取有悖于传统观念的方式解决问题。犬儒主义的出现为两汉的文化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然而,催生犬儒主义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犬儒主义出现的原因

(一)政治风气催生中国式犬儒文化

首先,新旧朝代更迭之际,吏治腐败,政治昏暗,催生出一些忠烈之士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捍卫正义与天理,犬儒主义由此应运而生,如两汉时期,旧王朝末期吏治腐败,相对于采取传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谏,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的一部分忠义之士更乐于采取趋向与犬儒主义倡导的讥讽、嘲笑,甚至对现有价值完全不相信与否定。《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优旃生于秦朝,辅佐过秦始皇、秦二世,西汉初年也曾在朝中任职。此人具有犬儒主义的特征,秦朝末年“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救之,易为漆耳,愿难为荫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5](p3202)优旃虽生长于秦朝,但是并未被秦朝强暴政策所压制失去自身对事物的判断,依旧采取讽刺等不一样的手法对统治者进行约束,待秦朝在秦二世手中摇摇欲坠的时候,优旃明白应该否定秦朝的統治秩序,随即归附汉朝。可见,犬儒主义的出现与当朝政治的腐败、新旧朝代更迭不无关系。

其次,西汉政府鼓励隐士文化,进一步催生了两汉时期的犬儒主义的发展。分知识分子的影响。所谓隐士“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东动其乐,或疵物以激其清。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宫也。”[5](p2755)西汉时期隐士文化不仅仅与犬儒文化吻合,更被西汉政府所推崇。两汉时期的隐士重名节、对自己的修行颇为重视,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教化百姓将许多隐士列为楷模。东汉李业,“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冠,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病之不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5](p2669)李业因为不事异主选择隐逸最后被毒而死。光武帝为了表彰李业,画《益部纪》以示天下。两汉之际部分士人贪生怕死、贪婪利禄投靠王莽、公孙述,而不讲正气、贞洁。东汉时期为了纠正这种歪风所以推崇隐逸人士的节义。通过政府的推崇,隐士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进一步催生了犬儒文化的发展。

第三,封建等级制度激化犬儒主义爆发,中国封建社会对于等级是有明确规定的。比如,婚丧嫁娶、出行仪仗规格都有明确的规定。起初,因为经济还未得到恢复,社会秩序不稳定,普通阶层对于等级限制并没有更多的关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一直被信奉的黄老思想被替代,许多普通的被统治阶级对公卿贵族所规定的“四民政策”“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产生了质疑,这和西方古代犬儒主义所定义的“怀疑、不相信现有价值”相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提倡重农抑商,将商人放至四民之末,地位极低,起初,他们的出行、住宅、婚丧嫁娶都受到很大限制,然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许多商人拥有了大量的财富,财富与地位的不平衡导致他们对现有的社会价值产生怀疑。在《盐铁论·通有》中这样记载:"若则饰宫室,增台榭,梓匠斫巨为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下成山林。”[6](p46)《淮南子·本训经》中也有记载:"崇台榭之隆,奢园囿之大,凿汀池之深,肆珍崖之远,来溪谷之流,饰曲岸之际,积碟旋石以纯休崎,抑域怒濑以扬激波。”[8](p490)商人用度如上层同阶级一般奢华,这是对现有制度的一种否定何拒绝。正如《简析犬儒主义的内涵极其影响》中所述一样:“当亚历山大要御驾亲征当时被认为古老富饶但又腐败的亚洲而邀请狄欧根尼跟随的时候,这位自称为世界公民的哲学家却拒绝了,这就是所谓的不合作,雅典人固有的世界观在此被击的粉碎。”[9](p101)所有的犬儒主义都在否定社会普遍价值,两汉如此,古希腊也如此。然而,西汉犬儒主义的诞生除了由于两汉政治风气的催生,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二)传统文化思想滋养犬儒文化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式犬儒主义的出现与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中国式犬儒主义的表现也许没有第欧根尼表现那么激烈,但是其本质与起源于古希腊的犬儒主义是一样的,尤其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符。

首先,儒家文化的影响是中国式犬儒文化诞生的重要原因。儒家文化所信仰的思想很大一部分是有关人格、节义等比如“忠恕思想”。“忠恕思想”对两汉的仕人影响颇深,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论语》中如是记载:“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曽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曽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0](p25)这是孔子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不仅在论语中提到过这样的观点在《雍也》中也出想过类似的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与古代犬儒思想中严于律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文化所一致。这种思想也被两汉的有识之士所接纳,无形之中,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中国式犬儒主义得以发展。《汉书》《后汉书》都对此现象都有描述,他们与西方古代犬儒主义一样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坚守着“忠恕主义”。《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就有这样不是二主的纪录:“周党,自此勑身修志,州里称其高。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纵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建武中,佂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龟池。复被佂,不得已,乃著短衣单布,毂皮绡头。党遂隐居龟池,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5](p2761)正是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犬儒主义在两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次,道家文化对于中国式犬儒文化的产生也是至关重要的。道家提倡的“致虚守静”、“无为而治”与犬儒文化的順其自然何去欲望的生活所一致。《老子》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及“道恒亡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民莫之命而均自安。”[11](p320)老子的思想同狄奥根尼的将文明秩序看作对人的败坏相同,讲求一切按照自然规律不进行认为的干预。西汉初年为了恢复经济,采取的黄老思想就贯穿着古代犬儒主义,正是因为统治阶级需要道家这样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价值观,所以西汉时期的犬儒主义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的观点也是中国式犬儒主义的代表之一。颜世安《论庄子的游世思想》中这样表述:“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注意叙述,就是以故意的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人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的对待世界,而且游戏的对待个人生死。游戏的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12](p67)庄子的游戏态度正是古代犬儒主义的表现。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两汉时期。西汉时就有东方朔继承着这样的思想。《史记·东方朔传》中记载:“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朔曰:‘生肉为脍,干肉为脯;著树为寄生,盆下为寠薮。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波。朔笑之曰:‘咄,口无毛,声謷謷,尻益高。”[7](p3267)东方朔用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郭舍人的不满,这样的方式是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后的犬儒主义。

三、小结

两汉时期的犬儒文化的主要特征首先具有普遍性,其次是知识分子是犬儒主义的主力军。其产生的原因也具有中国封建特色,第一,两汉时期特殊的政治背景是催生犬儒主义的重要原因。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影响也是犬儒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无论是中国式犬儒文化的特点还是原因,都与狄奥根尼所代表的古代犬儒主义有着一样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徐贲撰.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M].北京:人民东方出版社,2015.

[2]贾谊撰.过秦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谢国桢撰.两汉社会生活史概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5]范晔撰.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桓宽撰,王利器注.盐铁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司马迁撰,司马贞,张守节,裴 注.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刘安撰.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刘双丽,白冰.简析犬儒主义的内涵及其影响[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013 (161).

[10]班固撰,颜师古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班固撰,颜师古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2]颜世安.论庄子的游世思想[J].南京大学学报,1999 (2).

猜你喜欢

犬儒主义两汉传统文化
鼎盛期|两汉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犬儒主义的哲学起源与现实思考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Organizational Cynicism
现代犬儒主义研究之考
组织犬儒主义的概念界定、影响结果和形成机制
两汉文化沾渐西南夷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