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闽台方言中的“地名”类词汇异同

2019-04-17魏钰惠程潇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台湾

魏钰惠 程潇

摘要:由于早期移民的关系,闽南和台湾地区之间的闽南方言具有很深的源流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厦漳泉闽南方言核心区与台湾地区的闽语中一些“地名类”词汇进行整理和比较,探究缔结这种关系的原因,从而展示两岸的闽语传承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闽南方言;厦漳泉;台湾

厦漳泉闽南方言与台湾闽南方言之间的平行关系,可以追溯到闽台方言的源流关系上。台湾的早期移民大多来自漳州、泉州,特别是明清以来海上商贸和军事活动造成了大量移民,闽南方言也因此自漳、泉传入。漳州移民“大多成群结伙,通力合作,挺进荒野。‘聚二三十人或三四十人,同搭屋寮,共居一处,垦得土地后,便在此建立村社,形成‘小漳州区域。”[1]总的来说,闽南人入台使得闽方言在台湾得到广泛的传播,也逐渐成为通行台湾的主要方言。

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演变,闽南方言在台湾形成了有别于祖地的特色。在词汇方面,由于台湾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对闽南地区的本土语言进行传承的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外来语,这些外来语进一步丰富了台湾闽南语的词汇,使其成为具有台湾民风民情的特色闽南语。周长辑先生把闽南地区的闽语和台湾的闽南方言作比较后,指出台湾闽南方言内部的区别对应于闽南一带泉州腔和漳州腔的区别,分布也呈现出“漳泉厦滥”的现象。[2]

之所以以两地的“地名类”词汇为切入点对闽南的核心闽语区与台湾闽语区进行比较,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闽台两地房屋建筑由于早期移民在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台湾宫室,多从漳、泉。”[3]对闽台地区相似的“地名类”词汇进行整理和比较更易于了解闽南方言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二是因为闽台地区有许多以闽南方言命名的地名,其中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名。朱天顺先生指出,在台湾的民间地名中:“闽南语语源的地名占绝大多数,这类地名是随着闽粤垦民赴台开拓的进展而增加起来的”[4],可见其中富有浓厚的文化意味,值得仔细比较与研究。

在以地物命名的地名之中,有大量用建筑物“厝”、“寮”为构词词素的地名。古“厝”、“措”通用。《释文》:“厝本作措”。“措”有“措置、安置”的意思。闽台先民多从中原迁移而来,开始来到蛮荒地带,多暂时先安身在一个地方仔细勘察当地的水土情况,感到不适合居住再迁徙到其他地方。这种临时安置的经历或许是他们称房屋为“厝”的原因。同族聚居也把村落称为“厝”。[5]两岸的闽南方言中以“厝”为词根造的词很多。今闽台方言地名中,在闽南核心方言区有厦门的黄厝、何厝,漳州的新厝,泉州的肖厝等,数量颇多;台湾则有台北的头北厝等。

而“寮”则是指以竹木芦苇一类材料搭盖的简陋屋棚。所以我们普通话中常说的“草屋”在台湾闽南方言中就被称为“草寮”。“厝”与“寮”在漳泉和台湾地区的使用区别是比较清晰的,现在“厝”主要指的是砖瓦砌成的坚固房屋,而“寮”指的是简陋搭盖的屋棚。但在厦门方言区中,“厝”与“寮”的使用区别就不那么明显,简陋的草屋就被称为“草厝”。可见“厝”与“寮”在闽台的闽南方言中的使用有交错的部分,语义有相近的地方,在有些地方可以互通使用。这可能与闽人移民入台湾时,带来相似的建筑观念和建筑方式有很大关系。

另外也有一些存在比较大差异的词汇。如原来指沿海一带晒盐的田“埕”字。在厦门闽南语中,“埕”是天井的意思,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所围成的露天空地,比臺湾闽南语中的语义窄。可见,对于“埕”字的使用,在厦门地区和台湾地区是有很大不同的。当一个词具有多种语义时,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不同的语义往往会在这过程中发生分离,导致在两岸的一些地区中,同一词形的词语的意义有差别。

从以上对于闽台两地比较有特征的“地名类”闽南语词汇进行整理和对比可以看出,闽台两地语言相似,文缘相承,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亲缘关系。这是早期闽地向台湾的长期移民造成的,使得闽台两地人民共享着相似的生活样式、建筑理念。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闽台两地的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所以闽台两地的闽南方言也存在着一些较大的差别。台湾在对祖地方言进行传承的同时,也对其他的外来语也进行了吸收,台湾地区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的闽南方言。所以,闽台两地的闽南方言具有共通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漳州市志[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674.

[2]周长辑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26.

[3]连横.《台湾通史》,《台湾文献丛刊》128种,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601-602.

[4]朱天顺.从台湾地名的文化要素看两岸的密切关系[J].台湾研究集刊,1992,2:44.

[5]林寒生.从方言词汇透视闽台文化内涵[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4):107-112.

猜你喜欢

台湾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