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中实践练习与交际性技能的关系
2019-04-17吴海燕
吴海燕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语言教学中实践练习与教际性技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交际性技能的本质及其在不同阶段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就这些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交际的本质是沟通,语言教学中输出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强化练习和交际活动训练,教师的职责是将这三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地引导和实施,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融合运用各种交际性技能。
关键词: 语言教学 实践练习 教际性技能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交际技能,但是交际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在不同的语言学习阶段对语言学习有什么影响和作用?语言教学中实践练习与交际性技能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就这些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交际的本质是沟通
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是异常复杂又历久弥新的。对于普通的语言学习者来说,有一些普遍的语言学习原理适用于大多数语言交际场合,这些原理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和教外语的老师来说都有特殊的含义。
比方说当两个人开始谈话交流的时候,只要沟通进行,就一定有进行谈话的原因和理由。比如他们想要表达些什么。说话人开口的确切原因是要告诉对方一些事,他们有沟通的需要,否则他们就会保持沉默。或者是说话人有倾诉的欲求,他想吸引对方的注意,也可能想向对方传递某种讯息,或者是表达愉悦的心情。这时候他说话的态度有可能会表现得粗暴或者奉承,赞成或者是反驳。这样做的目的是表达他的欲求,传递信息是为了取得沟通的结果。说话者会从自己的语料存储中选择谈话的素材。说话人有无限的能力创造出新的句子,特别是在使用母语沟通的情况下,说话人会从自己的语料库中挑选最适合表达自己诉求的语言。以上这些普遍应用的语言规律从私下聊天到公开发表政治演说都适用,无论什么职业的人还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是普遍运用这些语言规则的。
另外,语用规则不仅适用于口语表达,而且适用于书面语描绘,区别只是书面语言不会像口语交流一样直接呈现在对方面前。要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无论是讲话的人还是倾听的人都需要有沟通的愿望。除了沟通的愿望之外,其他的必备条件还需要有交际效果、说话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就倾听一方来说,倾听的一方希望倾听到实质性的内容,为此他们必须首先有倾听的欲望,他们应该对说话人的讲话动机感兴趣,想搞明白说话人传达的是什么意思,以及沟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谈话沟通的过程中,就听话人来说还有一系列的语言加工处理活动,他们的语言中枢要准确加工和处理大量的语法和词汇明白说话人的意思。
这些语用规则适用于所有的倾听者包括读者。只要沟通交流的情况发生,就一定有倾诉者和倾听者存在,倾诉者可以是作家,倾听者也可以是读作品的读者。即使是小说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也认为会有读者看他的作品而且读者在看他的作品的过程中会跟作者就小说内容有沟通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本质就是:从说话者或作者的角度来说,他们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就有沟通的目的和要求,他们就要从自己大脑储备的语言信息库中挑选相应的要表达的语言信息说出来。相反,从听话者或读者的角度来说,他们想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因为他们对沟通的目的感兴趣,所以他们要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辨识和加工,从而提取出自己想得到的信息。
二、语言学习的阶段分析和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言教学中输出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强化练习和交际活动训练。
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的过程通常最终要落实到一系列非交际性的语言训练活动中,教师会运用一系列规范有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跟读重复新的语言知识,老师不断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的过程应当简洁高效,这个阶段在帮助学生吸收同化语言知识、第一次说出新学的语言知识方面非常重要。
强化练习是介于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和交际活动训练之间的语言学习过程。在强化练习的过程中,为了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点有的练习内容有一定的交际性,可以小组讨论或者分角色练习,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要素内容不够丰富,语言要素的训练内容限定学生的表达输出。在强化练习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轻度参与练习过程中的纠偏订正。
交际活动训练是语言学习课程的末枝一环。在此环节中会給学生提供一些能激发他们交际愿望和目标的语言素材。交际活动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训练学生独立运用语言知识,为过渡到语言自然内化运用阶段打好基础。
在这三个语言学习阶段中,应当鼓励学生尽量使用目的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特别是在分组讨论和分角色扮演时当学生发现题目有一定难度时他们可能会恢复使用母语表达。当教师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的时候,他们通常希望接下来的练习活动是在规范有序的受控条件下进行的。教师讲完新语言知识点之后,通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刚学的知识点的相关练习。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练习阶段并不能紧跟在语言知识点引介之后马上进行,学生常常在练习新语言知识点之前要做很多其他不相关的事情。就交际活动训练本身来说,它和语言学习的其他两个阶段的关系并不密切,交际活动训练的目的是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使学生学外语跟目的语更加接近。在交际活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能发现大多数学生运用所学目的语进行交流的过程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科学设置相关的课程和环节巩固强化所学语言知识点,使学生从领悟语言知识点过渡到自然状态下的交际活动中。有时教师会引介一些对将来交际活动有用的语言知识点,比方说学生学会感谢的表达方法,那么在将来的交际活动中,他们就可能写出用所学感谢的表达方法的感谢信。
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和强化练习所占的比重要比交际活动训练多得多,零起点的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粗调输入的语料知识。但是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和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这种平衡会迅速打破,强化练习和交际活动训练所占的比重迅猛上升,引介新的语言知识点的内容不断减少。
三、从口语和写作的关系看综合技能的培养
在以往的外語课堂里,教师的职责就是将以上三种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地引导和实施。有的时候,语言学习的几个技能需要各自分开执行,例如某一天学生专门训练阅读,而且只训练阅读一项内容。第二天只专心练习会话。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其中任何一项技能如果没有其他技能的支持都是难以单独完成的。比如在一个会话训练中,如果听力环节没有听好,会话训练环节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再如,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阅读输入,想顺利地写出好的作文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们为了完成某个学习主题要使用不同的学习技能。比如某个人去听了一个讲座,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他有可能做相关的笔记,有可能写一个相关的讲座报告。同样这个人也有可能把相同的报告内容介绍给朋友或同事。紧接着还有可能阅读做报告的人引介的相关论文。
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要体现这些内容,在语言学习到一定阶段,学生会更关注阅读水平的提高,然而他们的关注点会随后转向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提高。其实语言教学的过程都是综合技能的学习提高,虽然我们强调某一项重点技能的学习,但其实综合技能的提高和学习是更重要的。比如口语和写作有不同的蕴含因此带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练习。这些练习训练提升语言的不同方面,要求学习过程有不同层次的正确性。
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表述同样的意思可以使用很多种表达方式。说出来的话除了可以选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强调语调和重读表达不同的意思。比方说两个人的对话:“Man: Are you enjoying your meal? Woman: I thought the soup was very nice.”[1]当男士强调单词“enjoying”的时候,表示男士想了解女士的想法。当男士强调单词“are”的时候,表示男士想了解女士的看法。当男士调单词“you”的时候,表示男士认为女士不喜欢吃这顿饭。当女士强调单词“I”的时候,表示男士不认为汤很好喝。当女士强调单词“very”的时候,表示女士觉得这顿饭很好吃,特别是汤很好喝。当女士强调单词“soup”的时候,表示女士只喜欢这道汤菜。以上例子说明,通过不同的音高、语调、语音的抑扬顿挫,可以清楚地传递出说话者的态度、意图,他们对所谈事项是否感兴趣,他们是否愿意受到对方的重视等。
在谈话过程中,说话人可以改述他们说过的话。在说话时语速可以加快,也可以放慢。这是因为说话的人要回馈听话的人的反应,听话的人会通过肢体动作、回话、在听不明白的地方打断来回应听到的内容。特别是在面对面的交谈过程中,说话人可以通过一系列面部表情、姿态和肢体语言传递讯息。比方说意大利人肢体语言就特别多,据统计,意大利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能标准示意的手势就有250多个。意大利人调侃“如果把手绑起来,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手势语之所以在意大利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由于意大利语的方言特别多,地域差异的方言可以通过手势来消除[2]。当然不是所有的说话人都能立即得到听话人的反馈。比方说做演讲的人可以通过听众的表情氛围识别自己的话语表达的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和眼神判断学生的接收情况。在电话中,说话的人看不到对方视觉上的一些表现如表情、体态等,只能通过对方的语调、音高、重音等判断对方在想些什么,对方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
就说和写之间的关系而言,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正确率的需求不同。即使是说母语的人,在说话的过程当中也经常犯语法与用词等方面的错误。我们在说母语的过程中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即使说同一件事情也会用不同的措辞和表达方式,有时说到一半连话题都会变掉。有些播音员也会出现口误,有播音员在新闻开始的时候把“各位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说成“各位好,这里是中央气象台”,有的播音员把“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请发短信至”说成“移动联通的小用户们请发短信至”……这些口误是从大脑中提取词语的过程出错造成的[3]。除了被认为在特别重要的正式场合,在交谈中有口误都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写成文字的情形就不一样。如果写出来的文字被发现里面的内容有错误,有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或者有错别字,就会被认为是文化程度不高,会被批评不识字。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对写作正确率的要求比口语要高很多。
四、结语
通常作者难以从读者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很多时候根本得不到读者的反馈。作者写作的时候难以用到语调和重读,也难以展示面部表情、姿态和体态语。但写作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更明晰的语法和格式突出内容和重点。写作的逻辑性比口语更强,读者不会像说话那样要求作者再说一遍,也没法依靠作者的语气、声调、表情加强判断。但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可以流传千年,说出来的话语却是瞬性的,说完之后就会飘散在空中。另外,单词拼写是外语学习中的难点,特别是对于汉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波斯语等非罗马字母体系的人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教授写作课的时候,要着重讲授如何连词成句,如何构建段落,怎样把章节连缀起来,最后组织成一篇前后转折启承、有内容、有内涵的文章。学生要学会理清口语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沉浸在听力和阅读材料中,多做提高听力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练习。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所有的这些实践练习都是以提高交际性技能为目的的,最终要在没有老师的介入和帮助下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目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融合运用各个交际性技能,告诉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说母语的人们几乎不只运用其中的某一种交际技能,因此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交际性技能。
参考文献:
[1]金莉.现代大学英语教师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71.
[2]沈德阳.和意大利人交流时,必不可少的肢体语言[J].现代企业教育,2005(4).
[3][英]乔尔·利维.弗洛伊德口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4]刘良源.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79.
[5]黄红安.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3):26.
[6]王云海.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