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影响

2019-04-17付振桐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付振桐

摘    要: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高校教学质量一直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针对高校课堂教学而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效果是发挥人才培养效能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更要以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支撑,不断拓展与改革教育教学途径,深化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结合人才培养需求阐述课堂教学改革对人才质量的影响,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优化,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有效推进与发展。

关键词: 高校课堂    教学改革    人才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我国教育改革步伐从未停止,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保持着持续的关注。高校作为社会实用型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应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理念的健康发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现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落实,提升社会人才的培育质量。

一、高校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将以专业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加大高校人才培育力度,保障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此掀起人才培养热潮,但从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培育逐步转化为大众化教育,注重社会人才的“量”的发展,而对于“质”的提升则越来越弱化,由此产生一些制约因素[1]。从短期效应看,高效人才培育规模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社会人才的空缺,缓解了社会人才需求的压力。从长远发展看,高等教育承载着我国长期的建设发展,而即时性人才的大量应用,对于我国长远发展规划将造成局限,究其根源,主要体现于高校课堂教育质量问题。一方面,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起步较晚,长期依赖于教育路径的自我探索,对于教育规划与发展缺乏资源,由此造成课堂教育理念相对传统和滞后,沿袭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理论性替代实践性与创新性,始终将教师置于教学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高校在发展中长期注重教学的研究,但对于实践效果却无法有效评估,只是以能否达到学校要求、修满学分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综合性发展关注不够。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氛围营造能力缺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学习与教学创新更无从谈起。如此种种都让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有效落实,教学不均衡化问题突出,导致高校整体课堂教学质量滞后,难以满足综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高校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一)深化教学改革进程,确立人才中心理念。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其人才培养理念将直接影响社会人才的质量。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步伐,对于综合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由此带来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高校如不将课堂教学改革纳入教育改革主体,将弱化人才培育质量,影响社会各领域的人才发展进程[2]。纵向比较看,高校必须将人才作为培育的中心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打牢高校的全面发展基础。在改革实践中要突出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必须打破常规,摒弃滞后的课堂教学思维,尤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思维,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有效融合,把学生的地位重新树立起来,把课堂氛围的营造交由学生,体会学生的真情实感。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正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只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既要以人才培育理念为中心,更要注重自身教学模式的建立,尤其要根据社会发展现状,结合人才应用的实际情况,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形式,突出人才的“一专多能”培育理念,使人才能力结构得到提升。通过人才中心理念的落实,使人才培育获得新的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从中发掘潜力,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专业技能。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就要在教学方案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应用型社会人才的培育要求,调查以往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实用性,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让理论学习内容真正向实用操作靠拢。首先,要综合与细分学科内容。如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学科共同课等在内的教学模式,利用全新的教学体系建设,开展更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并注重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打破学科界线,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突出综合性的教学运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连贯性。二,要明确人才培育目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指导,就是要以人才培育目标为基础,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基础上,要坚持明确的人才定位,精确运用教学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将贴合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培育目标,积极拓展培育实践型、创新型、全能型人才,将人才培育能力向更加综合与全面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专业方向的优化升级。三,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补。既然是社会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将全面培育作为教育主题,不仅要实现理论上的知识传导,更要注重专业实践教学,让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与拓展,把专业技能发展纳入课堂教学,利用高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做好培育目标实践化训练,积极与地方用人单位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搭建有效的实践训练平台,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实践化发展。

(三)注重探索教学规律,实现学生综合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针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实践持续开展,高校更要利用此契机,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探索人才培育与实践教学规律,将目光逐步从教学内容向培育主体转移,探索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育路径,立足于传统课堂教学全面改善[3]。首先,要大力强化学生的横向发展。以往课堂教学时常将学生的专业纵向培育作为主要的培育目标,把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化成长纳入核心教學管理之中。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横向发展则有所弱化,面对社会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和挑战,将使其难以有效地应对,弱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4]。由此,则需要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延伸“一专多能”的培育理念,加快学生的专业成长步伐,拓展知识的覆盖面。其次,要明确层次化教育目标。高校专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课堂教学的层次,树立兴趣为先、理论为据、创新为要、实践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专业人才的有效发展路径,结合专业发展的社会特征与教学特点,不断更新与改进,促进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5]-[7]。最后,要促进专业实训平台建设。高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与社会企业、团体进行共建,将课堂实践教学与岗位实践相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完善,促进课堂实践成果的转化升级,提升综合型人才的培育能力。

总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以提升人才质量为核心,通过深入细致的改革,摒弃以往教学理念的桎梏,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人才培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掘高校人才培育潜能,拓展人才培育空间,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促进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贡如云.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路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1(1):75-78.

[2]白鸥.新时期高校课堂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高教学刊,2015(24):134-135.

[3]张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04).

[4]陈静.地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09):94-96.

[5]张微.“慕课”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145.

[6]董潇潇.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7(07):147.

[7]杨生华.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中学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改革分析
基于现代领导理论的高校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