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文艺人才应“英雄不问出处”

2019-04-17本刊编辑部

上海采风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翟天临不端学历

本刊编辑部  

不知从何时起,对学历和文凭等外在标准的看重,成为一些行业的潜规则甚至明规则。明明是人才,只因所谓的学历不过硬或没有留洋经历,就被歧视对待。人们纷纷追求外在标准,乃至把内在标准弃之不顾,于是“买椟还珠”的舍本求末现象比比皆是,高校尤其如此。作为艺术类高校,同样不可幸免地坠入此陷阱,所以才会发生“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其实,这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在见智见仁的喧嚣舆论中,人们开始回到常识发出究问:做一个演员或者扩而大之所有文艺人才,究竟是货真价实的才华重要,还是驴粪蛋似的文凭重要?难道我们已经到了不看外在標准就无法判定人才的时代了吗?难怪有人揶揄道,陈寅恪、沈从文等大师活到现在,恐怕只够做大学门卫的份,哪有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机会?

人才的涌现有各种途径,不唯大学一途,更不唯博士一途。著名导演谢飞就对以专业实践为主的艺术创作教学设博士点不予苟同,认为艺术创作的教学主要是专业知识与技术训练,属职业性学位,是培养专家,而不是培养学者。他甚至认为北京电影学院不具备这一理论研究型的教学基础。还以自己为例,说教授本科和创作型硕士研究生尚可,但教授电影艺术史论的博士生就不具备资格和条件。电影界屈指可数的翘楚尚认为不能带博士,何况他人乎?

谢飞的一句“是培养专家而不是培养学者”点出了问题所在。为什么要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苛求文学艺术人才?不正确的外在标准很可能导致“货不对板”的尴尬,如果人才之“货”被标准之“板”所误,我们是否该对“板”作出修正?

对人才的认定,理应“英雄不问出处”。歌唱家魏松说得好,舞台艺术的演员不一定要有高学历,比如传统戏剧,京剧的名角儿都是从小在戏班子里、在一次次舞台演出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歌剧行业也是如此,意大利歌剧水准是世界公认的,但是他们的一流院校有不少是专科学校。诚哉斯言!对比之下,我们不妨自问:换在咱们的语境里,这些专科学校是不是早就被改名了?不弄个大学名谓简直不可想象。我们设定的“英雄出处”的标准,必须是高大上的,仿佛光鲜的名谓比实际的口碑都重要。这是什么样的思维误区?

当然,我们不必过度解读“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对于其个人,还应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事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应通过举一反三的思考,在对待演员、对待文艺人才问题上,建立清晰可见的多维标准,而不是唯学历论。唯有如此,才能从根子上杜绝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事件”——说到底,当英雄的“十八般武艺强项”被视若无睹,而“学术弱项”却被无限看重,那么“注水学位”的层出不穷是不可避免的。

文学艺术是特别强调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行业,甚至个人经历乃至痛苦阅历都是某种艺术催化剂,通过情感与艺术的交融,催生出璀璨的艺术之花。条条大路通罗马,“艺术罗马”的绚烂空间里,各路艺术英豪各显神威。英雄不是一个模式铸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样化春天,需要我们敞开宽阔的怀抱。

猜你喜欢

翟天临不端学历
端杯
翟天临“学术门”
翟天临:知网是什么东西?
翟天临:翟式神秘
膨胀学历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