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与做

2019-04-17王訸曜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

王訸曜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身带有的国外资源和高标准育人目标给毕业生带来切实的影响。在就业工作中,这些影响给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上海电机学院与北爱荷华大学合作项目为例,分析合作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显现的思想特点,以期为辅导员提出工作对策。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

上海电机学院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合作联合举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时经教育部2010年6月批准的中美合作本科教育项目,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该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高的英语水平,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商务理论、业务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和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法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解中国和美国经济、法律、社会环境,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卓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

项目提供两种培养模式,一是“2+2”模式,即学生大一大二在国内进行学习,大三大四申请到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商学院继续学习;二是“4+0”模式,即参与项目的学生四年均在上海电机学院学习。为了保证参与项目的全体学生均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项目引进了美方学校的一系列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由于中美双方高校在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及文化上存在不小差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两种办学体制的碰撞激荡下,也展现出特质: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储备上均与其他专业学生有所差异。面对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作为伴随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工作方法,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

(一)就业价值观

就业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她对于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2]。同时,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外部因素如高等教育和就业制度,以及自身思想的发展,均会使得就业价值观产生变化,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当在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价值观方面起到推进作用。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是在宋洁有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卷的基础上改动产生的。该问卷的效度已经通过了编制效度题的验证,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问卷发放给了中美合作专业大四学生,包含选择“2+2”和“4+0”两个不同模式的学生。通过反馈,研究回收有效问卷42份。问卷结果反映,不少合作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深造感兴趣,部分学生希望在毕业后出国学习。关于出国动机,这部分学生选择的一般均是提升自我,增长见识,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些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一致[3]。

在其他问题的反馈上,比如“就业意向类型”、“就业渠道的选择”和“就业地的选择”方面,中美合作项目学生和其他专业选择的方向较为一致,且有程度更甚的倾向:学生普遍青睐公司白领职位、外企就业和大城市就业等选项。这说明中美合作项目学生和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在就业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狭隘性,仍需要思政辅导员进行教育引导。

(二)就业能力

围绕就业能力这个概念展开的研究数量繁多,一些研究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维持和转换工作的个体属性[4]。就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常常被定义为即将或者已经进入职业生涯的个体获得或者保持就业状态以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资本总和[5]。不同研究将职业能力继续细分为不同范畴,本研究采用吴磊在其有关行业特色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有关职业能力范畴的定义,将职业能力下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职业生涯识别,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源。

按照这一范畴划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如果想要在就业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优势,就需要在专业知识与学习能力储备、可雇佣能力储备、社会资本储备上有所长。专业知识有赖于项目专业课程的教授与学习;社会资本储备一部分来自于学生原生家庭自有的人际关系,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兼职等契机自身不断积累的社会资本。可雇佣能力储备指的是学生是否具备某个职业或者岗位的胜任能力,这一般与学生的择业心态、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息息相关,同时是思政辅导员可以加以干预的部分。

根据宋洁对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分析,她指出就业意识体现在学生为就业所做的准备、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及对影响就业不同因素的评价[6]。根据中美合作专业学生特点,本研究就宋洁调查问卷内容进行部分调整,发放给中美合作项目学生进行填写。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学习方面和考取证书方面均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部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这表示,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也在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就业做准备。但是,在“职业选择想法”相关话题上,一些大二甚至大三中美合作办学学生勾选“尚未形成想法”,有不少學生在后期的个别访谈中提出,由于迟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选择出国,职业上的具体规划也被搁置。这一现象说明,合作办学体制带来的特殊性确实对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影响。

在其他方面,如就业信心和就业评价上,中美合作办学学生对出国学习带来的就业优势表示深信不疑,同时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们普遍相信个人的素养和就业能力成正相关态势。

面对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独特属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大量引入国外高校资源,在就业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参考国外高校的经验与做法,以便应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

二、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就业中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作为2004年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我校始终将服务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工作导向,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就业工作中,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院长、就业条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的力量。然而,由于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数量不多,在合作办学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不十分具有普遍性,专门建设全校性的就业服务体制并不现实,这就要求相关辅导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特事特办,借鉴国外合作院校的一些办事思路,解决合作办学学生遇到的问题。

(一)深入沟通,合理制订出国留学计划。

出国与否是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人生选择,这一决定也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意向出国的,往往从大一、大二开始就需要准备语言成绩等一系列材料,出于对国外环境的不了解,他们在国内就读的两年时间往往不会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直到熟悉了国外的学习节奏后,才会考虑具体的就业去向。

虽然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普遍认同参与“2+2”项目带来的就业利好,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直至大二下学期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出国。摇摆不定的态度不仅影响到出国材料的准备,而且影响到自身职业规划的正常制定与实践。因此,为了帮助全体学生尽早下决定,辅导员应主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潜力及家庭条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对于家庭条件良好,性格坚定且有能力独自在国外完成学业的学生,辅导员应鼓励其参与“2+2”项目,开阔视野。对于一些不具备吃苦耐劳精神,仅仅是“跟风”、“新奇”的学生,辅导员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二)全程辅导,协助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出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卓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培养出高标准的优秀人才,合作项目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这使得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具有較高的国际化程度,课程的知识架构、内容甚至是课本都与其他普通专业学生有所不同,这造成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自我定位普遍较高,在就业过程中更倾向于“高大上”的行业和岗位。

为了帮助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就业的多样性,有更加明确的个人定位,思政辅导员应当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及时了解学生有关就业方面的想法,全程监督。辅导员不仅要注重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而且要在平时的班会、一对一访谈中加强引导,树立正确就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EB/OL].http://sxy.sdju.edu.cn/article/content/id/1260.html,2018.10. 30.

[2]牛娴.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17-118.

[3]宋洁.技术应用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23):29-34.

[4]谢义忠,陈静,朱林.就业能力的概念,结构和实证研究成果[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517-529.

[5]吴磊.行业特色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能力储备探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5(4):66-69.

[6]宋洁.“90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69-75,86.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学生就业观念与就业工作革新的研究——以上海电机学院中美合作项目为例”(编号:ZZSDJ17 023)成果。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