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的意义

2019-04-17陈晓旭张金凤王殷廷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民

陈晓旭 张金凤 王殷廷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长期以来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是我们永恒的精神追求和心灵归宿。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指标或者外观硬件设施,更重要的体现在社会公民文明道德素质的高低。高尚的社会公民的文明素养已经成为城市“软实力”、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公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明素养;公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和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增强文化力的重要保证。在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公民文明素养方面的精髓

(一)个人层面的仁爱孝悌,自强不息

仁爱孝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家庭最和谐关系明显的特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一观点更多体现在古时的家族生活中,也就是长期形成的家族亲情关系。仁爱孝悌的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百善孝为先”就是此意,在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奉行。仁孝强调的重点是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尊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告诫人们“吾日三省吾身”。仁爱孝悌在中华民族稳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强不息,出自古文《周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永不停息地自我运行,它不在于借助外力,而是完全凭借自己内在的能力。因此,倡导人们要效仿天道,积极努力,奋发图强。孔子在《论语·述而》中也强调了奋发向上的自强不息精神,“发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历代贤人志士通过身体力行,把这种无畏无惧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光大,这一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积极前进,在面对厄运挫折时刚健自强、奋力抗争;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儿女不惧困境和不响命运低头的高贵品质。

(二)社会层面的诚实守信,厚德载物

诚实守信,这一思想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人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特别注重“真诚”和“守信”的美德。“诚实是真实的,没有傲慢,诚实最基本的就是对自己的真诚,对自己本性的真诚。”《大学》中提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1]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有一章,孙悟空有句话也是这样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孔子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处世态度,而“足兵、足食、民信”是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思想理念,而信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厚德载物,“地势坤--大地的形势在天之下;“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该像大地那样,拥有承载万物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德载物更加侧重于强调人的胸怀宽广,广纳百川,有容人之量,强调人格的品格修养的境界。孔子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在己所不欲时要自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人后己的思想。在中國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古人用自己身体力行的规范所体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厚德载物的思想更加体现了古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尊崇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思想支撑,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髓之一。正像毛主席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就“厚德载物”这一点来说,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美德。

(三)国家层面的精忠爱国,民族复兴

精忠爱国,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对祖国浓厚的爱国主义,形成了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这种爱国主义所体现的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是爱亲爱家爱乡之情的直接扩充。[3]”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精髓内容,许多经典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都表达了当时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的先忧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身之荣辱,一家之安危,系于国家之盛衰”是《陈氏家训》中对国家个人关系的精辟论断,国在家在,家庭的安全取决于国家的兴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大义凛然之作,体现作者死亦无所惧的精忠报国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所体现的诗人陆游期盼祖国统一的夙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诗人顾炎武表达国家的兴亡是每个人的责任的爱国情感,这些古人的诗词都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爱国的浓浓之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公民素养的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表现出古往今来中国优秀儿女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当今蓬勃发展,风云变化的世界大潮之中,要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理论修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公民的道德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中克己修身的“德性”文化,有利于公民优秀道德品格素养的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公民个人习性和自我道德规范的遵守,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吸收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不可否认,西方许多所谓的民主自由思想也影响了许多人。在社会层面的教育和文化宣传方面应该更加侧重于在对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质教育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内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浓厚的哲学性和思想性。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以“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来明志、《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来做学问自省,这些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都彰显着古人在“德”性方面的良好品质,正确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对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民族意识,有利于塑造人们的思想灵魂。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对提高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都体现了为国家尽忠,为社会尽责的献身精神,这些激昂奋进的诗句激励人们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同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致力于祖国的繁荣和昌盛,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奉献自己的一切。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以国家利益民族精神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将有利于消除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有利于人民思想灵魂的塑造。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厚德理念,有利于社会诚信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的自我独立、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物质金钱利益的追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然而,在利益最大化理念的驱动下,很容易出现寻利、拜金、享乐主义、非信用等不道德现象。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在人际关系方面特别强调诚实、守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要求严谨务实,实事求是;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要求“言必信,行必果”、“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更加注重诚信和谐,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诚信和谐理念的形成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4,21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欢迎订阅《公民与法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