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麦克白毁灭的必然性

2019-04-17张玮瑜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麦克白悲剧

张玮瑜

摘要:麦克白从英雄变成暴君,其自身的毁灭是必然的,这既源于主人公自身的欲望与堕落,更是莎士比亚对当时人文主义所滋生的问题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麦克白》;悲剧;毁灭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讲述贵族麦克白弑君篡位,众叛亲离,最终死亡的故事。学者们对麦克白的悲剧或予以同情,或予以批判,但唯一不变的,是麦克白必然的毁灭。

一、内部因素

《麦克白》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它对人性的脆弱进行反思。外在因素为麦克白的毁灭提供了环境,但只有人能决定自身的行为。莎学家乔·威·奈特在《<麦克白>与邪恶的玄学》中指出,“《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对邪恶的最深邃而成熟的想象。”(1)从贵族英雄到暴君小人,麦克白有一个明显转变的过程,他在权力中堕落是“麦克白”自我完成的,是人性被欲望侵蚀的恶果。

在戏剧的开场,麦克白作战英勇,善于领导,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个英雄人物。他一直渴望着至高的权力:“要是命运将会使我成为君王,那么也许命运会替我加上王冠,用不着我自己费力。”(2)女巫的诱惑只是划亮了一根火柴,点燃了麦克白隐藏的、压抑的欲望之火,令他开始蠢蠢欲动。

麦克白杀死了邓肯。因为他的一己私欲,国家陷入动荡。权力与富贵蒙蔽了麦克白的双眼,令他放弃作为主人、兄弟、臣属应尽之义务与道德准则,选择将灵魂交给魔鬼,“我把我的永生的灵魂送给了人类的公敌”。(3)

在麦克白谋杀邓肯之后,莎士比亚对他“人性的乳臭”加以浓墨重彩,极写麦克白对心灵平静的渴求,直至剧终都一直在作悲剧性挣扎。曾经杀敌万千而形容自若的将军面对斑斑血迹却发出哀叹:“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因为深重的愧疚,他失去了睡眠的权利,只有心境平和之人才能享受安睡的美妙,获得精神的静谧;失去了一颗坦然无畏的心,“我们折磨得没有一刻平静的安息”(4),则会被疯狂的幻象和死亡的恐惧摧残。

麦克白的悲剧在于他犯下罪恶的同时因罪恶而感到痛苦,深受折磨。但是,命运不让他反悔,他自己更不愿将权柄放手,只能任由欲望将他裹挟,“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5)他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直至王冠失去了诱惑,沦为心灵沉重的枷锁。在戏剧的终章,面对群臣反叛、大军压境和崩溃的精神,麦克白已经失去了人生信念,他说:“我现在开始厌倦白昼的阳光,但愿这个世界早一点崩溃。”(6)

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麦克白迷失了自我,勃勃的野心和人性的脆弱在麦克白的胸腔内猛烈地撞击,令他的精神残破不堪。除了毁灭的命运,没有比这更适合麦克白的结局了。善与恶在他的内心博弈,罪恶已经将他推下深渊,而良善依然叫他保持痛苦的清醒。毁灭是一种解脱,更是莎士比亚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反思。

二、人文主义要求

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个性解放,推崇冒险精神与探索精神;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被过分捧高,随心所欲,无视规则,社会贬低法律、道德和伦理,这是莎士比亚不能接受的。因此,莎士比亚创造了因权力而堕落的麦克白,然后将他毁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毁灭,即失去所有尊荣;更要从精神上将其毁灭,令他饱受幻象折磨,最终在痛苦中死亡。

贪慕权力以至于迷失了自我,沦为王冠的奴仆,陷入精神的囹圄中不得自拔,麦克白走向毁灭的这种矛盾与痛苦,正是戏剧所要表达的对当时现实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反思:人们如果为了追求物质名利而丧失道德原则,失去平静的内心,必然会陷入痛苦。

莎翁创作《麦克白》时,正是英国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之时。资产阶级纵容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把“生存竞争”、“弱肉强食”当作永恒的宇宙法则。这导致了人们私心与欲望的不断膨胀,及由此引起的种种丑恶现象的产生。(7)

过分强调“人”的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一件伪装的外衣,拜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中横流。麦克白说:“要是凭着暗杀的手段,可以攫取美满的结果;要是这一刀砍下去,就可以完成一切,终结一切。”(8)这些“麦克白”们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抛弃了信仰。为了攫取名利和满足欲望,放纵言行,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利益,莎士比亚必须对这种享乐主义与利己主义予以坚决的批判,因此,麦克白的毁灭不单单是一个人的毁灭,更是对变质的人文主义的毁灭。

三、结语

麦克白的悲剧在于他走向了毁灭;而麦克白的毁灭又成就了这部悲剧。他被外在的力量蛊惑,内心充满对权力的欲望,反映社会对物质的狂热追捧——不管麦克白曾经是否正直,都已经沦为“恶”的象征。所以,毁灭是麦克白唯一的归宿。唯有毁灭,才能对不择手段追权逐利的行径予以批判,才能在毁灭中重塑尊重道德和法律的人文主义精神。

注释:

G.W.Knight:Macbeth and the Metaphysic of Evil,in David Lodge ed.,20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Longman Group Limited,1972,p.159.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麦克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4页。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麦克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73页。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麦克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78页。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麦克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86页。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麦克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21页。

胡丽娜:《从麦克白的灭亡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寄托》,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第47页。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麦克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50页。

参考文献:

[1]孙家绣.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J].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杨福.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D].吉林大學,2004.

[3](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经典全集 悲剧 1605—1606[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麦克白悲剧
伟大的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