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4-17贺相雨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论语

贺相雨

摘    要: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细究《论语》,亦能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研究《论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研究并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二十四字价值观    价值目标    价值取向    价值准则    《论语》经世致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方面分析其内涵。前四词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可从物质层面看,在经济基础上要建设“富强”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文明、和谐”的“富强国家”;中间四词可从上层建筑看,建成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上层建筑。最后四词关照社会意识中人的意识形态,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提升自我,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而完善自我。

总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想层面、道德层面、价值层面等层面描绘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美好蓝图,指明整个国家当前及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努力的方向。为了践行好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寻找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更好的发展依据,需要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纵观二十四字价值观,与《论语》确有渊源关系。

二、二十四字价值观与《论语》的渊源关系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富强”在《论语》中多有体现,孔子及其弟子讨论“千乘之国”之治理方略,体现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伺坐篇,子路治国之策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求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对“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若治理“千乘之国”必须“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短短几句,集治国之精华,含富国之精髓,又言仁爱、节俭、诚信、民本等治国之意。

“民主”即以民为本,以民为主,《论语》中“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使民”、“民善”、“民足”、“民仁”、“民敬”、“民服”、“民德”、“民疾”、“民义”、“民逸”等民本思想中。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有“民义”思想。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舜亦以命禹,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由此可见,《论语》中治国之道包含民本之思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比较符合我国当今的以人民为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文明”在《论语》中包含文明治国、文明道德、文明学“文”等要义。前两者比比皆是,如“礼”、“仁”等文明之政,“仁”、“德”之文明之德篇篇皆有。亦有“文质彬彬”之文明,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曰:“文学:子游、子夏。”《论语》之“文”主要指学古文章,学古文学,学古文明,这些都相当符合如今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之要义。

“和谐”在《论语》中体现在: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见《论语》主张“和为贵”,“和”为和谐,君子之“和”指君子无乖戾之心,也指君子出处体现和谐之貌。如今和谐不仅要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都要保持和谐的状态,有“天人合一”之思想体现。

有关“自由”,《论语》有学风自由、教风自由、理想自由,还有对《论语》“自由”的理解如“自由表现为不断去蔽和显现的过程,表现在‘仁者生成上,也表现在‘人的生成上”①;“《论语》中更多表现出作为一种心灵体验的内涵”②;“自由在于对规律的把握”③等。孔子与弟子之间可以自由交谈,弟子畅所欲言,孔子直面点评,教风学风自由。孔子对自由的理想追求可见他对颜回的评价,褒扬颜回对个人的自由理想追求到了毫无瑕疵的地步,甚至感叹自己不如颜回。

有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伺坐,(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可见孔子注重理想的自由。而今自由概念更为宽泛。

“平等”:《論语》反映出来的师生关系具有互相了解、民主平等、师生情深、和而不同等特点,如今核心价值观里的平等要比《论语》里的教育平等思想要宽泛,不仅包含教育平等,还包含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

“公正”:《论语》里的公正思想体现得较为普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乃公正,无论君王还是君子,必须“身正”,即“公正”,做人做事要讲求公平、正义,唯有如此,方可立身立国。

“法治”:《论语》里的法治和孔子所提倡的“礼”制有重合的地方,《论语》之法和礼与如今之法治有相近的地方,即以法治国理政。如:

尧曰里有“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爱国”,《论语》里的所有为政为德皆以爱国为前提,各种治国之策亦是出于爱国之情怀。《季氏将伐颛臾》篇:“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此处孔子主张政通人和,要爱国,切忌有二心。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此处切忌胡言乱语误家误国。爱国,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不管过去还是以后,爱国都是一个人最基本、最起码、最永恒的要求。

“敬业”,《论语》孔子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要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乃是其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学生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敬业,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敬业体现在忠诚上,《论语》极重“诚信”。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诚信”,《论语》诚信体现在“诚”、“信”、“忠”上,诚信是孔子交友、为政、修身的最起码的要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皆言诚信做人做事,勿巧言令色,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先秦儒家友善思想是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大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友好而善良的关系,《论语》之友善体现在交友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善良体现在仁德、为人上。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尧曰》篇“周有大赉,善人是富。”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宽”乃宽厚、善良、仁慈。

种种,皆言与友善,為政善,修身善,这些都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要求。

总之,《论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渊源关系。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如今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其中有益的思想、价值、理念,让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到实处,发出新芽。儒家之要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契合如今的价值理念。因此,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论语》之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朱松苗.论《论语》中的自由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77-1183.

②王开元.《论语》自由精神新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69-72.

③李蹊.《论语》境味:自由在于对规律的把握[J].中小学校长谋略,2004(3):76.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2][宋]朱熹,撰.论语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4.

[3]李新路,编.国学经典诵读本——论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4]熊文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渊源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5]谢新裘.先秦儒家友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6]李永善.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1(1):3-4.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