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莲说》的三种教学方法

2019-04-17曹楚悦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爱莲说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曹楚悦

摘    要: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将诵读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灵活运用于教学文本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其带入课堂中,以此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

关键词: 《爱莲说》    诵读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大纲指出,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以“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阅读、分析内容和写作特点、总结、复习”的教学方法,同时把“通过独白式分析,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作为辅助方法,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①。为了适应新教材和中考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中学老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新课改要求老师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团队合作”作为主要模式②。在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的同时,结合教师的生活经验及人生阅历使其产生个性化的理解;避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尽量让学生真正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文字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分析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爱莲说》的诵读教学法

我国古代用诵读的方式培养出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杨雄的“读千赋”,杜甫的“破万卷”,白居易诵读到口舌生疮,蔡文姬靠诵读回忆父亲的文稿等。古人就是通过这种吟诵的方式学习古文,从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由于文言文中很多字词用法和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立足吟诵,熟读文本,在诵读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形成立体的情感体验。如:学生通过朗读《爱莲说》,可以更好地领悟情感,体会中心思想,加深理解。

(一)名家示范诵读。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世称“濂溪先生”。课前,教师可以播放名家古文朗诵片段,如:中央广播音员于芳的朗诵被人称为“中国声音”,她的《爱莲说》将“声情并茂”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们欣赏名家朗诵的风姿,感受文言文语言和韵律的美感。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通过欣赏名家示范诵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確地认识和阅读文言文,有选择地掌握信息材料,掌握古汉字的特点,辨形明义,正音正字,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不同读音的字有不同的含义,只有在正确认识破音异读和通假异读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字词表达的含义。另一方面,欣赏朗诵有助于学生语感和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度的提升,在感受本文写作意境的同时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运用,促使学生在口头上逐渐熟悉文言文用词和用语,同时强化对语言、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自然而然地吸收书面语言的营养,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进而促使语感迁移;借助音频和视频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上课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

(二)教师范读带读。

由于学生的诵读大部分都停留在发音准确、稍有停顿的层次上,缺乏对语调、重音的强调和示范上,更不用说整体情感的抒发。同时,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读起来相对拗口,因此,教师范读显得尤为重要。朱自清强调:“老师要打起调子吟诵,不吟诵不能完全领略它们的味。”教师还应加大范读力度,不仅正音给学生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随时范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等,给学生直观感受。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在声情并茂地范读之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诵读。

指导诵读是师生共同对话的过程,为了保证诵读的连贯性,无论解词、串句和说大意都要言简意赅,避免烦琐和拖沓。如《爱莲说》一文中,前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为议论,其中有判断,也有感叹,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前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停顿语气读:“可爱者甚蕃。”③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花,其间应该有明显的停顿,包括“牡丹”后停顿要长一些。“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句子是统领句,“之”要轻读,其统领的句子之后有三个层次,需要读出层次感。

(三)学生齐读个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齐读的教学方式把握得当,将获取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正如齐读犹如大合唱,能使旋律和谐、节奏明快、气势恢宏,迅速创设情境,振奋学生的精神,形成强大的合力,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诚然,在欣赏名家朗诵和老师范读之后可以请学生加以点评,但是这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模式,而且据实际操作显示回答呈现空洞性。如果换一种方式,如教授《爱莲说》时,同学们还想听听谁的朗诵,这样效果就大相径庭了,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怎样朗诵最能体现周敦颐的情感,在反复推荐和学生朗读之后,让他们陶醉在优美的文辞中,在铿锵有力、音韵和谐的朗读中,感知到节奏美、语句美,进而领悟到文章美,同时会有更多对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赞美包含在声音中,更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当然齐读、个读都有一定的好处和可行性。齐读有助于营造气势,尽情抒发文章的情感,烘托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个读相对于齐读来说更有针对性,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专门有效的指导,锻炼学生自信心的同时集中上课注意力。

诵读教学法是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还很模糊,无论是诵读还是背诵都有助于他们细细品味文中的含义,咀嚼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加以借鉴和学习。正如南宋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所说的:“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④可见诵读教学法是一种永不过时且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二、《爱莲说》的问题教学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极为重要。一个提问可以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也可以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技能。好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想闸门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对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引起注意。如: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个标点符号、有什么道理。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善于推敲的良好习惯。

(一)教师提问,主题引入。

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以问题为中心,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向着某个方面发展延伸。如:《爱莲说》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教师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句的含义,可以提问:“同学们,这难道只指莲花吗?”诚然,“我们都知道,这不单单是指莲花,而是通过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的赞美,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高尚情操的崇奉和庸劣世态的憎恶”。这种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另一方面,即对文字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目的的,好比穿针引线,自然将上一个环节与下一个环节缝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教师的一个提问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促使学生悟性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反之,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教师独具匠心,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步一步地慢慢引导,不可操之过急,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思考全面,让课堂内所有人都参与进来。

(二)学生提问,重点剖析。

新课程强调,通过创设真实又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即: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设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以便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精神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有独立的思考,忠于自己的心灵,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是某个句子的问题,也可以是发散性思维下的内容,其后再由老师适度提示,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整篇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质疑精神,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爱莲说》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陶渊明独爱菊而唐人甚爱牡丹?”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言,在教师的鼓舞下,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不同的答案,此时可以讨論争辩,最后教师再带着学生领会主题,从而明白“世人好富贵而隐士好自然”的道理。

(三)小组讨论,难点释疑。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边交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方合作交流。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并参与教学管理,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如:讲解《爱莲说》时,通过“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样具体的描述,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吗?为什么要这样写?”紧接着分小组讨论。首先引导他们指出反衬的手法,将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凸显;接着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点出文中牡丹的追求者众多,而爱菊者甚少,在对比中凸显出社会的不良风尚;最后小组集思广益,升华主题,阐述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后者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仍保持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更可贵。以此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将文中的思想看法融入现代社会,给我们以人生启示。同时点明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德行品德的描写,以牡丹做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树立莲花的美好形象和自己高洁完美的人格。

《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久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书虫”、“书呆子”的现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爱莲说》的情境教学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更是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及审美能力。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应“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情感丰富且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更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途径。

(一)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创设情境。

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教师就需要利用丰富的教学工具和手段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在仔细研究情景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情境教学的内涵要求,从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顺利开展情境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情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爱莲说》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内容选择不同的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感受直白枯燥的文言文描述背后的图文形象,以便更加深刻直接地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二)语言激发学习动力,带入情境。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机械地坐在位置上听讲,很容易出现神思转移的现象。情境教学是通过将情境模式引入教学中,在充分尊重中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对被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还能利用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情境再现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最值得注意的是,情境教学的情境应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一味强调“为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就会失去情境教学法的本意。如教学《爱莲说》时,教师可以通过将文言文转变为生动具体直观的内容形象,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深刻含义。

(三)多媒体直观教学,领悟情境。

現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推广,为情境教学法带来了不少方便。一方面,中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完善和优化课堂内容,同时可以增强孩子们对语文的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枯燥的文言文教学更是有很大的帮助。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塑造完好的课堂形象,彰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的学生有强大的想象力,这是情境教学法开展的有利条件。并且对于课文内容中的自然风景,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是不够的,需要通过照片、模型等教具,或者用视频、动画、音乐等更直观的方法,将课文中的情境立体地描述出来,从而让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的感受更直观。由于现在的孩子很少亲近大自然,因此对于莲、菊和牡丹没有具体的亲身体会,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不一样的内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多方位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深入学习。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有效要求教师自觉提高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展现教学效果,努力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意见。

综上所述,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家散文,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还被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其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不言而喻。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讲究以情动人且蕴含丰富的感情,文言文固有的稳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重视历史,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吸取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核心教学价值进行统领和迁移,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多层拓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的吸收与运用。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爱莲说》中莲花高洁坚贞的品格,表现出作者洁身自爱的杰出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正是这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随着新课标与中考应试教育的发展,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举足轻重。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打破传统古文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探讨出全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最后,希望以《爱莲说》为例讲解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能够对今后解读和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希望以后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注释:

①刘福根.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1.

②彭小明.语文研究性学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

③八年级上册语·爱莲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9.以下课文原文引用皆出于此书,不再一一注出。

④《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为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收录在《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不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

指导教师:孟    伟

猜你喜欢

爱莲说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爱莲说
爱莲说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