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2019-04-17谭丽娜
谭丽娜
摘 要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群的三个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企业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以本专业为主、相关专业为辅的课程内容,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等多种教学组织模式,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號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2-0037-03
现代学徒制注重工学交替,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合作平台,同时作为育人主体全程参与对学生(学徒)的培养,学生(学徒)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交替完成学习(工作)任务。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将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并行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两条主线,并将企业课程的开发建设作为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效果明显。
一、企业课程开发的意义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应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探索“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企业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开发有重要意义[1]。企业课程作为企业参与育人的载体,其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考核形式直接体现职业岗位特点,能更好地发挥企业的能动性,更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课程的实施以具体工作岗位为依托,选取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主,采用做学一体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学徒)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学徒)提前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缩短企业员工培训时间。企业课程教学是以学生(学徒)为主体、以企业师傅为主导,在企业工作环境中完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无缝对接。学生(学徒)在校内课堂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岗位知识有机融合。四是助推专业发展。通过企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得以顺利构建,提高了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企业课程的特点及开发思路
(一)企业课程特点
企业课程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具有双元性、依赖性、渐进性的特点[2]。双元性是指校企共同参与企业课程开发,即共同确定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共同组织课程实施。依赖性是指企业课程的实施依赖于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依赖于企业师傅的配合,依赖于学生(学徒)校内知识的积累,依赖于学生(学徒)对实践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渐进性是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阶梯递进式企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徒)对于特定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一个从了解到掌握、再到熟练应用的过程,使学(学徒)生的职业能力呈现递进上升状态。
(二)企业课程开发思路
1.企业调研,确定就业岗位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与专业对接企业的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以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的职业领域为变配电系统运行与检修、接触网系统运行与检修、电力监控系统运行与检修,其就业首岗为变电检修工、供电维修工、接触网工、SCADA维护员,发展岗位为供电段班组长、供电段段长、变电所值班长、供电调度员等相关技术及生产管理岗位。
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分析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职业岗位职责与岗位能力要求,例如变电检修工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及岗位能力,如表1所示。
3.企业课程开发
通过对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归纳、整合,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结合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及考核评价方式,搭建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企业课程开发。
三、企业课程内容的确定
现代学徒制注重工学交替,企业课程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条主线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以“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岗位实务”课程为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群平台课程,具有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其通用性在于本门课程内容涉及供配电技术岗位、通信信号及AFC技术岗位、机电技术岗位三大岗位群,在第三学期开设,总计96学时;其特殊性在于各个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选取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学徒)参与其他专业的企业课程学习,拓展知识面和就业方向。课程内容的确定源于对企业工作内容的重新梳理和归纳,依赖于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学生(学徒)实际学习情况相联系,“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岗位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
四、企业课程教学组织模式
在企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等多种形式实现。以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专业为例,第一学年的“认识实习”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学徒)对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接触网相关设备的识别能力,教学时间为1周。在企业中把学生(学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一师多徒的形式完成教学。一师多徒的教学形式发挥了学生(学徒)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组内学生(学徒)的合作监督与组间学生(学徒)的竞争与进步。第二学年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岗位实务”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学徒)对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接触网相关设备的检修维护能力,学生(学徒)要直接面对变电检修工、供电维修工、接触网工、SCADA系统维护员4个岗位进行跟岗学习,教学时间为4周。岗位师傅是固定的,学生(学徒)要经过4名师傅的轮岗指导才能完成课程学习。
一徒多师、轮岗轮训的教学组织模式保证了学生(学徒)在优秀的师傅指导下,顺利掌握相关岗位技能。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课程模块中,每名学生(学徒)只能选择1个模块学习,师傅与学生(学徒)一对一教学。企业每一个工作岗位关键技能不同,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采用一师一徒的教学方式,可以保证学生(学徒)的学习质量和人身安全。同时,学生(学徒)在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收企业文化,使其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同步提升。通过学校、企业这两个教学环境的循环教学,使学生(学徒)的职业能力实现由基础能力到专业能力的转变和提升。
五、企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企业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真正把“评价”变为指导和改进的过程和手段[3]。考核评价内容为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水平三个方面,考核实施者为企业、学校、学生(学徒)三个主体,针对职业基础能力培养(学徒适应期)、职业专项能力培养(学徒成长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学徒成熟期)三个阶段进行技能鉴定、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等形式的评价考核,形成多元、多方考核评价体系。“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岗位实务”课程集体考核分为理论考核、职业素质考核、实践考核三部分,分别占学生(学徒)课程学习成绩的20%、40%、40%,其中职业素质考核与实践考核成绩由企业师傅结合学生(学徒)上课情况、出勤情况、实践操作情况以及学生(学徒)自评互评情况综合作出评判。
参 考 文 献
[1]赵有生,王军,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72-74.
[2]张庆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企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城轨车辆实验与驾驶”课程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5-38.
[3]高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类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