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17吕薇孙刚李瑞扬陈巨辉李九如

成才之路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吕薇 孙刚 李瑞扬 陈巨辉 李九如

摘 要:能源动力相关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而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故建设绿色环保低碳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专业课程的改革、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基础,以教学理念的更新、实践性的教学体系为核心,以企业需求、社会需要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7-0001-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能源与动力工程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应对很多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我国以及世界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所面临的问题,高校应该研究对策,不断完善专业领域体系,尽快完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系统,这对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首先,能源与动力工程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高校在制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时应当以国家和社会人才的缺口为指挥棒,以“求真、务实、重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教学宗旨,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其次,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及时添加新的技术、理论和实验,多扩充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并改进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辅之以导师点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优秀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主要包含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开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是按照学期纵向排列,根据学科特点,各个科目自成一体,其间关联较少,知识结构单一。若要开发新的创新型人才课程教学体系,则要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来说,应转变教学重心,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设置答疑交流课,每周搜集学生的问题和疑问,统一汇总,开设“答疑角”,统一解决问题,消除学生对专业课的疑问。二是课程的设置应基于传统的授课模式,着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把实践课和理论课进行融合,在上理论课时加入实践模拟部分,让学生学理论时想着如何投入实践。在上实践课时加入理论问答部分,让学生动手时明白原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三是加入模拟实践课与实践作业课,摒弃只拘泥于书本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活学活用,让学生把学的东西付诸实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活动的选题、设计、实施、成果以及评估,以有效地体现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

其次,从教学模式方面来说,一是要让教学更生动形象,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的基础之上,把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数据和动态模拟的方式表现出来,寓教于“形”;二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随机挑选学生上讲台“授课”,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补充和修正,久而久之,学生能更充分理解课程理论,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种种方法的改革,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掌握如下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储备专业科目基础知识,了解行业发展近况、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专业资料搜集和检索能力,对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及在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

最后,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要采用探究性教学,通过启发、讨论、案例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要引导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习者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三个层面。

首先,有关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想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教师就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的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提高学生的职场心理素质和决断力,并让学生学习实际项目中的专业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高校同热电厂、锅炉厂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领域内的企业合作,邀请资深的工程项目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和工程培训,并让学生模拟项目管理者解决问题,最后由资深的工程项目人员进行点评和解惑。二是以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基础,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校目前实践教学环节有工程制图测绘、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教师要注重整合各个课程实践,带领学生在企业负责人陪同下通过实习了解工程概况,要从工程流程的源头开始讲解,到成品部分结束,给学生一个大体的印象,让毕业生了解“做什么”“怎么做”。

其次,有关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是注重教学模式的改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筛选出课程和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点拨和引导,让学生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把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任务型教学。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而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安排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尽力完成任务,再定期进行任务反馈,让学生反思其中的收获,真正让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过程。

再次,有关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一是要认真对待各类专业竞赛和创新性实践项目。要通过相关的竞赛项目如“挑战杯”竞赛、人工环境大奖赛、制冷空调竞赛、节能减排竞赛,促进學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要以实践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能力之后,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当然必不可少。二是要重视实验课程,让教学资源向其倾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学生有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心理准备,如果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践课程,恐难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完备实验教学、丰富课程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最后,要让学生投入到科研中来,和导师通力协作,一起做实验,一起做研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辅助工作,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校企合作的探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学生在学校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之后要走进各大企业,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引进人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实训能够达到高校教育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目的,而组织和协调是保证实训顺利进行的根本,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首先,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邀请企业专家一起商讨,共同制定,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一方面,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就会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另一方面,企业作为新技术实践的最前沿平台,可以让学生接触行业内最新的技术,认清在校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对学生实施定向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一起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定向培养模式。企业派出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学生学习企业要求的各种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学生毕业时,校企共同进行考核,合格者有进入企业工作的机会。

最后,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和科研成果的展示,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高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引导教师深入到工程一线进行实际锻炼,同时也要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来学校指导工作。

五、结语

能源与动力工程行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工作,建立创新型实验平台,注重校企合作,不断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一切行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源动力。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峰,何小溪.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

[2]宁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

[3]乐平.高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我校人文类通识课程体系的初步构想[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05).

[4]田紅.“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

[5]盛亚琴.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研究[J].文化经济,2014(16).

[6]汤佳乐.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

[7]胡国杰,尹子民,王丽娜,等.导师制下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8]吕祥,周宝同,汤莉,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高师理科学刊,2014(03).

[9]周东一.校企合作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工程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02).

[10]冯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内涵及培养途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9).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