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家乡故事 落小落细落实德育工作

2019-04-17孙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宜昌市第一课宜昌

孙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如何让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心灵,触及学生灵魂,让学生在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发展?自2013年起,宜昌市教育局联合宜昌市文明办、宜昌三峡广电总台坚持实施“宜昌市新春第一课”主题课程,通过选材宜昌本土特色文化、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充分借助发挥电视媒体优势,用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宜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品牌项目。

主题课程目标统一,整体推进

每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宜昌市新春第一课”主题课程都会如约而至,以此引领全市全年德育工作,确保工作方向一致,目标统一,整体推进,切实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挖掘培育先进典型。坚持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教育引导学生,注重挖掘培育本土先进典型。多年来,宜昌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开展“宜昌好人”“民选新闻人物”“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德、大勇、大爱、大美”的宜昌好人。“全国师德楷模”郑琦、“全国双拥模范”罗长姐、“全国文明家庭”罗必炎等,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奉献、诚信、英勇、敬業等高尚品德,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明办,充分发挥宜昌好人的道德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争做美德少年”“道德模范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培育优秀学生代表,并将他们的事迹纳入“新春第一课”内容,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课程理念组织实施。“宜昌市新春第一课”始终坚持课程理念,不断完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要素,确立了“立足宜昌本土,讲好家乡故事,让学生从身边榜样获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课程目标。7年来,课程内容分别以感恩励志、爱心筑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关爱保护留守儿童、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精准扶贫为主题。奥运冠军赵云蕾、“千手观音”邰丽华、宜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巴楚、峡江、三国等宜昌特色文化,带着母亲上学的“全国孝心少年”黄露露、热心公益事业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湖北少年楷模”师楠、坚持在长江边捡拾垃圾的“小小三峡蚁工”、夷陵区东湖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身边人、家乡事纷纷搬上荧幕,给予孩子们最真切的教育。

不断深化课程的育人效果。每年寒假,市教育局结合当年课程主题部署开展假期综合实践活动,以寒假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7年里,孩子们和家长一起用寻根宜昌文化、走访困难家庭、追溯家风家训、践行绿色生活、过个绿色生态年等形式过有意义的春节。课程播出后,各学校结合主题,认真组织主题班团队会、征文演讲、研究性学习等教育活动,将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践行在实际行动中。同时,宜昌市教育局建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学校实施和学生参与课程的成效纳入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升学和学校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立足宜昌本土,讲好家乡故事

坚持立足宜昌本土,讲好家乡故事,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入手,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用感恩之情激励成才之志。2013年,课程以“心怀感恩·励志成才”为主题,向孩子们讲述了9岁独自一人支撑残缺家庭的当阳女孩徐梦婷、带着瘫痪妈妈上学的夷陵区三峡高中学生黄露露、靠打工资助甘肃留守儿童的三峡大学贫困大学生曹浩、勇夺奥运羽毛球“双冠王”的宜昌籍运动员赵芸蕾的感恩励志故事,并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系列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成才之志。

用博爱之心铸就人生梦想。2014年,课程结合“我的中国梦”教育活动,确定“爱心承载希望·坚持成就梦想”主题,15年默默资助远安特校的北京爱心家庭高振宁夫妇、扎根贫困山区利用网络助学的“英子姐姐”刘发英、致力于收集历史留存记忆的“宜昌家庭博物馆”馆长袁裕校、在无声世界里翩翩起舞的“千手观音”邰丽华走上荧幕,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操,给全市中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2015年,课程聚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定“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主题,通过展示用诗歌创作弘扬巴楚文化的周立荣、用一生将“峡江号子”唱响世界的胡振浩和用书画诠释三国文化的汪国新三个人物案例,向孩子们系统介绍了宜昌特色文化,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独特人文魅力的同时,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用好家风家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课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通过介绍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开展“寻访我的好家风”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培育好家风,争创文明家庭,营造和谐温馨家庭氛围。

凝聚力量关爱保护留守儿童。2017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课程将目光对准留守儿童,以“留守一份希望·共享一片蓝天”为主题,通过记录五峰牛庄乡晏爽姐妹、点军土城乡陈佳妮、宜都高坝洲镇余文灏等几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点滴,真实展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实际困难,留守儿童乐观面对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感恩社会的美好情操,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梦想。2018年,为响应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课程确定了“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美丽宜昌”的主题,宜昌四中702班的生态文明课程、大公桥小学秦一文同学的绿色生活习惯、宜昌八中806班同学和家长坚持参加“三峡蚁工”活动、宜昌一中方雨浓同学开展环保探索等事迹,将环保是一种习惯、一种坚持、一种探索的理念有效地传递给了同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教育精准扶贫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9年,课程积极响应党中央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確定了“教育脱贫断穷根·携手同行共发展”的主题,以点军区开展的“我看家乡变化”学生征文活动中学生作品引入,突出从学生角度看精准扶贫。分别引用了宜都市枝城镇大堰堤小学“为乡村留根树人”校园文化、夷陵区东湖高中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帮扶过程、市教育局帮扶学校五峰县傅家堰中小学发展变化、普通高中片区化办学交换生的学习情况等案例,突出了城乡结对帮扶,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授人以渔”的重要作用。

引领全市德育工作,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宜昌市新春第一课”实施7年来,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课程被湖北省委宣传部收录《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改革创新案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文明网、央视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成为了宜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品牌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课程引领了全市德育工作。课程主题紧跟时代步伐,着眼德育工作的关键问题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选择学生最熟悉的案例,突破简单说教,借助电视传播及时、覆盖面广、直观易懂的优势,将正能量直达学生内心深处。课程为全市中小学理清了年度德育工作重点,明确了方向,统一了目标。各学校以课程主题为重点,规划全年德育工作,确保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水平提升。

课程培育出大批优秀学生典范。“全国孝心少年”黄露露、“湖北少年楷模”师楠、“湖北环保小卫士”秦一文、“宜昌美德少年”余文灏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在“新春第一课”上亮相,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正如宜昌市27中学生刘星邑说的那样:“‘新春第一课中很多人物都是我的同龄人,他们独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他们学习,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课程凝聚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力量。课程内容丰富,选材对象既有个体,也有群体,既面向学校,也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每年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整合凝聚。7年来,宜昌市宣传、民政、公安、环保、文化、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参与,发挥部门优势,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学生家长通力配合,与学校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保证了课程实施效果的逐年提升。“新春第一课”成为了一座桥梁,一个纽带,联系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凝聚了全市各界的力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课程助力了宜昌城市发展。课程深接地气的内容,娓娓道来的讲述,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在宜昌,春季开学第一天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新春第一课”的不仅仅有学生、老师,还有家长和各界人士。课程俨然已成为宜昌全市的一个话题,一份传递中华正能量的饕餮盛宴,它推动了宜昌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大幅提升,为宜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做出了贡献,助力了宜昌城市发展。

(作者单位:宜昌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宜昌市第一课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湖北宜昌卷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