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淋巴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2019-04-17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河南商丘4761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淋巴瘤全身病灶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王根杰 田 颖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免疫系统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淋巴网状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在我国该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淋巴瘤患者为全身多部位发病,局部检查往往漏诊、误诊,耽误疾病治疗,于病情转归不利。因此,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诊断,不仅需要针对某个器官进行CT或MRI检查,还需对全身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检查,以全面了解病情进展[1]。但PET/CT价格昂贵、缺乏特异性,且具有放射危害性,不适合多次检查和随访。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磁共振(MRI)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也可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且具有价格低廉、无辐射损伤、可反复检查等优势[2]。本研究旨在探讨DWIBS和PET/CT在淋巴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25~71岁;均接受DWIBS和PET/CT检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1周;检查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无磁共振检查禁忌症;PET/CT检查前血糖浓度需控制在4.0~8.0mmol/L;患者对此项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或存在沟通障碍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依从性低不配合研究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全者。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59±9.73)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6例(B细胞型21例,T细胞型12例,滤泡型1例,NK/T细胞型2例),霍奇金淋巴瘤(H L)1 4例(结节硬化型1 1例,结节富于淋巴细胞型3例)。

1.2 检查仪器与方法

1.2.1 D W I B S检查:采用P h i l i p s 3.0 T超导医用磁共振系统(M R I)A c h i e v a,射频发射和接收线圈均为主磁体内置体线圈。全身扫描定位,根据患者身高采用5~6节段序贯扫描框,涵盖头顶至股骨远端;调整扫描框位置,使其中轴线对准冠状面定位片上人体中轴线,矢状位上使其纵轴线与人体纵轴线平行,扫描框上缘稍高于颅顶;分别行全身横断面D W I B S、常规冠状位T 1 W I(T S E序列)、冠状位S T I R扫描。D W I B S扫描参数:扩散敏感系数(b值)采用0 s/m m2和1 0 0 0 s/m m2,信号平均次数(N S A)2,T R 7 0 0 0 m s,T E 7 0 m s,T I 1 8 0 m s,层厚6.0 m m,层间距0 m m,F O V 5 3 0 m m×2 4 6 m m,矩阵1 0 8×4 9,重建矩阵3 5 2×3 5 2。

1.2.2 P E T/C T检查:采用西门子B i o g r a p h 6 4 P E T/C T机。检查前禁食、禁水4 h以上,测量血糖浓度,控制在4.0~8.0 m m o l/L方可进行检查;注射1 8 F-F D G,剂量3.7~7.4 M B q/k g;平卧6 0 m i n后行躯干、脑三维显像,图像采集顺序:腘窝、颅底+头部。C T衰减校正扫描参数:管电压1 2 0 K V,管电流5 0 m A,准直1 6 m m×0.7 5 m m,重建层厚5.0 m m,间隔5.0 m m,扫描范围同P E T显像。P E T躯干显像,从膝上至鼻咽部,一般7个床位,扫描长度1 3.1 c m,颅脑显像,共1个床位,采集时间5 m i n。

1.3 图像分析和淋巴瘤临床分期 将检查采集的所有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和数据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磁共振、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阅片,确定患者D W I B S和P E T/C T图像上结内、结外病灶的分布,按照淋巴瘤A n n A r b o r分期标准[3]分别评判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淋巴瘤分期,并比较该结果与临床分期结果的符合情况。临床分期是由临床医师综合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及随访结果,根据Ann Arbor分期标准给出的分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用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McNema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内、结外病灶以及临床分期符合率是否存在差异性,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系数在0~1之间,к≧0.7表示吻合度强,к在0.4~0.7之间表示吻合度一般,к<0.4表示吻合度弱。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DWIBS图质量均较高,背景信号抑制充分,但高b值图像的信噪比、分辨率较低,颈胸交界区图像有轻微的变形或信号丢失,肝左叶邻近心脏和横膈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b=1000s/mm2的DWIBS图显示淋巴瘤浸润的结内、结外病灶均表现为弥散受限的异常高信号灶(见图1、3)。正常脑组织、性腺、脾呈明显高信号,脊髓、口咽淋巴环、涎腺、部分神经根、肾、椎间盘呈较高信号,肠道、胆囊表现为不同程度高信号。入组病例中有3例侵犯颅底骨,在b=1000s/mm2的DWIBS图和PET/CT融合图中可见颅底病灶呈异常高信号(图1、2);有2例全身多发皮下结节患者,DWIBS图显示左腰背部异常结节高信号影,PET/CT融合图,可见纵膈内团块状18F-FDG摄取增高灶,而结节18F-FDG摄取极低。

2.2 DWIBS和PET/CT检测结内/外病灶的一致性分析 DWIBS和P E T/C T检出病灶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 6),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к=0.8 4 2);结内病灶检出情况,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3 7),检查结果一致性很强(к=0.8 7 5);结外病灶检出情况,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 6 8),检查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吻合度(к=0.6 7 1)。

2.3 淋巴瘤的D W I B S分期、P E T/C T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情况D W I B S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率为8 0.0 0%(4 0/5 0),P E T/C T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率为9 2.0 0%(4 6/5 0),两种检查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 1 3,P>0.0 5)。

3 讨 论

淋巴瘤作为一种免疫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其早期诊断、精确分期、准确定位对预后改善有积极作用。影像学检查对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C T和M R I可对局部组织或器官进行检查,但由于淋巴瘤通常在全身多个部位发病,也需要对患者进行P E T/C T全身检查,以便得到全面的病情进展和疗效评估结果。

P E T检查采用正电子核素(18F-F D G)作为示踪剂,通过对病灶部位摄取示踪剂的多少来了解病灶的功能代谢状态,C T可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P E T/C T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工作站得到P E T图像和C T图像,并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同时显示病灶的形态结构和病理生理变化,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4]。P E T/C T在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估、鉴别放射性坏死和复发、预后评价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分子影像设备[5]。但PET/CT的检查过程十分繁琐,对受检者血糖水平要求较高,需控制在4.0~8.0mmol/L之间,否则易造成漏诊,且18F-FDG并非肿瘤特异性的示踪剂,因此检查结果可能出现假阳性、假阴性,需进行辨别和剔除[6]。此外,示踪剂和检查设备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危害,尤其对儿童和需多次检查的患者而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加上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较高,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以上因素均限制了PET/CT在临床上的应用[7]。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任意方向成像、无辐射等优势,也可进行功能和代谢成像,在肿瘤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DWIBS是在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WI)基础上衍生而来,将DWI与脂肪抑制、快速成像的技术结合,实现了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大范围的全身横断面扫描,所得图像经3D最大强度投影重组再经黑白反转从而产生与PET相似的视觉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DWIBS和PET/CT对淋巴瘤结内、结外病灶检出有较高的一致性,与沈俊杰等学者[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DWIBS加速了全身组织信号的采集速度,并抑制了背景组织信号,使得在MRI上呈现高信号的肿瘤组织在DWIBS图像得到更清晰的显示,最终获得类似PET的全身肿瘤成像,提高了肿瘤分期诊断的准确性[9]。本研究发现DWIBS和PET/CT对淋巴瘤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均较高,且两者无显著差异,证实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DWIBS和PET/CT对淋巴瘤病灶检出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分期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两者差异性不大,但DWIBS具有价格较低、无辐射损伤、可反复检查的优势,对需要多次随访的患者尤其适用。

猜你喜欢

淋巴瘤全身病灶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石榴全身都是宝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