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块肥皂看改革40年中国日化工业的发展成就
2019-04-17张殿义
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人购买肥皂要“凭证供应”了,在北京,每个人每个月只能购买半块肥皂。肥皂是以油脂为主要原料的,一条肥皂需要4两动(植)物油。这是百姓食用的油脂,那时北京一个人每个月只供应2两食用油。为了洗衣服(脸),人们用原始草木灰、碱面,用原始的猪胰子自制肥皂解决肥皂短缺困难。 本期特邀专家/张殿义
当时有一篇报道:山西一家煤矿工下班回到家,老婆不让他上炕。因为没有肥皂洗澡,身上沾满煤末洗不掉。此事当年引起国务院的重视, 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亲自抓轻工业部要积极解决肥皂问题。
当年除 洗衣服洗脸(澡)困难外;刷牙所用的大部分是牙粉,牙膏很少,农村基本不刷牙,刷牙有的用盐。中国化妆品的发展虽有千年的历史。却因历史各种原因,中国老百姓生活的贫困,用不起“奢侈品”,达人贵族才用上少许,中国的日化工业比国外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虽有所发展, 但是市场上也仅有少量的凡士林油、蛤喇油, 鸭蛋粉、发蜡、单调口红等仍属于奢侈品。
改革开放伊始,据国务院的要求,轻工业部成立了三大合成办公室,积极从合成原料开发,采用石油原料代替食用油脂的合成路线,利用石油的重蜡发展合成脂肪酸制作肥皂,利用石油的轻蜡制作烷基苯生产合成洗涤剂。这就是中国解决洗衣和洗脸(澡)问题的开始。经过各方努力,自力更生建起合成脂肪酸厂和烷基本苯厂,生产出肥皂原料原料和合成洗衣粉原料,有了低档合成洗涤剂和合成肥皂。部分解决了当时老百姓的洗衣洗脸的问题。但并没有彻底解决“要票”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的大门打开,一批国际跨国化妆品、洗涤剂、牙膏行业的公司,先后来到中国合资、独资建设工厂带来国际名牌和产品。同时中国投入了巨金自行引进大型烷基苯工厂和三聚磷酸钠工厂等一批原料工厂 , 补缺和改善了中国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料供应。市场上免“票”供应了。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已在技术、原料、产品品质、品种、数量上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所求,2017年国家把化妆品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化妆品作为奢侈品时代已成为历史。中国日用化工产品,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立于世界领先地位。
肥皂行业: 1978年产量为59.63万吨,2017年产量为100万吨, 中国成为世界上生产肥皂第一大国。
合成洗涤剂行业: 1978年产量为15万吨,2017年产量为1265.1万吨,40年来增长翻了84 倍。 中国成为世界上合成洗涤制造强国,名列前茅 。
牙膏行业: 1978年全国产量仅为6万支,2017年我国牙膏产量为65万吨,相当余200亿支,比40年翻了33倍。约占世界牙膏产量的四分之一, 中国是世界牙膏产量第一大国。
化妆品行业: 1978年不足几千万元,1982年才开始统计为2亿元,2017年为3000亿元,40年来化妆品翻了1500倍。 中国成为国际上成为第二化妆品制造大国。其品种达到2万余种。其市场销售额超过法国、日本、韩国,亚洲第一,在国际市场上仅次于美国。
以上仅是在我从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事业50余年里,回首看到它的发展, 是天翻地覆的,是前无古人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实现的,颠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厉害了我的祖国,改革开放40年,国人的生活进入小康水平。归功于伟大党的正确领导,伟大的改革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
专家/张殿义
教授级高工
原中国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司长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牙膏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主任
中国化妆品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占领,但随着国产品牌在国内中低端市场试水成功,外资品牌地位也不再稳固,“新国货”运动随之登场,中国品牌迎来了全球化的崭新机遇。但民族品牌如何才能在高端市场突出重围,还需行业专家共同献计献策。 文/本刊记者 宋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