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态园林绿化的思考

2019-04-16范文娟

速读·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绿量生态设计生态园林

范文娟

摘 要: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区等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居住区绿地系统的开发,让人们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设计;绿量

一、创建生态一体化格局,提升生态设计水平

生态园林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人们生活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居住区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作为自然生产力的主体,生态园林绿化应成为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生态园林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居住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在实施生态园林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人们与环境的关系,根据气候效应特征和人们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绿化布局并进行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生态绿化中要应用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二、加强绿地生物多樣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园林绿化应恢复和重建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板块的连接度,减少居住区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存空间。生态园林绿化要发挥健全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居住区,满足人们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我们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本地区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园林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园林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无病虫害无天敌,实现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旱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

三、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地域人文特色

生态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个性的园林绿化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园林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在园林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绿量”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又称三维绿色生物量,是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园林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园林绿化形式更符合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増加居住区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绿地的统计中。生态园林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人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污染,促进生态平衡。

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保留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风格和个性。能否体现地方特色是园林绿化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地方特色越强,留给人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

今后,我们要把园林绿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拓宽视野、转变观念,着眼园林绿化的点、线、面,突出“增绿、增花、增色、增园”,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的层次感、立体感和观赏性,让生活区更加生态宜居。

参考文献

[1]张文卓.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与实践探究述要[J].风景园林杂志,2017(6).

[2]徐晔春.欧洲园林花卉图鉴[J].花卉,2016(15).

[3]周恒.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种植土壤容重及含水量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6(5).

猜你喜欢

绿量生态设计生态园林
基于三维绿量的太原市绿地热环境效应研究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绿量在园林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森林绿量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定量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园林植物绿量计算模型构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