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改革的角度探讨

2019-04-16吴晓艳

世界家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模式初中创新

吴晓艳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下,作为母语学科,语文学科的课堂改革也势在必行。基于语文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牵涉范围极广、影响极大,本文从语文学科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 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人文关系的建设等方面思考初中语文课堂改革的基本方向,进而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改革;模式;创新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受到抨击最多的学科,改革也是最多的。从语文教学模式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语文课堂教学经历了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创新教育的历程;从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材可谓一天一个样,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从改革的代表人物来看,先是南钱北魏,后是百家争鸣,热闹非凡。但是,社会对语文的教学仍然不满意,症结何在?置于如今的教育社会中,语文学科仍然处在尴尬至极的地位中,社会大众对语文学科改革多数停留在教学内容改革的认识层面上,都认为:语文学科作为不拉分的学科,重视不重视、改革不改革都无伤大雅。事实而言,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就在这种“一味认识”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这种“一味认识”在农村初中区域内主要表现为:

(1)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对语文学科“不拉分”的抨击;

(2)小升初、初升高等一系列入学考试未表现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

(3)区域内农村学校的客观环境限制了语文学科的创新性发展;

(4)语文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意识形态“老化”趋势明显,缺乏必要的定时、定量的专业知识的创新式突破和关于语文学科教学意识形态上的转变提升;

(5)长久以来教育教学大环境对学生关于语文学科学习意识、方式的禁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学科基础地位的巩固。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改革须从几个方面加以具体化,做到教师、学生、语文学科和教授关系四者的高度和谐和融合,才能切实做到语文学科的良性发展。

1 改善固有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让现有的单一性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适宜化

古人云:“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决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是遵循它的教学模式就是可行的。教学模式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模式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在目前的多数初中学校,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数取决于教师,而影响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因素纷繁又复杂,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和对周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调查,大致将影响因素归结为:

1.1 区域、地域限制及客观经济条件的影响

在农村初中中,教师队伍里很大一部分是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和对新时期初中学生受教育程度、心理发育等多方面的了解,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停留在数年以前的老旧模式中,且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和教学模式很难得到改善。

1.2 教师专业化素养程度参差不齐

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农村初中教师资源良莠不齐,刚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对农村条件的挑剔导致对教学力不从心,同时,个别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占位却不作为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要改善传统单一的单方传授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思维惯性和课堂教学的固有授课模式,融入更多新鲜血液,让合作式、探讨式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遍地开花,才能真正促进语文课堂的良性发展。

2 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须首先让语文教师的定位更为明确具体,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才能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转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真正健康全面地改革

语文教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者,也是中学语文课堂改革的实践者,可以说他们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具话语权的一群人。然而,在部分学校中,语文教师的身份极端尴尬。一方面,他们需要对中国乃至外国几千年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与时俱进的新式文化,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继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但是,这些语文教学的一线实践者却对为什么改、能否改、怎么改没有丝毫的话语权。时间一长,自然就缺少了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就干脆“不了了之”。

总而言之,想让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由传统教师的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逐渐转变为师引导和生自我习得相融合的模式,任重而道远。

3 提升学生自我知识习得的能力,变传统的“收”知识“授”“受”同步进行,促使学生在“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授”予他人。

初中语文课堂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社会评判我们的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否得以提高这一标准,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有些忽略或者说不重视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改革的切入点主要集中于教师课堂教學方式的科学化、学生知识习得方式的多样化、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化和语文课堂师生人文关系和谐建立上,只要科学合理地做到了以上几点,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改革的目的,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莉莉.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4] 程君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02).

(作者单位:四川省旺苍白水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模式初中创新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