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课堂的趣味化教学

2019-04-16陈梦铃

世界家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画美术课趣味

陈梦铃

初中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目前的美术课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特别是在众多的乡镇学校中,美术这种学科是被称为“副科”、“小三科”,即不被重视的、可有可无的学科。恰巧,我所任职的学校,就是属于乡镇中学。在乡镇中,存在着很多学生以及家长都比较不重视美术,认为画画就是玩,可有可无,学习成绩才是重要的,于是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作业、讲话、搞小动作、不完成美术作业等一些不良习惯时有发生,如何提高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与热情,且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这是我近年来一直想要去解决,且正在解决的难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那么一学期下来,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折磨,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美术教育,应该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味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那如何实施趣味化教学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趣味化教学的一些见解:

1 直观教学,趣味生动

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以前因为硬件设施不齐全,我们的美术课基本上就是对着一本书来上课,对作品的欣赏也就局限在书本上的几张图片,教法简单,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单调乏味,以至学生提不起兴趣。现在的学校大多都配有多媒体,这对于我们美术教学来说是个非常有用的媒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音频、动画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音乐等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切实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初二年美术国画的课程中,我们就可以带现成的国画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国画作品,这比通过图片来观察更生动形象。毕竟图片无法让我们感受到国画的材质,无法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画种之间巧妙的区别。在欣赏大量国画作品的同时,还可以配以古典乐曲,让学生们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什么是古香古韵,感受到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古典韵律的理解。最后再利用多媒体中的展台,现场示范教学,或者找些大师的作画视频进行播放教学。我相信在这一系列直观的教学中,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不仅能够让大家欣赏到美,也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美术知识。

2 穿插手工制作课,增强趣味性

美术的范围不单单是绘画,如果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课都是在画画,未免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手工制作课,不仅能增加趣味性,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对于手工制作的材料最好能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可以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甚至是废旧材料来制作,如折纸,剪纸,蛋壳粘贴画,布贴画等等。在七年级下册第6课《灯饰的设计与制作》这一节课中,我们的教学任务是要设计制作灯罩,但是灯罩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实用性并不大,所以这节课我就教大家如何巧妙地把“灯罩”改装成“笔筒”。笔筒是大多数学生都需要的文具,大家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笔筒都爱不释手。这样既避免了浪费,也达到了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兴趣高昂,用心地去学习创作。当教室里每位学生的桌面上都摆放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笔筒,这无形中也是一种美的视觉体验。

七年级上册还有一节《剪纸》手工课,当剪纸贴在窗户上,它就称之为“窗花”,如若单纯的学习剪纸,可能大家剪完了评完了也就扔了,而我们将剪纸贴在班级的窗户上,对班级进行美化,那么我们的剪纸课,就是一节为班级进行美化的有意义的课。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能美化环境,心里说不出的自豪与满足。

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比较富有游戏意味,能够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像这样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能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沒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3 把趣味带进欣赏课

美术课少不了欣赏课,上欣赏课对大多数美术老师来说是个头疼的问题,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上成了历史课和语文课。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是无法提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甚至会出现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就非常纳闷,为什么明明是美术课,可却上成了历史课?

其实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趣味带进课堂,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比如可以将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比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更有效果,将被动吸收改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锻炼学生自主能力。比如在讲到国画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相类似题材的油画作品来进行比较,在讲到西方流派的时候,就可以展现不同流派的自画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流派的风格差异。这比枯燥的语言更有意思,也更形象。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师级的美术作品,大多都是通过图片的方式来欣赏的,其实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比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我就用动画的形式来播放,让《清明上河图》里面所有的人物、动物都动起来,让他们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屏幕上,再配以背景音乐,就像是真实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想这样的动画情景不是呆板的图片可以比拟的。这样的动画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画中的情景感同身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八卦心理”,其实在教学当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八卦心理,运用作品中的某些八卦新闻来吸引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从而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韩熙载夜宴图》中,我起先问了一个问题:“谁是韩熙载?”有的学生会猜到,有的学生则把状元郎猜成了韩熙载。之所以大家会把状元郎猜成是主人公,这和“他”的坐姿脱不了干系,因为他的坐姿随意慵懒,那为什么状元郎的坐姿这么随意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无形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中了,让学生自主去揣测去学习,这比老师一开始就对作品进行解说,枯燥的灌输知识有意思多了。再比如讲到倪瓒的画时,我是先提倪瓒的“洁癖”行径,讲一个资深的洁癖患者是如何每天给梧桐树洗澡等等,再由此引到他的画作里,让大家明白每一位画家的作品风格,其实和画家本人的性格特征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无人不学倪瓒,但无一人能成”。

其实,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

4 教师要善于拓展趣味性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有些课题如果中规中矩的按照教材来上,就容易枯燥无味且难以理解。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画画你我他》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想要准确地掌握好人物的五官比例,画好人物头像,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很大,教师如果单纯的介绍速写的基本画法,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拓展出一些新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口味。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提前收集了部分学生的照片,提前画了几张肖像画。用身边的同学做绘画对象,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当然这些肖像画并不是中规中矩的头像写生,而是加入了些漫画因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漫画普遍比较感兴趣,于是,在作画过程中,我除了抓住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外,还会对这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夸张放大,这样画出来的人物就会非常有意思,趣味性很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必然会提高。在做示范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解漫画式人物的一些知识,比如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夸张手法的运用,这样在无形中也为下一节课的《卡通故事》做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强调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福清港头中学)

猜你喜欢

国画美术课趣味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难忘岁月》(国画)
午睡的趣味
美术课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找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