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结果的表格和坐标图的呈现方式

2019-04-16魏苹

世界家苑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格

魏苹

摘要:生物实验题的实验结果呈现方式多样,其中以表格和坐标图的方式居多。本文具体讲解了几种表格的绘制和内容填写,坐标图的绘制,以及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式的特点。

关键词:实验结果;表格;坐标图

生物学是高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处理更是直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认知规律的能力,而推理认知能力的获得更是探究自然科学的必备技能。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在实验结果这块要求学生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这一方面的考察在每一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体现,其中又以表格和坐标图的呈现方式居多。然而,很多学生即使动手做完实验后,仍对实验结果无法正确处理,主要是不知道如何绘制表格和坐标图,导致不能得出实验结论;再加上高中课时不足,分配不均,老师为了赶进度,很多原本需要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也被老师的一步步引导给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展开和训练。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在实验结果处理这一块的能力很弱。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结果的呈现这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他们能够获得自主分析总结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实验结果的表格和坐标图的呈现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实验结果的表格呈现方式

1.1 表格一般包括了表序、表题(表头)、表注、表身四个方面

(1)表题(表头)的拟定。表题位于表格的上方。典型的表题为:“X研究对象中Y因素对Z因素的影响或作用”或“X研究对象中Y因素与Z因素的关系”,如“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概括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当自变量或因变量有多个时,那么需要同时体现,如“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在不同时间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行题、列题的确定。一般情况下,行题所提出的是被研究的对象(自变量),列题所表示的是研究工作中所观察的项目(因变量的观察指标及其含义)。当然也可以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位置互换。高中生接触的实验通常分为两大类:①实验有多个因变量,这时可以通过增加表格行数来表示。这点比较简单,不作详述;②根据比较方式的不同,实验中存在多个自变量,则这些自变量都需要在表格中体现出来,我们把含有一个自变量的表格称为“单因子变量表格”,含有多个自变量的表格称为“多因子变量表格”,具体形式如下图。

例如浙江省2010年高考的31题“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

解题思路:首先找出自变量“NaCl溶液的浓度”和因变量“红细胞形态的变化”,这两项需要列到表格中,再审题,表格中再加一栏“原因分析”。具体的实验结果就是要联系必修一的内容“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变化”,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分析得知,这题的结果呈现就是一个典型的单因子变量表格。

(3)实验内容(因变量或检测指标)。表格设计一般用于实验结果的记录,若相应的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则不能将数据填入表格当中,否则将因为违背了科学实验实事求是的原则而造成不必要丢分;若为验证性实验,且有相关数据,可以将数据填写入表格中,如浙江省2010年高考的31题。

(4)注意事项。最后,表格的绘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表内各项栏目不至于混淆的前提下,表线越少越好,尽量不要设计很复杂的大表格,表中文字一定要简明扼要,文字较少则居中书写,句中可使用标点,句末一律不加标点。②表中各栏参数若有计量单位,标注方法为:参数写在左边(上),单位写在右边(下)的圆括号内,如“温度(℃)”;③参数用符号表示时,可用斜线将两者分开,如“T/℃”。

综上,要正确绘制出表格,查找出实验的所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尤为关键。

1.2 实验结果坐标曲线图的呈现方式

坐标曲线图的绘制是有迹可循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依据相关信息确定变量;第二步:确定横、纵坐标的标目,自变量为横标目,因变量为纵标目;第三步:依据生物学背景知识绘制曲线,这一点就是要联系我们书本上的实验了,比如2015年的浙江高考题“探究细菌随时间的繁殖个数”,其实就是必修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个实验的一种衍生;第四步:浏览图形,寻找遗漏点。

坐標曲线图一般包含的内容是:图题,横、纵坐标,标目(带有单位),标值(刻度值),标注(有多条曲线时)。图题的写法和表题的写法一致。坐标曲线图包括单纵坐标图和双纵坐标图。当实验有一个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且度量尺度相同时),我们采用单纵坐标图;当实验有多个因变量且度量尺度不同时,我们采用双纵坐标图。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疑惑就是曲线图的绘制时,如果有具体的数值,描好点后应该用曲线连接还是直线?这个在高中阶段不作要求,但严格来讲,除非一些因变量和自变量存在正比的关系,需用直线连接,一般都是要用曲线连接的。下面我们以浙江省2015年高考的31题为例解说。

例题“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 M(要求与说明:条件适宜)。请回答:

(1)实验思路: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解题思路:本题的自变量为时间,那么横标目为时间,因为没有具体的时间值,所以不需要标刻度。因变量有细胞数,总酶浓度和细胞外酶浓度三个,有多个因变量,且度量尺度不同,我们需要建立双纵坐标曲线图,同样没有具体的数值,所以无需标刻度。结果如上图。

单纵坐标曲线图是双纵坐标曲线图的简化,不作赘述。

1.3 实验结果坐标柱形图的呈现方式

坐标柱形图和曲线图都属于坐标图,绘制原则相同,只是将曲线换成具体的柱形就可以。一般来说,当需要描述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时,常采用曲线图;当需要描述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呈现结果时,常采用柱状图。

2 表格和坐标图两种结果呈现方式的分析比较

表格具有简洁明朗、对比性强的效果,可避免冗长的文字叙述,便于阅读和分析比较,减少错误和遗漏等优点。

图形更能形象、直观、简明地表达结果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展示某区域内不同量的分布、某变量的发展趋势等;能变冗长的文字叙述为形象的视觉在线,使读者快速、方便、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两种呈现方式各有特点,不同的考题需要选择使用:

(1)表示一个连续的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只能用曲线图,如探究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细胞曲线图,探究温度或光照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生理作用特点等。

(2)表示实验某一个具体时间或阶段的结果,可用表格或柱形图表示;如尿糖的检测,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柱形图又比表格更加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和结果。

参考文献:

[1] 林国海.高中生物实验复习策略[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34).

[2] 马成云.例谈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J].教学研究,2016(08).

[3] 王立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表格
Dear George
组成语
汉字“毕”四宫格
趣填成语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
楔形文字六宫格
Word表格也能“飞”起来
利用一次函数解表格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