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019-04-16时小斌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具体应用施工技术

时小斌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着很多技术难点,施工人员只有加强对技术难点的研究,才能保证最后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往往具有体型大、钢筋密、结构厚、混凝土使用数量多、对施工标准要求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只有结合其自身特点,根据具体的项目施工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应用,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整体质量,促进相关技术的长效发展。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其主要施工特点如下:首先,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相对较大,对于施工技术的标准要求也相对较高,如对于一些高层大体积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预设施工缝;其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还具有结构厚、钢筋密、混凝土数量较多、体积大等结构特点;最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很容易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大体积混凝土自身体积较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来,这样就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较大,这样一来,就极易导致混凝土开裂现象。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变的原因

由于温差的存在,导致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使得建筑工程里的大体积的混凝土很容易产生裂变。由温差产生的裂变一般是有两个原因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因为内外温差所造成的;外部原因是由外部结构和混凝格质点之间的相互约束、相互掣肘所造成的,这两者之间的相互约束和掣肘会对混凝土产生很大的阻碍,在收缩变形方面,即使大体积的混凝土具有抗压能力,但是它的拉力却很小,所以一旦温度的变化力度一旦超过大体积混凝土的拉力时,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2.1水泥的水化热

当水泥和水混合后,会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释放一定的热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庞大,结构断面层太厚,导致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无法释放出来,这些热量就集中在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外部的热量可以完全释放出来,而内部的热量久而久之会后留在了内部,对其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2混凝土的收缩变化

在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会加入一定的比例的水,这部分水在水泥硬化过程中只需要20%,而80%会随着热量的蒸发而蒸发。但是由于其体积庞大,导致多余的水分无法随着蒸发而消失,残留下来的水分会对混凝土的收缩造成严重的阻碍。

2.3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

在大体积混凝过程中,其温度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如果温度下降,凝固的内层和外层的温差会增大,这对大质量凝固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会导致其结构变形,最终产生裂缝。

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策

3.1做好混凝土的配比

通过历史经验可得知,我们国家普遍施工工程为了保证混凝土本身具有高強度以及高厚度的特点,在实际施工的时候,首要工作便是做好混凝土的配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方面材料的配置,不仅能够确保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而且还能促使水化热程度不断下降,进而促使整个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强的和易性以及可泵性。在进行混凝土配置的时候,工程企业需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程度予以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促使其温度不断下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合理选用各类施工材料。这其中,应用效果最好的便是矿渣水泥,其本身水化热程度相对偏低。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尽可能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应当尽可能提升混凝土本身的可泵性,在实际配置的时候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此外,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进行混凝土配比的时候,往其中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亦或者质量合格的矿渣水泥。通过事实可以得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程度,而且还能促使其整体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3.2合理进行温度裂缝的控制

3.2.1合理选择配合比

在进行温度裂缝处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砂土、石级以及含泥量方面的配比予以控制,并添加一定量的减水剂。通过工程本身可以了解,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做好混凝土的配比能够有效降低水化热的程度,并促使混凝土自身的强度得到全面提升。

3.2.2 降低混凝土本身的入模温度

为了能尽可能降低裂缝问题的产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混凝土实际入模时的温度予以控制。在这个过程之中,为了促使浇筑温度能够降低到合理范围内,工作人员应当采取低温水或者砂表面覆盖的措施。不仅如此,还应当尽可能缩短混凝土实际运输的时间,促使其初凝的时间能够超过5个小时。之后在司机浇筑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速度,以此促使热量散发的速度得以提升,从而出现水化热值的延迟,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了表面高温的情况。

3.2.3合理控制拆模的时间

在进行混凝土拆模的时候,工作人员理应做好温度的测量工作,并对其具体的变化展开监控。实践证明,只有在拆模之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不会超过20度的前提下才能展开后续的拆除工作。如果温度超过了这个数值,则需要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以此降低实际的温差。

3.2.4把握混凝土温度的动态变化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之外,还需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混凝土温度的监测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理应提前进行测温点埋设,并以此为核心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取温度动态检查的方式,主要目的是能够对其表面温度的数值予以把握,以此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控制,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3.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首先,必须要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产生施工缝。应根据混凝土和易性以及振捣器深度来制定铺摊厚度,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铺摊厚度必须≤ 600mm,而在非泵送混凝土过程中铺摊厚度要< 400mm。其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单方水泥的用量是比较小的,要在适当添加外加剂的同时延长搅拌时间,尽可能的使搅拌时间控制在30min,同时要保证各种材料和外加剂的准确投放。最后,在浇筑过程中,要在保持逐层浇筑的同时注意在第一层的混凝土没有初凝的情况下逐层浇筑,直至结束。要尽可能的缩短各层之间的间隔时间,把握好初凝时间,可通过多次试验以确定准确时间。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分层中,要通过以下几点处理好施工缝:首先,在软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好外部杂质,使骨料均匀露出。其次,在前层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好表面污垢,确保表面湿润。最后,在浇筑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结构尺寸不至于过大,并由短至长逐渐推进。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而言,其养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采取的养护方法主要有保湿法和保温法,其中保湿法主要通过在潮湿环境下保存混凝土,来避免其由于表面缺水而出现收缩裂缝,有利于使水泥顺利水化,增强其拉伸强度。保温法则是通过保证混凝土外表温度,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从而避免出现表面裂缝甚至贯穿裂缝。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的 12h 内覆盖浇水也是一个避免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结束语

综上,现如今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在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时候,应当将多方面因素考虑进来,以此提升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信习.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66-66.

[2]衡大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2):72-73.

(作者单位: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具体应用施工技术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